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科教    
最痛恨微软的10件事 vs 最喜欢微软的10件事
长庚科技时空 |2007-10-18        
声明: 本消息或因风格和篇幅原因进行过编辑,但未经核实,也不代表我们的立场、观点或建议。如有侵权,联系秒删。[ 使用条款 ]

赞助信息

最痛恨微软的10件事

要控诉微软的产品,是很容易的事,仅仅针对Windows我们就可以写出数百万的文字来抱怨。为了评选出最痛恨微软的10件事,我们深入对微软公司及其产品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挖掘,并推选出了这最让我们不满意的10件事,类似于“蓝屏死机”这样的问题并没有列入其中,因为在“我们喜欢微软的10件事”中已经提到了。

1.文字游戏

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微软提供的产品命名,会让你感到混乱,微软会给同一产品以一个新名字重新发布。类似的例子有很多,从VirtualEarth(与 MSNVirtualEarth类似)升级到WindowsLiveSearch、再到ASP.NETWebService,所有这些名字升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产品基本没有多少改善。

这一点与苹果有很多差别,苹果喜欢简单化的命名方式,在过去的10年历,曾经用iMac命名了3款完全不同的电脑。

2.标准、自我标准

没有人喜欢读标准文档,因为标准文档很烦人,这也许就是微软在推出IE浏览器时不理睬WWW联盟的WEB指导方针的原因吧。

因为IE没有遵守规则或者标准,所以WEB站点开发者不得不写代码来同时兼容(至少)2个标准,否则如果使用了不恰当的浏览器时网页就不会正常显示。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像微软这样拥有众多程序员的公司开发的网页竟然无法在Firefox下正常显示,的确很荒唐。

3.拿得起,放不下

我们可以确信在写第一个版本的Windows时,微软付出了很多,开发IE也非常不容易,所以我们也理解微软不会很轻易地放弃它们,但有时,过了10年或者20年,的确应该用新产品来重新开始,但微软似乎不会。

我们仍然不得不再最新的Windows系统中继续被老Windows的诸多相同问题困扰,例如为了解决人们对Windows安全问题的抱怨,微软在 WindowsVista中仍然保留了XP的基本设置,只是增加了一个让人讨厌的UAC(UserAccessControl)。

IE7也是一样,微软保留了IE6近一半的程序代码,但花了很多的精力希望能够解决IE6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但是发布没多久,在黑客们发现了IE7中仍然存在的IE6中被发现的漏洞。

重新开始也许意味着无法对老程序保持很好的兼容,但如果能够更稳定、更安全,也许我们可以接受。

消费者永远是嫌疑人,商业伙伴则关系紧张

和微软做生意,你就得做好被认作是盗贼的准备。但是你知道吗?这种政策对于你来说其实是一个特别的恩惠,花了钱的消费者?该公司的硬件合作伙伴与其软件产品竞争对手遭受恐吓事件无关?去问微软吧。

4.一付“这是为了你好”的姿态

微软对于Windows是这个星球上盗版率最高的应用软件之一的事实无比愤怒,而对此我们并不会责备,我们赞同微软试图阻止这一切的做法,但是微软的正版增值计划及版权保护系统却令人皱眉,它给不少拥有正版软件拷贝的用户带来了麻烦,而更加令人烦恼的是“正版增值计划体验”的市场活动,他们坚持认为通过这一计划和活动将给消费者带来巨大的好处。这看起来好像如果我们手中的软件拷贝是非授权的,我们就会失眠似的。

5.寒蝉效应

微软存在的原因,在于32年前一个大学生成功地卖出了一个有关新产品的想法,这就是BASIC。但当这个公司商业化腾飞之后,却迫使那些实力强大的合作伙伴们不得提供竞争的预装软件,尤其是那些具有创新能力的小公司的软件。尽管政府的反托拉斯诉讼似乎已部分限制了软件巨人的行为,我们得仍然感觉的到这种寒蝉效应的存在.

