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军事    
中国人难圆航母梦
香港商报 |2005-01-15        
声明: 本消息或因风格和篇幅原因进行过编辑,但未经核实,也不代表我们的立场、观点或建议。如有侵权,联系秒删。[ 使用条款 ]

赞助信息

图:中央军委领导听取航母报告。

香港商报一月十六日编者按:近年来,有关中国试图组建航空母舰战斗部队,并以此作为实现其远洋战力的报道接连不断。说中国计划修复前苏联未完工或退役航母的有之;称将从欧洲造船厂采购轻型航母的有之;更有报道指中国已决定自行研制两艘或三艘航母,甚至已为该研制项目提供了经费。但就目前看来,尚未有任何证据能证明中国正在整修、建造或采购航母,中国航母的未来发展目前仍处于大量的传言和猜测之中。

《美国海军作战学院评论》中《看清中国的航母雄心》一文,引述大量鲜为人知的军事资料,详细地分析了中国军方及民众的‘航母梦’,称中国航母难以在近年内横空出世。文章指出,中国一旦拥有航母并形成战力,台海和南中国海的战略平衡将被打破,对美国在东亚地区的战略也将产生极大影响。

二手航母推动中国制造

在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一直有消息称中国有兴趣从国外进口一艘航母,并以此作为其在自行研制航母之前的过渡性措施。中国政府在1992年曾与乌克兰政府进行接触,并表达了采购当时尚未完工的前苏联库兹涅佐夫级航母‘瓦雅格’号(中国购入后改‘创律’号)的愿望,但这次谈判没有任何结果。1992年12 月,当时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问中国时,中国官员也向其表示中国有兴趣采购俄罗斯海军排水量为4万吨的基辅级航母中的一艘。

而在1995年至1996年间,曾有两个欧洲国家与中国商洽出口航母技术的事项。即1995年2月西班牙向中国提议为其建造一艘低成本的轻型常规起降航母,以及1995年底法国欲售的3.27万吨‘克莱蒙梭’号航母,但最后全部夭折,据称与欧盟从1989年起对中国实施的武器禁运政策有关。

但从1997年开始,许多海外媒体都指出,中国已决定自行组建其航母战斗群,而不是对国外‘二手’航母进行升级改装或从国外采购新型航母。不过迄今为止,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中国正在建造航母。

三艘苏制航母先后抵华

直到2000年,中国真正拥有了3艘苏制航母━━‘明斯克’号、‘基辅’号和‘瓦雅格’号。

图:深圳“明斯克航母世界”

‘基辅’号航母1975年加入苏联海军,这种排水量为4万吨的基辅级航母的设计目的是为苏联海军舰队提供空中防护。‘基辅’号是该级航母的首舰,但在苏联解体后退出海军现役。2000年5月,天津天马拆船公司以84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基辅’号航母。

1978年开始服役的‘明斯克’号,1995年被出售给韩国拆船厂进行拆卸。1998年6月,‘明斯克’被一家名为‘明斯克航母工业公司’的中国企业以 5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并于2000年9月在深圳建成‘明斯克’军事主题公园瓦雅格号技术含量最高而最令人注目的‘瓦雅格’号航母,是库兹涅佐夫级,排水量为6.75万吨,它与基辅级所不同的是可装载固定翼战斗机(如苏-27K和米格- 29K等)。该级航母并未采用蒸汽弹射器,而是采用在舰首设置‘跳台’起飞甲板的方式,使舰载机能实现短距起飞。

1992年仅完工70%的‘瓦良格’号停工,1998年3月创律旅游和娱乐公司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瓦雅格’号,并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冲破国际阻力于2002年3月拖至中国北方港口大连。该舰的新主人声称要将该舰改造为海上赌场。文章认为,中国购买上述三艘航母的行动引致了两个重要问题。首先,这些前苏联的航母最终都归属中国,这种情况是否纯属巧合?其次,如是不是巧合,这些航母对中国的航母研究和发展计划到底具有何种价值?许多分析人士的观点是,这些航母抵达中国前,虽然都已拆除了动力及武器系统,抵达中国后也未用于军事用途,但这些航母却让中国的设计师和工程师们通过观察和研究,了解更多关于航母设计和建造知识,这无疑将极大地推动中国航母的发展。

