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文史    
专家批露惊人发现:秦始皇陵暗藏世界最大土木金字塔
北京科技报 |2007-12-09        
声明: 本消息或因风格和篇幅原因进行过编辑,但未经核实,也不代表我们的立场、观点或建议。如有侵权,联系秒删。[ 使用条款 ]

赞助信息

关键字:秦始皇 金字塔

两千多年前,历史上第一位统一中国的封建帝王秦始皇用十二年时间,倾举国之力,征用七十多万工

今年七月,秦始皇陵考古队队长段青波公开向外界透露,在秦始皇陵的“封土”之上发现瓦片,瓦片堆积凌乱,靠近顶面的台阶上瓦片较多。这一考古新发现为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鸿勋先生长达五十年的有关秦始皇陵上曾经存在建筑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杨鸿勋认为,秦皇陵地上部分可能是一个土木大金字塔,而且比埃及胡夫金字塔更大!不仅如此,沉睡在地下的地宫也是一个同等规模的“倒金字塔”!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秦始皇九层之台的陵上享堂复原图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秦陵地上九层台榭立面图

  • 秦皇陵的“坟头”做成“覆斗形”违背建筑原理引发思考

    很多人在去秦始皇陵之前,都会想象它有多么雄壮。结果来到当地,往往失望地发现:面前就是一个大土堆。上面种满了树,参观的人只是通过一条甬道走上去,感觉平平无奇。根本看不出原来的历史轮廓。

    这个“土堆”被考古学家们称为“封土”,也就是民间常说的“坟头”。

    如果坐着飞机俯视封土,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见它是一个正方形的锥体,所以美国人把它叫做“黄土金字塔”。通过解放初期20世纪50年代的老照片可以发现,它是非常明显的阶梯形。大阶梯有三层,尽管两千多年的水土流失,它仍然呈一个阶梯式的、没有尖顶的方锥体。

    在中国考古界,关于秦始皇陵一直延续着前人的观点,认为现在看到的秦始皇陵地面上的“封土”是建造秦始皇陵后,把挖掘地宫的土夯筑在陵墓之上形成的三层台阶,其目的是保护秦始皇的陵墓不被偷盗。

    1956年,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来到了这片神秘的土地----―民间传说中的秦始皇陵。他就是刚刚从清华大学建筑学系毕业的杨鸿勋。他被组织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担任学部委员梁思成的助手及以梁思成为主任的建筑理论与历史研究室秘书;出于对中国古建筑的浓厚兴趣,他向梁思成先生请求到西安、咸阳等古建筑比较多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

    站在一望无边的秦始皇陵平坦的“封土”堆上,建筑学出身的杨鸿勋脑海里产生了一个疑问。

    “封土”在民间俗称坟头,为了方便排水,坟头一般都做成圆锥状。但是,两千多年前,秦始皇在自己的陵墓上修建的“覆斗形封土”从建筑学角度考虑,平顶的高台建筑并不利于日后的排水,难道当时秦始皇陵的设计人员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吗?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秦始皇陵及阿房前殿施工情景设想图

  • 垒封土困难重重,修建目的始终困扰杨鸿勋

    正当杨鸿勋站在秦始皇陵的土台上面思考着问题的时候,正巧远处一位年纪挺大的老头儿抽着一个大烟袋在晒太阳。杨鸿勋便上前请教,没想到,老人向他讲述了千百年来当地口耳相传的修陵历史。

  • 赞助信息

    您的观点至关重要

    点击朱笔,直抒胸臆

    Google: super cool 200

        © 2025  八阕之地™ by Towards Digital Group反馈意见业务合作隐私政策使用条款  
    专家批露惊人发现:秦始皇陵暗藏世界最大土木金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