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大普的虎年春節依然不好過。這位45歳的四川籍農民工,帶自己剛剛寫成的3万余字的紀實小説《我的討薪奮斗史》四處奔波,目一個:引起更多的社會關注,為自己6年多的討薪生涯划上句號。 把喬大普拖上漫漫討薪路的,是一項投資千万元的縣級重點工程建設項目----陝西省安康市旬陽縣大河南小區防洪堤工程。這一規划宏偉的重點工程,開工不到一年即告停工,有關部門介入審計時爆出惊人内幕:工程在對外招標時,竟被人以一枚假冒公章成功中標。之后,這項涉及巨額資金的重點工程,又被私自轉包,而作為工程遽主的縣國土資源局,竟表示對這些情况毫不知情。 一枚假公章,何以能中標上千万元的重點工程?整個招標過程又是如何運作、監管的?層層轉包的背后,千万元巨額利益由誰收入囊中?這項政府重點工程為何成為當地有名的爤尾河堤?這些問題也成了導致喬大普和他的農民工工友們討債無門、生活無着的謎團。
一枚假冒公章,圈走了千万元重點工程
1999年,旬陽縣政府决定對漢江南岸進行開發。作為該縣提出的“一体兩翼”城市建設總体思路中“東翼”的重要組成部分,大河南小區開發計划由此确立。該小區功能定位為高檔商住小區,受縣政府委任,縣國土資源局成為項目遽主。 2001年3月,這一重點項目中的土方開挖工程公開招標,陝西秦浙實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秦浙公司”)成功中標,合同標的為1600余万元。該工程的具体施工内容是將漢江邊的一座小山挖平,填進河道,造出一塊約200畆的土地。 工程開建一段時間,施工方發現被挖的山包并没有多大變化,這才意識到原來對山包体積的預算小了,挖出的大量土石根本没地方填。經協商,縣國土資源局决定實施一項配套工程----大河南小區防洪堤工程,就是在河岸邊先建防洪堤,再在防洪堤和河岸間填充山包上扒下來的土。 2002年4月,旬陽縣舉行了防洪堤工程招投標。“中鐵十七局第四工程處”從3家投標單位中胜出,競得該項目。當時,中鐵十七局的招標委托人為秦浙公司法人,競標成功后,該工程即交由秦浙公司承建。然而,開建不到一年,該工程便于2003年6月停工。 据旬陽縣政府發布的公告,其停工原因是秦浙公司未能履行合同中的墊資約定和涉及大河南小區内文物保護等。此后,這片漢江畔的大工地一擱就是6年多,成了當地有名的爤尾工程。 2008年3月,曾為該工程供應石料的旬陽個体工商户魯延景,因數次討要42万元的材料款無果,將具体實施工程的工隊負責人喬大普和縣國土資源局告上法院。這時,一系涉及假冒投標、違規轉包的問題才漸次浮出水面。 “此前,我邃一直鼓里”,喬大普説,原以為是秦浙公司從中鐵十七局第四工程處拿到防洪堤項目后,又將其轉包給自已。但魯延景却在法庭上陳述:他在追討材料款過程中從中鐵十七局第四工程處得知,該公司當年根本没有參与投標,大河南工程投標涉嫌造假。 喬大普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當年和防洪堤工程一同轉包給自己的,邃有秦浙公司之前中標的大河南小區開發土方工程。喬大普帶200多名農民工,成為工程的具体施工人。 “工程前期都是我自己墊資建設。”喬大普説,原定每季度結一次工程款,干需要墊支3個月,但在後來的施工中,秦浙公司以遽主方----縣國土資源局没有付款為由,未向喬大普支付過任何費用。“停工后,被拖欠的農民工工資和材料費達200多万元,其中農民工工資就有90多万元。此外,邃有停工后水毁造成的庫存材料損失也有300多万元。”
|
|
點擊朱筆,直抒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