绝大多数电脑的销售者不敢冒险去惹怒体重达800磅的大猩猩.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为什么像戴尔这样的厂商要等待如此之久才敢推出预装Linux系统的PC?

6.比尔.盖茨:坏榜样

他没取得学位就离开了哈佛大学,而现在他是世界上第二富有的人。他的这一经历,反而成了所有辍学孩子的激励。孩子们,千万别学他啊!

揭露以下这些事实:没有哪些无处不在的声音会如此“古怪”;任何改变需要付出金钱;“酷”不是来自底部装有现金的管道;修补一个存在缺陷的程序,并不意味着非要“剔除”其中的某些功能。

7.蹩脚的系统声音

当你天天面对Windows系统发出的“嘟嘟”声、“当当”声,即便是最好的系统声音也会迅速变得“俗不可耐”。自从PC支持声音以来,微软确实给大家提供过一些听起来比较优美的声音。然而,微软的操作系统存在于数以百万计的设备中,其中有许多是你根本无法想象的,所以说,一旦某个声音被微软操作系统“纳为己有”,在很短时间内就会“遍地开花”。让人不可思议的是,PCWorld的一位编辑在短短的上班途中便接连听到了两次“鸣钟”(ding.wav)声,第一次是在银行的ATM取款机前,第二次是在购买地铁票的时候。

8.它们都是免费的

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软件和服务都是免费提供给大家的。比如,Google免费推出的GoogleEarth地图服务、GoogleDesktop桌面工具、Picasa照片编辑工具以及其它顶级在线服务,雅虎提供的免费插件以及Flickr在线图片服务。然而,微软在这方面表现的就非常吝啬了。几乎无一例外,想要得到微软的软件,就必须自掏腰包。从表面来看,微软的官方升级站点(OfficeLivesite)是一个非常棒的地方,在这里它提供了功能有限的Word、Excel和Powerpoint版本,以便于与Google的在线文档编辑工具、电子制表软件相抗衡。事实上并非如此,在微软官方升级站点上“聚集”的工具软件和指定的办公套件毫无关联。

9.太过保守

就像是中学里的一位“笨小孩”,微软好像天生就缺乏“酷”的基因。它推出的Zune播放器,被称作是“iPod杀手”,这款产品最令人称道的地方好像就剩下那句宣传语了----“欢迎来到这个群落?(Welcometothesocial?)”。

即便是微软生产出了类似Xbox这样“酷毙”的产品,也还是摆脱不了其“陈旧乏味”的形象。

10.好大喜功

拿中国的一句古话来形容,苹果和微软就像是一对“阴”、“阳”兄弟。举例来说,苹果推出的手机仅有一个按钮,因此,许多用户都期待着更多按钮的出现,然而,微软提供的软件总是功能庞大,以至于用户根本无法找出自己想要的功能,更令人“气愤”的是,在升级版本中功能还会继续增加。

事实上,最新版本的Office套件就没有加入很多新功能,这在微软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最大的改变在于界面的重新设计。为什么要改变用户界面呢?用微软 Office产品经理的话说----用户无法定位所有的按钮和“暗藏的机关”,另外,在以前版本中,有许多功能也是“华而不实”的。

最喜欢微软的10件事

总体来说,在大多数场合下,微软员工的所作所为,让我们看到了其优秀的一面,这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而在本文当中,我们主要来谈谈微软让人难忘的某些瞬间,至于其灰暗面,我们暂且抛之脑后。

在过去的20年间,微软一直是大家比较喜欢的科技公司。虽说,微软作为这个时代的IT巨人,有很多事情让我们为之钦佩,但它表现出来的某些态度也让大家一度厌恶之极。总体来说,在大多数场合下,微软员工的所作所为,让我们看到了其优秀的一面,这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而在本文当中,我们主要来谈谈微软让人难忘的某些瞬间,至于其灰暗面,我们暂且抛之脑后。

