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观点    
茅于轼“为富人说话”落到了实处:学费终于又涨价了
西风独自凉凯迪网络 |2008-01-07        
声明: 本消息或因风格和篇幅原因进行过编辑,但未经核实,也不代表我们的立场、观点或建议。如有侵权,联系秒删。[ 使用条款 ]

赞助信息

茅于轼先前“为富人说话”,不惜偷换概念,将人们实质上是对权力寻租和腐败的痛恨心理,简化为对财富本身的仇恨(仇富),理所当然地遭到猛烈炮轰。南方某报以茅先生受人尊敬为由,拒发一专栏作家的批评文章,也引起不小的争议。文章达不到发表水平被退稿属于正常现象,而预设立场则是媒体的大忌。以为做了些实事,就有了某种豁免权是非常荒谬的,伟大如圣雄甘地尚且不能免于被批评,何况茅老先生!

针对铺天盖地的批评,茅于轼先生发表《分析网上骂人》:“社会必须由精英治理,但是精英必须公正地为全体人民的利益着想,不可以为统治者自己的利益着想。其实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

茅老先生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归于“精英”一类,遗憾的是,精英现在是一个骂人的词,茅老先生不断地在证明用精英骂人为什么无比正确----没有一整套严密的把权力关进牢笼防止滥用的制度设计,和充分的司法独立、新闻自由,保持强大的外部压力达到社会均衡,简单地将公正要求诉诸于精英的道德自律,岂非缘木求鱼?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自我标榜“为穷人办事”的经济学家为何视而不见?!

1月5日,茅于轼做客“岭南大讲坛•公众论坛”,作《国富国穷----�D制度和中国的经济改革》的演讲(国际在线1月6日消息),又有惊人之语:

“目前的中国高校里,穷人孩子的比例只占到10%�D20%.如果高校学费降低,是让不穷的人,有能力支付高学费的人搭了这个便车。最好的方法应该是提高学费,通过提高的学费,以增加更多的奖学金和助学贷款,来解决穷人上学的问题。”

茅老先生难道生活在月亮上面?穷人孩子的比例只占到10%�D20%?!那些因为学费自杀的家长和学生是从哪里来的?未必水泄不通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其中80%是富人家的孩子,不惜低工资、低待遇,只要先混口饭吃就行?!

因为高额学费,很多本不算穷人的家庭会立刻处于贫困、甚至负债、破产状态----在猪肉涨价,拉动生活必需品全面涨价的情况下,还在呼吁学费涨价,连所谓的中产阶层都会吃不消,穷人就更是雪上加霜。请注意,富人是不怎么在乎涨价与否的,一些富人的眼睛早已盯着国外的大学、甚至中学了。

从人权的角度来说,大家享受同样的教育资源,凭什么富人就该多出学费?多少财产才算富?口口声声“为富人说话”的茅于轼,是不是有点着三不着两,这样的纸上谈兵究竟有多大的可操作性?合法的“劫富济贫”,似乎只能通过税收来调节吧?

一个经济学家不从中国教育支出严重不足(远远低于日美、甚至印度)和教育产业化误入歧途的角度进行论证,忽悠似是而非的歪理邪说倒是挺费心啊。

按照茅于轼先生开出的药方,首先需要甄别哪些学生属于富人或穷人家庭。一些家庭的隐形收入,国家强制机关运用强制手段,尚且只能定义“来源不明”,大学何德何能掌握每个学生家庭的具体财产?

如果大学有了这样精确的甄别能力,在对穷人保持原有收费水平的基础上,对富人增加学费即可,再把“多收来的三五斗”用于资助贫困生不是更为简单、有效吗?!又何必多此一举搞个一刀切,让穷人家庭四处借贷,然后等待多半是落到学生干部手里的“奖学金和助学贷款”呢?

如果提出这种损人不利己、专门针对穷人的建议的茅于轼有自知之明,知道大学不具备甄别家庭是富裕还是贫困的能力和条件,那么,学费涨价之后,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穷的更穷,富的更富。茅于轼也算遂了“为富人说话”的心愿。

茅于轼学费涨价的荒唐提议,如果不是再次好心办错事,只能说他越老越昏聩。

赞助信息

您的观点至关重要

点击朱笔,直抒胸臆

Google: super cool 200

    © 2025  八阕之地™ by Towards Digital Group反馈意见业务合作隐私政策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