新 聞藝術    
國家大劇院首揭“内幕” 設百個低价席票价僅為几十元
人北京娱樂信報/人民网 |2007-09-17        
聲明: 本消息或因風格和篇幅原因進行過編輯,但未經核實,也不代表我們的立場、觀點或建議。如有侵權,聯繫秒刪。[ 使用條款 ]

贊助信息

昨天,坐落于長安街南側的雄偉的國家大劇院敞開怀抱,迎來了各路媒体記者的光臨。這是數月前大劇院外延工程完工之后的第二次向媒体開放,也是大劇院首次向媒体展示它内在的魅力。据國家大劇院副院長兼新聞發言人鄧一江介紹,國家大劇院在9月基本落成,并將在9月25日迎來精彩的試演出。

外部觀景

宛若水上明珠

据鄧一江介紹,國家大劇院中心建築為獨特的殼体造型,高46.68米,地下最深32.50米周長達600余米,周圍是面積達3.55万平方米的人工湖水面。整個殼体風格簡約大气,宛若一顆晶瑩剔透的水上明珠。

殼体表面由20000多塊鈦金屬板和1200多塊超白透明玻璃共同組成,兩种材質的巧妙結合,營造出舞台帷幕徐徐拉開的視覺效果。每當夜幕降臨,透過漸開的“帷幕”,金碧輝煌的歌劇院盡收眼底,而殼体表面上星星點點、錯落有致的“蘑菇燈”,如同扑朔迷离的點點繁星,与遠處的夜空遥相呼應,使大劇院充滿了一种含蓄而别致的韵味与美感。

點擊圖片看原様大小圖片





2007年9月18日 探秘國家大劇院 夜幕下的國家大劇院 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點擊圖片看原様大小圖片





2007年9月18日 探秘國家大劇院 歌劇院是國家大劇院内最宏偉的建築,以華麗的金色為主色調。歌劇院主要供大型歌劇、舞劇演出使用,混響時間為1.6秒,席位數2398個(9月17日攝)。 新華社記者羅曉光攝

點擊圖片看原様大小圖片





2007年9月18日 探秘國家大劇院 國家大劇院音樂廳洁白肅穆,色調風格宁靜、清新而高雅,共有席位2019個,用于演奏大型交響樂和民族樂(9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羅曉光攝

點擊圖片看原様大小圖片





2007年9月18日 探秘國家大劇院 國家大劇院戲劇場以上演戲曲、話劇等為主,具有濃郁民族色彩的絲布墻面体現出戲劇場親切、熱烈而傳統的气氛,觀眾席共計有1035個席位(9月17日攝)。 新華社記者羅曉光攝

點擊圖片看原様大小圖片





點擊圖片看原様大小圖片





戲劇場

内部覽胜

科技含量极高

公共大廳能裝下工体

沿着波光粼粼的水下長廊,走過設計巧妙的橄欖廳,記者進入大劇院内的公共大廳。眼前巨大的空間感,讓所有人感到惊嘆。据介紹,公共大廳的開闊空間目前堪稱全球劇場之最。大廳擁有國内跨度最大的穹頂,可以將整個工人体育館籠罩其中。

高高的穹頂鑲嵌着巴西紅木,透着一分高貴与典雅,而且深紅色調暗合中國傳統審美意趣。而一旁對接着雄壯的鋼架結构,与巴西紅木顰出古典与現代的美感。幾個層面的結构,高低相間錯落有致。大廳地板名曰“錦綉大地”, 寓意中華民族的錦綉河山。整個地面共划分為22塊不同區域,使用石材達10种。全部石材均出自國内,其中很多都為稀有品种,如產自河南的“緑金花”就已是絶版石材。

