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文史    
揭秘毛泽东家三代女性:从痴情战士到前卫儒商
环球人物 |2009-06-30        
声明: 本消息或因风格和篇幅原因进行过编辑,但未经核实,也不代表我们的立场、观点或建议。如有侵权,联系秒删。[ 使用条款 ]

赞助信息

贺子珍 李敏 孔东梅 毛泽东家三代女性

今年是贺子珍诞辰100周年。

百年前的中秋佳节,贺子珍诞生在江西永新。18岁出落成“永新一枝花”。她投身革命,在井冈山的万顷翠竹中,与毛泽东相识。从此,她的生命之舟,随着与毛泽东的婚恋离合,随着中国革命的曲折道路,而跌宕起伏。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毛泽东家三代女性:贺子珍李敏孔东梅

毛泽东作为一个革命者和领导者,是阳刚的、浪漫的、壮怀激烈的。在艰苦的革命年代,他和贺子珍的感情“不似春光,胜似春光”。他们的6个孩子,或失散在颠沛流离的长征路上,或死于硝烟弥漫的战火中。唯一活下来的,只有女儿李敏。“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深切的父爱,都凝聚在这个名字里。待到唯一的外孙女出世时,毛泽东用自己最钟爱的梅花,为她取名“孔东梅”。

作为毛泽东家的女性,她们注定要承担起双重角色:既是温柔的女子,又是坚毅的巾帼英雄。贺子珍、李敏、孔东梅走出了风采各异的人生路:从一生痴情的女战士,到平淡是真的普通人,再到前卫时尚的儒商。她们谱写了毛泽东家三代女性的百年传奇。

贺子珍,孤独一世情

30年前的1979年6月11日,《人民日报》刊出消息,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增补贺子珍等人为政协委员。同时配发了照片:一个面颊丰腴、白发苍苍的老人,慈祥地坐在轮椅上,和一个小女孩一起看画报。

这位老人就是贺子珍,小女孩则是她的外孙女孔东梅。

“贺子珍出来了!”作为毛泽东的前妻,贺子珍“消失”40年后奇迹般地出现,当时引起的反响可想而知。

而今,30年过去了,《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几经周折,寻访到贺子珍最后岁月的两位见证者。一位是一直陪伴在她身边的外孙女孔东梅,另一位是多次走入贺子珍内心世界的新闻记者王行娟。她们从不同的视角,向我们诉说贺子珍的人生和爱情。

最浪漫的事

1927年盛夏八月,18岁的贺子珍随江西永新暴动队伍来到井冈山;深秋十月,34岁的毛泽东率秋收起义余部辗转千里上井冈。在万山丛中,毛泽东第一次见到被称为“永新一枝花”的贺子珍。他愣住了,没想到井冈山上竟有如此年轻貌美的姑娘。

贺子珍1909年出生在江西永新县,17岁成为中共党员,与哥哥贺敏学、妹妹贺怡一起被称作 “永新三贺”。少女时期的贺子珍,中等身材,皮肤洁白。她喜爱思考,两道漂亮的眉毛常常是微蹙着的,眉心上留下一道浅浅的小沟。她一身白衫、黑裙的学生装,梳着又粗又黑的长辫子,常常引来赞叹的目光。

毛泽东与贺子珍的浪漫往事,牢牢印在贺敏学夫人李立英的脑海里。孔东梅正是从这位“舅奶奶” 那里,知道了这段爱情。她在《听外婆讲那过去的事情》中写道:“在井冈山,外公经常去看望外婆。每次他要远行的时候,就会敲敲外婆的窗户说,‘我要走了 ’。外婆就把窗户拉开一条小缝。她很奇怪,‘你走就走吧,为什么要对我说?’当时外婆有个心上人,叫欧阳洛,也是一个革命者,后来牺牲了。外公懂得外婆的心思,他看中外婆有文化,也有性格,一直追求她。”

赞助信息

您的观点至关重要

点击朱笔,直抒胸臆

Pixfuture: super cool 200

    © 2024  八阕之地™ by Towards Digital Group反馈意见业务合作隐私政策使用条款  
揭秘毛泽东家三代女性:从痴情战士到前卫儒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