其实,本次评选活动中,我们不仅对微软的一些是非做了评论,同样也对其最大的竞争对手苹果公司做了相应的评论。

1、Steve Ballmer: 视频明星

比尔-盖茨也许是微软最为“公众”的脸庞,但其最重要的助手Steve Ballmer却是最为“多彩”的一个人。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 Steve Ballmer生活中的很多片段都在互联网上广为传播,其中包括其令人捧腹大笑、极具活力的“猴子男孩”舞蹈。这段舞蹈曾经在网络上红极一时,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当年微软的大事件。当然,这段舞蹈也让大家更为深刻地记住了Steve Ballmer这个名字。不过,另一段视频却让他变得狼狈不堪,那就是他穿着一件被汗水浸湿的衬衫向开发者致敬的视频片段,视频中Steve Ballmer口中一直重复着“开发者”这三个字,后来有人统计,重复次数多达五十余次,其歌颂开发者的精神实在让人肃然起敬!

在这两次视频事件之后,Steve Ballmer在公众前面的行为有所收敛。但是我们还是能在YouTube上看到他的表演视频片段。不仅如此, Steve Ballmer的视频片段还经常被人恶搞。其中,“猴子男海”舞蹈被恶搞成一个活生生的iPod广告。除此之外,其“开发者”视频表演片段也被恶搞成不同的视频。

2、微软员工博客

其实,微软一直以来都是故事不断,只不过是因其比较“害羞”的缘故,导致这些趣事没有传播开来。但很多事情都被员工用文字记录在他们独立存在的企业博客中。事实上,微软是鼓励自己的员工写博客的,甚至有消息称,微软的员工写博客可以得到一定的报酬。相对来说,微软TechNet博客页面的技术话题,在整个博客中占主导地位。但微软在这一件事上却相当低调,几乎从来不把这些博客给主动公布于世。

在众多博客写手当中,Robert Hensing是大家都比较熟悉,且比较喜欢的一个,他是微软Secure Windows Initiative部门的员工。尽管其博客内容太多跟技术挂钩,但是任何一个工程师都不能从他的博客找到“一丁点”有用的东西。因为在Robert Hensing的博客当中,几乎都充斥着与微软Windows安全相关的文章。

如果想知道跟微软博客有关的全部故事,可以访问Todd Bishop的Microsoft Blog Directory。

3、开源软件的助推力

如果要说出喜欢微软的理由,我想它对开源软件的奉献肯定是不容忽视的。甚至有人这样形容:如果没有这个软件巨人的存在,开源运动也许就不会存在了 。如果 Redmond不在IE浏览器下足够多的工夫,导致Netscape和其他浏览器没有立足之地,就不会出现像火狐这样伟大的开源浏览器。如果 Linus Torvalds当初义无返顾的去分享Windows源代码和定制化的经验,那么今天的Linux kernel也许并不会出现在大家的面前。说句实在话,如果不是微软一次又一次地“逼迫”大家,那么这个世界上肯定会少了很多伟大的、免费的软件。

4、超级刺激的模拟器

微软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布了Flight Simulator的第十个版本。Flight Simulator实际上在很多程度上改变了飞行的视角世界,从真实的飞机驾驶员座舱到真实世界的地形,到空中交通控制,再到精密复制的天气条件,所有的这些,都可以作为一次真实的训练。另外,这样精细的设计,足可以让飞行员在家体验在飞机上的感觉。由于该游戏程序是运行在一个相对公开的平台上,导致一项附加的微软Flight Simulator工业和修正(例如,航行器和地形等)诞生了。如果你想运行Flight Simulator十分顺畅,那么就要考虑购买更为高端的硬件。另外, Flight Simulator的售价为59美元,不过,这个售价是很容易被人接受的,因为我们只需花费59美元就能体验到上天飞行的超级感官刺激!