过时论阻航母研发

《看清中国的航母雄心》一文指出,只有先获得制空权,才能夺取制海权,这一现实是中国早前对发展航母寄予厚望的根源所在。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解放军海军提出建造航母的需求,主要考虑是在南中国海可能实施的作战行动。中国如要在该地区处于优势地位,就必须获得制空权。但从中国大陆到南中国海的距离却达一千五百公里,航程较短的解放军战机难以发挥战力,因此解放军海军认为,只有依靠航母这种海上浮动国土才能争夺该海域的制空权及制海权。

但从九十年代末开始,由于台海局势逐步恶化,北京的关注重点开始转至台湾海峡。当中国所关注的主要国家安全问题转移到台海后,研发或采购航母的迫切性开始不如以前,因为台湾在大陆战机及短程导弹的攻击范围。而且刘华清一九九七年的退休,也使航母采购及研发项目失去了主要支撑力。

与此同时,解放军内部‘军事变革’派们也逐步扩大了其影响,他们认为航母战斗群是一种逐渐过时的武器系统,是现代战争中的‘浮动棺材’。其理由是:其一,由于航母的雷达和电磁探测的可见度很高,它因此已变为精确制导武器很容易实施攻击的目标;其二,航母也极易遭受潜艇和水雷的攻击;其三,航母在海上需要进行频繁补给,这使得它在后勤保障船只被敌方摧毁后变得十分脆弱。

‘军事变革’论的支持者们确信,以高昂代价发展一支采取‘对称’作战方式的航母舰队,并不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作为替代方案,中国应该充分利用科技进步手段,采用‘非对称’作战战略,在台海冲突中击败规模更大和作战实力更强的美国海军。他们尤其强调,解放军可通过使美国海军的指挥和信息系统失灵,破坏其海上补给,利用诸如岸基精确制导导弹、隐性水面舰艇和高性能潜艇发起攻击等手段,击败美国海军的航母战斗群。实际上,解放军海军之所以从俄罗斯采购基洛级常规潜艇和现代级导弹驱逐舰,正是其实施这种‘非对称’战略的部分努力。

技术政治因素影响进展

航母过时论及缺乏战略层次的紧迫感,并不是目前中国航母采购及研发项目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的唯一因素。即使北京确定该项目具有战略重要性,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将理想变为现实方面也将面临巨大挑战。此外,航母的巨额研制成本也影响了该项目的进展。更为重要的是,北京领导层还必须非常谨慎地考虑这一举措有可能造成的地缘政治影响。

中国无论是自行研制航母或是改装‘二手’航母,都将面临一系列工程技术难题。虽然中国的造船工业具有很强竞争力,并拥有建造大型远洋船舶的丰富经验,但该行业并未显示出它已掌握了研制航母所需的特殊技术。这些技术包括:蒸汽弹射器、战机拦阻索及大型升降机等。此外,航母还需要装备高性能的电子和雷达系统,而中国恰恰在这些技术领域处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并主要依赖国外技术。

文章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在国外企业的帮助下,将能逐步解决上述航母研制过程中遇到的工程技术难题。没有理由相信俄罗斯在航母研制方面不对中国提供帮助。如果中国政府认为航母确实具有战略重要性,那么经费也将不会成为很大的问题,毕竟中国经济保持着持续高速增大的势头。中国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都能克服技术和资金方面的困难,全力以赴研制出核武器,与那时相比,中国目前科学、工业和经济基础已大幅度增强。