點擊圖片看原様大小圖片





過道樓梯

三大劇場盡藏高科技

跟隨工作人員,記者一行邃參觀了正在調試中的歌劇院、音樂廳和戲劇場。科學的布局,先進的設備,舒适的觀看環境,讓每一個參觀者對這裏充滿着期待。

歌劇院是國家大劇院内最輝煌宏偉的建築,以華麗的金色為主色調。有2398個席位。在這裏的不僅擁有全國惟一的傾斜芭蕾shit~板,吊杆、吊机數量之多更是居全國首位。特别是歌劇院墻面上安裝了弧形的金屬网,聲音可以透過去,而金屬网后面的墻是多邊形,這様就做到了視覺的弧形,听覺空間的多邊形,做到了建筑聲學和劇場美學的完美結合,使得混響時間達到了1.6秒的极佳效果。

音樂廳洁白肅穆,色調風格宁靜、清新而高雅。共有席位2019個。這裏不僅擁有發聲管達6500根之多、國内最大的管風琴,邃擁有极先進的MLS數字擴散墻。(名詞解釋:MLS擴散墻----一种聲音擴散体,以聲音波動理論為依托、按照數論計算、設計而成的凹凸不平的墻面,以達到聲學上的最佳擴散效果。)

戲劇場以具有濃郁民族色彩的絲布墻面体現出戲劇場親切、熱烈而傳統的气氛,共計有1035個席位。戲劇場主置的“鼓筒式”具有世界頂极水准,可以達到邊升降邊旋轉的出色果。

點擊圖片看原様大小圖片





歌劇院

三大宗旨

强調以人為本

在談到今后的國家大劇院的經營理念時,鄧一江强調,大劇院將秉承人民性、藝術性、國際性三大經營宗旨。

票价將滿足不同需要

他説,人民性具体体現在票价上將滿足不同人群需求;在内容上將開展具有針對性、富有吸引力的藝術普及音樂會、講座和展覽,以便讓更多人能够接触到一流的藝術教育,提高全民的藝術素質;在服務上將始終本着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

點擊圖片看原様大小圖片





音樂廳

大劇院杜絶假唱假奏

對于藝術性,鄧一江説,大劇院將追求藝術性、原創性、經典性,追求名家、名劇、名團、名曲;并將成立藝術委員會,聘請藝術總監,嚴格引進和選擇演出劇目;同時明确演出原則:杜絶假唱、假奏。

向一切經典敞開大門

鄧一江説,今后大劇院將致力于彙聚人類文化精華,為世界优秀文化提供一個相互瞭解、相互借鑒、相互融合的向世界一切經典的表演藝術敞開大門并借助國家大劇院的將本土表演藝術推向世界。

【記者發現】

坐地鐵直接進劇院

据工作人員介紹,觀眾前往大劇院完全不必在交通方面有所擔心,多路公交車都在天安門西設站。乘地鐵前往大劇院的觀眾,到站后不必出地面,就可直接進入大劇院,而且大劇院北側地下建有可停放1000輛机動車和1500輛自行車的停車場。

凉爽却看不到空調

在大劇院里,記者感覺温度舒适却没看到空調口。工作人員説,整個大劇院的空調采用下送風設計,在觀眾席座椅下設置了送气孔,使人体感受不到气流的存在。同時,下送風設節地面2米以内的空气温度,不僅大大地節約了能源,而且不會產生噪音,保證了完美音效。 解讀國家大劇院

9月17日,北京市有關方面宣布,位于首都北京心臟位置的國家大劇院基本落成并投入使用。

北京市有關負責人表示,國家大劇院是中國政府面向21世紀投資興建的最大的標志性文化設施,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綜合實力不斷增强的充分展示;是构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設,促進和諧社會全面發展的重大舉措;是實施國家文化發展戰略,保護民族文化遺產的重要舉措;也是完善首都功能,繁榮文化藝術事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它的建成及投入使用是城市文明層次的標志、國家綜合實力的体現和當代杰出文化的象徵。

建築解讀----

長安街上新地標

乘北京地鐵一號綫,在天安門西站出站,就可以看到位于長安街南側、人民大會堂西側的“湖中明珠”----國家大劇院。充滿想象力的橢圓蛋殼造型,使它成為長安街上一座吸引眼球的新地標。