5、让人推崇的研究精神

微软推出的新手机和MP3播放器都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但是哪家公司又在默默无闻研究下一代产品呢,这肯定是大家又一个比较感兴趣的问题。答案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微软!这家软件巨头在全球四个地方都设有研究机构,更为可贵的是微软的研究精神,它可以为了一个问题和一项技术研究十年或是十年以上时间。正是因此,微软推出的产品一般情况下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中一个例子便是微软的MyLifeBits,这是一款非常不错的产品。它甚至可以用来收集和存储值得你一辈子保存的数据,其中包括书籍、CD、电子邮件信息、电话呼叫和电视广播。而另一个不错的产品被大家称为Shield,它可以通过过滤信息来提高电脑的安全性能,以保护那些已知的攻击弱点。

而许多微软研究的项目(例如ClearType)也最终在Windows中找到了归属。2007年年初,微软还宣布推出了多重用户、基于触摸的界面----Surface。

6、蓝屏死机带来的欢笑

对于那些易怒的微软用户来说,恐怖的死亡蓝屏确实给他们造成了一定的痛苦、诅咒和一定的损失。但是Windows运行的身影无处不在,从音乐存储库和飞机场航班进程表显示到路标和广告牌。正因为它无所不在,才让我们有更多机会看到BsoD(蓝屏死机)一些真实的滑稽存在,特别是这些错误的屏幕被大家一起收集起来,然后公布于众的那个滑稽。就像MelBrooks曾经说的那样,“悲剧是当我切断了我的手指,喜剧就是当你没有看到你正在向那里走,突然掉进一个洞里,然后死亡。”

其实,全世界的用户都很希望能共享这些“欢闹”。而YouTube这时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把这种“欢闹”带给了大家。 Public Computer ErrorsFlickr组甚至还收集全球各地的快照,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收集到很多BsoD的片段,其中包括在纽约市的42街广告牌大小的BsoD快照。Miguel Carrasco也已经收集了BsoD的10个最具撞击的画面。

笑声通常都是在有所失的情况下产生的,特别是受害者不是自己的时候。

7、微软的另一面:硬件

其实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微软就一直在另一方面付出努力,那就硬件。而其中很多产品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软件产品。例如,微软的鼠标就曾经一度成为主流,它成为主流的时间甚至要早于Macintosh配带的鼠标。此后,微软的鼠标通常都以其新特性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例如,滚动轴和光学技术。除了鼠标以外,微软的键盘也普遍受到了大家的喜爱。而让大家为之疯狂的还有微软的Xbox 360游戏主机。

8、永恒的BASIC

如果你在IBMPC时代之前就使用过计算机,也许你也能写出自己的软件。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微软的BASIC为你提供了这样的机会,BASIC几乎配备在所有的主要机器上。30年以后,PC用户已经很少涉足这方面了,但是微软的BASIC,目前更多人把它称为VisualBASIC,却仍在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也许专业人员会对Visual BASIC不屑一顾,但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VisualBASIC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且是一个可用来编写属于自己的软件的简单程序语言。如果你花一些时间在VisualBASIC(内置在Office里面)上,你就可以用Word、Excel和其他套件来做更多的事情。

9、慈善家的聚集地

比尔-盖茨当然是公司上下最大的、且最为人所知的慈善家,但在这个世界上,并不仅仅只有他一个慈善家。例如,John Wood创建了Room toRead,在发展中国家创建了超过了3600座图书馆;RicWeiland是微软当初五大员工之一,他表示已经向不同的慈善机构捐献超过了100万美元。而PaulAllen也已经捐献了数百万美元给不同的慈善机构,且创建了Portland Trailblazers组织,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困难青年。

10、微软伟大目标的背后

每一个Batman都需要一个Joker,每一个Superman都需要一个Lex Luthor,每一个Homer都需要一个Mr. Burns。同样的道理,电脑用户都需要一个公共的坏人,以用来抱怨和投诉。

你可以向自己问这样的问题:如果微软不在你的身边围绕,那谁又能成为这个大家口中的小丑呢?这是我最近听到的一个很好笑的Adobe笑话。

赞助信息

您的观点至关重要

点击朱笔,直抒胸臆

Valueimpression: super cool 168

    © 2025  八阕之地™ by Towards Digital Group反馈意见业务合作隐私政策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