周边反应北京最重视

然而,地缘政治因素则是另一回事。中国政府可以对外声称其研制航母是用于防御目的,但东亚地区的其他国家则会从另一角度看待这种事态。一支中国海军的航母战斗群将被视为一种威力巨大的作战力量投送工具,它将强化有关方面对中国谋略用武力手段解决领土争端(尤其是在南中国海)并成为地区军事强国的担忧。在这种情况下,东盟(ASEAN)成员国(尤其是那些与中国存在领土争议的国家)无疑将加强其与美国的军事联系,并确保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日本肯定也会开始实施其航母研制计划。然而,解放军海军毕竟没有完全放弃其航母研制计划,只不过是将它暂时搁置。

在全球范围内,航母都被视为国力潜在像征,中国也不例外。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公众对采购航母给予了高度支持,中国民众对‘百年屈辱’的痛苦回忆,至今还会在他们心中产生强烈共鸣。即使要用一代甚至更多代人来建立一支‘蓝水’作战力量,中国也会坚定不移地向这个目标迈进。

刘华清:中国航母之父

《看清中国的航母雄心》一文认为,刘华清上将是中国航母研究和发展项目的奠基人。历任解放军海军司令及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刘华清,任内一直试图将其海军发展构想付诸于实践。

刘华清于1954至1958年间在前苏联列宁格勒的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习,并受到前苏联伟大的海军战略学家谢尔盖・戈尔什科夫元帅的影响。戈尔什科夫是前苏联红海军远洋进攻战略的主要倡导者,其海洋战略思想对刘华清促进解放军海军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拥蓝水战力须有航母

刘华清认为,中国应分两个阶段发展海上战力。第一阶段应实行一种‘绿水海军的积极防御’战略,以使海军具备保卫中国领海的能力,并强化中国对台湾和南中国海的主权要求;第二阶段将发展一支具备将作战力量投送至西太平洋能力的‘蓝水’海军。刘华清在1982年至1988年担任解放军海军司令,以及1989年至1997年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期间,得以将其海军发展构想付诸实践。

刘华清确信,解放军海军如要具备‘蓝水’战力,就必须拥有航母。1997年,他于退休前在《中国海洋报》上撰文指出,中国‘非常有必要拥有航母’。他认为,中国之所以需要部署航母,是保护中国主权和海洋资源的需要,尤其是在考虑到台湾和南中国海问题时更是如此;是中国在不断推进工业化和日益成为贸易大国的同时,保护本国海洋交通线的需要;是促使中国赶上本地区内诸如印度和日本这样的海上强国的需要;是使解放军在未来海战中占有决定性作战优势的需要。

1982年启动航母研发

文章引述美方的军事资料指出,刘华清在1982年被任命为海军司令后,在海军所属的上海研究所启动了一个航母设计和建造的可行性研究项目。该所建造了航母模型,并在该所600米长的水池及江苏的太湖进行了试验。

1985年,刘华清要求海军广州舰艇学院开设航母舰长班的培训课程。从1992年开始,培训班的学生开始在中国当时性能最先进的导弹驱逐舰上进行训练。而航母的设计和航母战机飞行员的训练则是在1985年启动。当时,中国的拆船厂为澳大利亚尊严级航母‘墨尔本’号进行拆卸工作,该舰排水量为1.5万吨。

1991年后加速研制

这次航母交易在两个方面为解放军海军的航母研发项目提供了帮助。首先,在拆卸该航母的过程中,中国的设计师和工程师们能够亲眼目睹航母是如何设计和建造的,在利用这些信息后,中国海军的设计师们能够描绘出航母上的战机起降。

文章指出,在20世纪8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内,解放军集中精力对付前苏联在其远东地区对中国构成的威胁,因此没有把发展航母作战力量视为战略重点。苏联于 1991年解体后,中国的军事战略重点转移至南部和东南部,即南中国海和台湾地区。在这两个地区可能发生的武装冲突中,都要求中国增强海上作战力量,因此中国开始加速实施其航母研发项目。

赞助信息

您的观点至关重要

点击朱笔,直抒胸臆

Google: super cool 200

    © 2025  八阕之地™ by Towards Digital Group反馈意见业务合作隐私政策使用条款  
中国人难圆航母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