國家大劇院的殼体表面由2万多塊鈦金屬板和1200多塊超白透明玻璃組成,營造出舞台帷幕徐徐拉開的視覺效果。每當夜幕降臨,透過漸開的“帷幕”,金碧輝煌的歌劇院盡收眼底,而殼体表面上星星點點、錯落有致的“蘑菇燈”,如同扑朔迷离的點點繁星,与遠處的夜空遥相呼應,使大劇院别有一种含蓄而别致的韵味与美感。

點擊圖片看原様大小圖片





國家大劇院前大廳玻璃外墻。

國家大劇院提供

點擊圖片看原様大小圖片





國家大劇院夜景合成圖。

國家大劇院提供

點擊圖片看原様大小圖片





國家大劇院音樂廳内景。

本報記者 李舸 攝

點擊圖片看原様大小圖片





國家大劇院遠景。

從緊鄰長安街的北入口步入大劇院,依次經過北水下廊道、橄欖廳、公共大廳、三大劇場。劇院入口并不高,墻壁上雕刻着高低起伏的不規則綫條,勾勒出光影的律動,与故宫外墻一致的暗紅色調,不求一鳴惊人,自然平和又不乏熱情。

進門后,便是長達80米的水下廊道。廊道頂部全部采用玻璃天花板,上方的湖水波光粼粼,層層漣漪可以投影在地板和墻壁上,与墻上疏密有致的气泡形裝飾相映成趣,讓身在其中的人們仿佛徜徉在一個亦真亦幻的“未來水世界”。

過了水下廊道,就走進了橄欖廳。橄欖廳因其空間形狀酷似一顆橄欖而得名。兩扇大門凝重典雅,其上各有180個橢圓形凸起,既是中國古老門釘的變形演化,又像俯瞰效果下的小劇院,實現了中國元素和現代設計的巧妙嫁接与完美融合。

再往前,就到了目前堪稱全球劇場之最的開闊空間----公共大廳。大廳擁有國内跨度最大的穹頂,可以將整個北京工人体育館籠罩其中。穹頂由名貴稀有的巴西紅木拼裝而成,明朗大气的深紅色調暗合中國傳統審美意趣。

穿過大廳,終于看到了國家大劇院的主建築----歌劇院、音樂廳和戲劇場,三者功能不同,主色調和建築風格也不盡相同。

歌劇院体量最大。古朴的銅門向兩側緩緩打開,一道“竹帘”從三層樓的高處垂直而下,隱隱透出淡黄色。近看,“竹帘”竟是极細的金屬管編成的,時隱時現的黄色其實是緯綫的顔色。“這首先是一种分割歌劇院和公共空間的手段,同時給歌劇院披上一層朦朧而神秘的面紗。” 工作人員介紹説。

音樂廳清新高雅。銀灰色調從音樂廳外墻延續到室内,燈光打在沙丘般凹凸起伏的墻面上,光影交錯,墻体的柔和感与天花板的壯麗雕塑感形成强烈對比。音樂廳里擁有國内最大的管風琴,發聲管達6500根之多,能滿足各种不同流派作品演出的需要。

上演京劇和話劇的戲劇場不算大,与音樂廳的現代、抽象相比,戲劇場的墻壁上,紫色、暗紅、橘色、黄色的竪條紋規則相間,沉靜中見跳躍。出人意料的是,這些壁紙竟是由浙江絲綢經過防火處理后織成的。劇場内特别設立的5排可升降座椅可适應不同的演出,熱鬧的京劇開鑼,座椅降下以拉開觀眾和距離,而演出話劇時,劇場就多出了几排靠前的位置。

金屬圍擋、藍色電梯、蘭花草般不規則的裝飾條……大劇院里處處洋溢着科技与藝術的气息。信步其中,体味着掌心触摸墻壁傳來的起伏,逐漸將人們的情緒帶shit~向另一個故事場景。

