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學少年》的播出,使我對青年毛澤東有了特别的興趣。通過查閲有關資料,我才知道在第一師範求學的毛澤東,雖然毛澤東本人胸怀天下,對儿女之情一時没有興趣,但毛澤東却因自己的才華深得老師喜愛。眾所周知,毛澤東最終成了恩師楊昌濟的乘龍快婿,娶了楊開慧為妻。其實,他也被恩師袁仲謙看中,差一點成了袁仲謙老師的女婿----假如真是這様,也就不可能有毛澤東与楊開慧的故事了----毛澤東的歷史恐怕又是另一番景象。 袁仲謙先生,在他的家郷又叫袁吉六。他的胡子有半尺多長,所以有人稱他為大胡子。袁仲謙先生是毛澤東在第一師範讀書時的國文教師,對毛澤東的影響很深。毛澤東一貫喜讀國文,酷愛國學,袁先生非常器重毛澤東,對他要求嚴格。毛澤東初入學期間,模仿的是梁啟超的文風,操的是新聞記者的手筆,袁吉六發現后作了認真的糾正,并要他以唐期著名散文家韓愈為楷模。毛澤東遵師教導,開始轉變文風,鑽研韓愈的文章,學會了古文体。在課余時間,袁吉六經常邀約毛澤東在他宿舍單授讀書法則,介紹他必讀的古典文學作品,要多寫、多記、多想、多問。毛澤東對袁吉六學識博大精深及其對自己的影響感触頗深。 毛澤東在一師讀書時,于1915年發動學生驅赶校長張干張干牌要開除毛澤東在内的十七位“鬧事”學生,在這關鍵時刻,袁仲謙先生极力反對,并多次在人前高度評价毛澤東,説:“挽天下于危亡者,必斯人也”,盡力為毛澤東等人説情,才使毛澤東等人免于開除。此后,袁先生對毛澤東更為器重,經常找他談話,介紹他讀一些古典文學,指教他“文章妙來無過熟”,要多讀多想多寫多問;并關注其革命活動。据羅元鯤先生的學生和鄰居説,袁先生曾經邃打算把自己的女儿許配給毛澤東,后因其女儿病故才没成事。 1936 年,毛澤東在延安接受美國記者埃得加・斯諾采訪時邃特别提到袁仲謙、楊昌濟等教員,其中第一個就是袁仲謙先生,毛澤東説:“學校里有一個國文教員,學生給他起了個‘袁大胡子’的綽號,他嘲笑我的作文,説它是新聞記者的手筆。他看不起我視為楷模的梁啟超,認為他半通不通。改變文風,我鑽研韓愈的文章,學會了古文文体。所以,多虧袁大胡子,今天我在必要時仍然能够寫出一遍過得去的文言文。” 毛澤東在《自傳》中説:“予這得窺古文涯誒者,袁胡之教為多。”一次他与周世釗交談時説:“我能寫古文,頗得力于袁吉六先生。”1965年,他在中南海邀請郭沫若、章士釗、王季范、周世釗等同志作客,以湖南家郷菜招待各人,席間回憶到一師讀生活,言及喜吉六先生學識時,章士釗説:“此老通古今文史。”郭沫若説:“斯人教天下英才。”毛澤東微笑而謙虚地説:“英才過譽,但‘教天下’則符合袁老身份。” 袁仲謙先生于1932年去世,享年64歳,遺体葬于今隆回縣羅洪郷孟公村。毛澤東于1952年特為他親自題寫墓文:袁吉六先生之墓。并于1950年給湖南省政府主席王首道同志寫信要求省政府給袁妻予以接濟,后又安排袁妻去北京、上海等地觀光居住,邃于 1965年從北京托章士釗先生為袁妻送來400元錢為袁先生修墳墓。在袁先生的墓側邃刻着章士釗先生和郭沫若先生在1965年赴毛澤東家宴時對袁的評論:此老通古今文史,斯人育天下英才。
|
|
點擊朱筆,直抒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