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物质的丰富使家庭生活质量有了提高,人们有了更多闲暇从事业余生活,也增强了一些功利化心理。另一方面,精神文化改变着全社会的婚恋观念:家庭是作为社会人的个体满足自己“心理�D文化”需求的单位,而不是传宗接代的组合;夫妻关系取代了亲子关系,在家庭中居于轴心地位;女性不再是依附、生育的工具,而成为平等的独立个体;人们对新生的婚恋现象态度越来越宽松,大众舆论关注重点发生转移,不再仅仅关注个人隐私,更多的是公众利益。此外,自我意识觉醒带来了人们性意识的觉醒,乃至出现性意识产生低龄化、对性爱质量的追求、婚姻中责任向爱情的转变、在婚姻中个性意识的追求,等等。 事实上,与老一辈人相比,现代人显然有着更多的选择空间。如今,婚姻不再是从众行为,结婚与否是个人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调查表明,在对待婚姻的态度上,当代人也更多了一些理性和冷静。对婚姻,他们充满了浪漫的想象,也能持以实用主义的态度。逐渐地,收入多少、对家务的投入、是否生育等不再受到格外重视,双方更注重的是如何保持亲热,遵守婚姻协议,互相谅解,创造一个舒坦、静逸的安乐窝。 此外,不难预见的是,随着转变观念的人的增多,诸如此类的婚恋新内容成分也会越来越大。在不触犯法律、不伤害他人情况下的种种婚恋行为,即使现在得不到理解,也终将得到人们的尊重。“在摒弃一些不良婚恋动机的前提下,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这些新现象。”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秘书长樊爱国表示,“当然,它并不会完全代替传统模式,主要的婚姻家庭模式还是传统的,也是我们大多认同的主流婚姻价值观。” 然而,这又是怎样的一种价值观? 有这样一段故事。16年前,冰心老人曾问作家铁凝:“你有男朋友了吗?”铁凝回答,“还没找呢。”这时90岁的冰心老人劝告她:“你不要找,你要等。” 16年后,50岁的铁凝终于“等”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D华生。“自己从骨子里还是一个相对传统的人,对婚姻的期待比较高,也才总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我宁愿没有,也不要一个凑合的婚姻。婚姻跟人的好坏没关系,好人非常多,但他不适合你,可能你也不适合他,这就是情感的难处。”在经过了多年的等待后,铁凝最终下定决心并做好充分的准备,和相恋多年的爱人一起走进了婚姻殿堂。 铁凝没有透露他们相识和相爱的时间,双方都否认了一见钟情。“对相爱的人来说,最根本的就是心灵相通,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契合,这是幸福的前提。”华生说。 在此之前,铁凝和华生跟朋友有过一次旅行,在苏州的山塘街�D苏州最古老的街,铁凝和华生一起听评弹,听《杜十娘》,也听《太湖美》,但是真正打动他们的,是根据陆游和唐琬的词改编的古曲《钗头凤》。台上一男一女两个艺人,端庄、清雅和凛然,他们的吟唱深切哀婉。两个心怀爱情的中年人,听着陆游和唐琬的爱情绝唱,听到“内心温湿柔润”。 也许,婚姻会在流逝的岁月中嬗变,但渴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幸福与稳定,依然会是永恒不变的旋律。这一点,我们无须怀疑。 -
直击中国婚庆经济:“幸福行业”的纵向观察 -观察记者 戚永晔 古诗云:“最怕人情红白事,知单一到便为难。”中国人向来很重视“红白喜事”,也就是通俗意义上所说的婚庆和送葬。特别是婚庆,更被看重。《醒世恒言》里写道:“小户人家办个酒都得破费千儿八百银子,何况是为官人家。” 时光流转,很多历史的痕迹都已被岁月掩埋。但对婚庆的狂热追求一直深扎在中国人的潜意识里。经济再困难的人,轮到自家人结婚,总得上酒店“办几桌”;平时再吝啬的人,一碰上亲戚朋友结婚,无不“慷慨解囊”送上礼金,“这时候都不送,面子上不好看”。 在当今这个追求经济效益、崇尚商机的社会里,商家自然不会放过婚庆这块“天然”的大蛋糕,所谓的“幸福行业”应运而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婚庆业界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地办个酒、拍个照之类。在利润最大化前提的驱使下,婚庆服务变得更周到、更丰富、更商品化。 实际上,新兴的婚庆产业就是传统意义上仅注重婚庆典礼的婚庆行业的延伸与扩充。它不仅是一个涉及行业面广的服务综合性产业,而且是一个消费高峰期非常集中、非理性消费且消费额高的产业。有关专家介绍说:目前,婚庆产业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三类。一类是产品服务型商业模式,如独立的婚庆产品生产销售商、婚庆服务提供商等;一类是品牌型商业模式,如品牌连锁、网络营销;还有一类是整合型商业模式,如婚博会、结婚展等。 那么,现今的婚庆产业市场到底怎样,目前还有哪些弊病,将来的前景又在哪里? 市场:年轻人的产业,三千万元大蛋糕 带着这样的问题,观察记者走访了杭州几家著名的婚庆公司。杭州罗马假日婚庆策划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十・一”节期间的工作日程,提前半个月就已经排满。“期间我们大概要为三四十对新人策划婚礼。公司业务面向的是高端市场,所以收费自然也不会太低。不过我们为新人安排一整套的高质量婚庆策划方案,并以‘一条龙’服务打造婚庆品牌。” 在杭州五月花婚庆中心、杭州风尚婚庆中心等大型婚庆公司,记者也了解到了类似情况�D长假期间,婚庆定单已满。不少新人为了办一次风光、有面子又有特色的婚礼,肯花大价钱请婚庆公司全程安排。 中国婚博会产业调查中心的廖俊国主任说,婚庆行业的火爆“已非一日”。一到休假日,婚庆公司都会忙得不可开交,“特别是‘五・一’和‘十・一’这‘双节’,各大婚庆公司的场地、司仪、摄像师资源等就会出现短缺情况,不得不招聘大量兼职人员。
|
|
点击朱笔,直抒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