技術解讀----

攻剋七大技術難題

根据國家大劇院主設計師、法國著名建築師保羅・安德魯的构想,國家大劇院建成后,將呈現出這様的景觀:巨大的緑色公園内,一湖碧水環繞着橢圓形的銀色大劇院,鈦金屬板和玻璃制成的外殼与天空的光芒交相輝映,色調變幻莫測。劇院的四周是部分透明的金色网狀玻璃墻,人們從建築内部就能够看到蔚藍的天空。所以,有人將建成的大劇院外形描繪成“一滴晶瑩的水珠”。

然而,讓大劇院從圖紙變成現實并非易事。半橢圓形的屋面由具有柔和色調和光澤、厚0.44毫米的鈦金屬覆蓋。前后兩側有兩個類似三角形的玻璃幕墻切面,整個建築猶如漂浮于人造水面之上,觀眾需從一條80米長的水下通道進入演出大廳……獨特精巧的“湖中明珠”构思,提出了一個世界級的施工難題。据國家大劇院副院長王爭鳴介紹,大劇院的建設者們逐一攻剋了建設過程中的七大技術難題。

難題一:如何架起“中國第一大穹頂”。

大劇院的屋頂是個橢圓大穹体,其殼体結构由一根根弧形鋼梁組成,是目前我國跨度最大的殼体鋼結构建筑。高46.285米,東西軸跨度212米、南北軸跨度144米,周長達6000多米,可罩住整個北京工人体育場,為國内建築之最。如此巨大的鋼架結构中間没有一根柱子支撑,重達6750吨的龐然大物的穩定与完全,完全依靠自身的力學結构体系保證。這對殼体的整体穩定性、整体剛度和抗震、抗風荷載、抗雪荷載及拼接、安裝等都有很高的技術要求。

難題二:如何進行超深基礎施工。

大劇院地下最深達32.5米,是目前北京地區公共建築最深的地下工程。這對基坑支護、排水、防水、抗浮等方面要求都很高。為了保證人民大會堂等周邊建築的安全,工程技術人員經過了精密調研,最終确定,打造一道深達41米的“地下連續墻”,即用混凝土從最高地下水位直到地下60米岩石層處,砌了一道密封的地下隔水墻,將地基圍得嚴嚴實實,防止鄰近地面沉降。經檢測,國家大劇院開挖后,對人民大會堂、地鐵站和鄰近的居民房都没有任何影響,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難題三:如何安裝鈦金屬屋面。

由于大劇院外形為橢圓体、雙曲面,所以每塊鈦板的形狀、角度、弧度各不相同。另外,鈦金屬板的厚0.44毫米,如同一張薄紙,下面必鬚有一個由复shit~合材料制成的襯層,每一塊襯層也將切割成与上面的鈦金屬板同様大小,操作難度极大,對加工、制作、安裝技術要求很高。經過技術人員精确地計算,工廠精密地加工,現場精准安裝,這一艱巨任務最終圓滿完成。

難題四:如何保證石材國產化。

大劇院共使用了20多种天然石材,全部來自國内十幾個省市,石材鋪設總面積約10万平方米,如此大規模的建築工程全部使用國產石材尚屬首次,大大節約了建材成本。大劇院工程人員堅持使用國產石材,歷經多年、几經周折才全部找到吻合設計師理念的石材。石材質量完全具有國標標准

難題五:如何快速安全撤离觀眾。

大劇院3個劇場總共能容納5500人左右,加上演職人員,最多時達7000人。由于劇院四周被一個巨型露天水池所圍,因此一旦發生火灾等突發事件,如何迅速將7000人安全撤离,是一個棘手難題。

据介紹,國家大劇院的消防疏散通道是按1.5万人能迅速撤离的標准計的。其中,在地下3米和7米處,各有疏散通道8到9處,它們從巨型水池底下穿過,直通外部廣場。通過這些通道,觀眾可在4分鐘之内全部安全疏散,這比消防條例中規定的6分鐘邃短。

此外,在劇院与露天水池之間有一條寬達8米的環形消防通道,可容納兩輛消防車并排通行,同時邃留有兩米寬的人行通道,消防隊員可通過消防通道迅速到達着火點,這様消防人員与被疏散人員可以各走各的路,互不干shit~扰。

難題六:如何控制劇場信號。

針對不同時段、不同需要,大劇院可以對劇場内的各种不同通信信號進行控制、收放自如。

難題七:如何讓四季“春水蕩漾”。

為保證大劇院周圍的水池冬天不結冰,夏天不長藻,大劇院采用了“中央液態冷熱源環境系”,利用地下水的温差來進行熱交換,可以始終將露天巨型水池的水温控制在零上几攝氏度,既環保,耗能又少,保證了水温的冬暖夏凉。

宗旨解讀----  

讓群眾共享文化成果

据國家大劇院副院長、新聞發言人鄧一江介紹,9月25日至10月13日,國家大劇院將舉行試演出。届時將推出7台劇目、23場演出。

這些劇目涵蓋了歌劇、芭蕾、民族舞劇、話劇、京劇、昆劇等表演藝術門類。同時,此次觀看試演的觀眾組織和選擇方式也很特别。大劇院將特别邀請劇院建設者和劇院原址搬遷居民走進大劇院;各行遽各系統的优秀工作者、奥運建設者等都將是大劇院的首批觀眾。

試演之后,國際演出季將在今年12月底至明年3月底隆重開幕。届時,將有183場精彩演出亮相國家大劇院,其中30%為國外劇目,70%為國内劇目,來自俄羅斯、美國、法國、意大利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家都將在這裏登台獻藝。

這様的演出安排,体現了國家大劇院的宗旨,即:人民性、藝術性和國際性并重。

在藝術性方面,大劇院力求傳播和創作弘揚优秀傳統、反映現實生活的精品力作,促進國際文化交流与合作,實現多元文化的相互融合。為此,大劇院在演出劇目的選擇上,强調藝術性、原創性、經典性,追求名家、名劇、名團、名曲;成立藝術委員會,聘請藝術總監,嚴格引進和選擇演出劇目;同時,明确演出原則,拒絶假唱、假奏。

國際性則强調大劇院的演出和運營彙聚人類文化藝術精品,為世界优秀文化提供相互瞭解、相互借鑒、相互融合的一方面是“引進來”,大劇院向世界經典的表演藝術敞開大門,廣泛邀請世界知名藝術團体和藝術家到大劇院演出;另一方面,也“走出去”,借助國家大劇院的將民族表演藝術推向世界。

“人民性”是大劇院宗旨的根基和重點。

人民性首先体現在藝術性和觀眾接受度的統一。王爭鳴説,國家大劇院不會為“填場子”而降低藝術格調,或引進并不合适在此演出的節目,但也不是一味强調“陽春白雪”。舞蹈藝術總監趙汝蘅説,國家大劇院演出的節目應該符合各層次觀眾的欣賞需求,考慮觀眾能否接受。堅持藝術高標准,并不是高到“讓人們够不着”的地步。

控制票价,讓普通觀眾看得起演出,也是大劇院的目標。优質的環境、优質的演出,讓不少人猜測,國家大劇院正式開門迎客后,高票价會不會成為觀眾与藝術之間的“屏障”?答案是否定的。

相關負責人介紹説,國家大劇院在制定票价時也需堅持市場的原則,但它有得天獨厚的优勢----享受政府資金補貼,這就為國家大劇院實行低票价提供了可能性。

目前,國家大劇院制定的總原則是:与北京當前演出市場票价和同類、同水平其他劇場演出票价相比,國家大劇院的票价要相對低一些。

9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到國家大劇院調研時强調,國家大劇院作為國家投資興建的重要文化設施,要堅持以人為本,面向大多數群眾,服務大多數群眾,讓人民群眾共享文化建設和發展的成果。

中國文化藝術發展和對外文化交流站在了全新的起點,國家大劇院將在人們無限的期待中,翻開嶄新的篇章。

贊助信息

您的觀點至關重要

點擊朱筆,直抒胸臆

Valueimpression: super cool 168

    © 2025  八闋之地™ by Towards Digital Group反饋意見業務合作隱私政策使用條款  
國家大劇院首揭“内幕” 設百個低价席票价僅為几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