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产经    
资本大国的崛起 中国的第三次财富革命
中国证券报 |2008-01-09        
声明: 本消息或因风格和篇幅原因进行过编辑,但未经核实,也不代表我们的立场、观点或建议。如有侵权,联系秒删。[ 使用条款 ]

赞助信息

在大踏步走进资本市场的大政方针指引下,2007年沪、深两市有300家公司顺利完成IPO首发、增发或配股,融资总额逾7880亿,其数额之大超过了中国资本市场2000年以来7年的融资总和7624亿元,其中118家IPO首发公司融资超过4473亿元,在全球新兴资本市场里排名第一。

在各类企业将优质资产证券化的同时,老百姓的资产也掀起一波证券化热浪。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百姓的钱袋子日渐鼓起来了。在大牛市的氛围里,在赚钱效应的感染下,他们投资理财意识空前觉醒,优化金融资产的结构,增持股票和基金,成为2007年百姓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

统计表明,2007年有2225.3万名居民以每个交易日近10万人的速度,加入到“基民”行列,其人数之众相当于1998年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启动试点至2006年底发展的“基民”总数的5.98倍;截至2007年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市值规模已经突破3.27万亿元,这个数字在一年前只有0.8万亿元。

统计还表明,2007年,沪、深两市投资者开户数达3721.29万户,平均每个交易日超过15万户;截至2007年底,中国开户股民人数为13870.21万户,开户“基民”2597.21万户。

随着资产证券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百姓的金融资产结构中,储蓄的占比在持续下降,股票和基金等成为许多城镇家庭最主要的产品。统计表明,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首次出现负增长,从16万亿下降到15万亿元。波士顿咨询发布《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报告》指出,中国目前是亚洲(不包括日本)最大的理财市场,其家庭金融财富总额约为2.5万亿美元。

第三次财富革命的五大动力

文章分析,催生第三次财富革命的动力,主要有五:

首先,股权分置改革成功是第三次财富革命的催化剂。当经济学家和投资界在分析和总结中国资本市场近两年来发生巨变的原因时,列在第一位的当属股权分置改革。如果没有股权分置改革的启动和顺利完成,中国的第三次财富革命也许不会来得这么快。正是这一自下而上引发的深刻的制度变革,还原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使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真正成了中国居民财富增长的重要方式和渠道。由于融资和资源配置功能的恢复,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大大提高了上市公司的质量,使中国资本市场步入了良性循环,为第三次财富革命的展开提供了基础性条件,建立了基础性平台。

其次,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是第三次财富革命的发动机。资本市场是经济增长的晴雨表。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资本市场的这一功能得以真正体现。事实上,中国资本市场近两年来的爆炸式增长,也是对过去几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集中反映。中国经济几年来年增长速度持续达到11%,据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预测,2007年GDP增速将超过11.5%。经济学家们则对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抱有乐观的预期,他们相信未来可能遇到各种困难,但中国经济在未来15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再次,人民币持续升值是第三次财富革命的助推器。如果说股权分置改革为牛市建立了一个健康的平台,那么牛市持续的主要因素之一则是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预期吸引了境外资金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内地资本市场,采掘、金融保险、地产等以人民币标价的资产受到各路资金的追捧。2007年,采掘业的市值增量达81611亿元,金融保险业增量达53629亿元。

第四,居民财富增长是第三次财富革命的源动力。经历了前两次财富革命的积累,居民财富进入快速增长的时期。波士顿咨询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过去5年,中国财富总量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3.4%,远远高于同期全球8.6%的平均增长水平,仅2006年一年中国财富总量就实现了31.6%的惊人增长。

据统计,从1978年到今天这短短的30年时间里,中国城乡居民银行储蓄存款从210亿元增加到15万亿元,增长了714倍;人均储蓄存款从21.9元增加到11538元,增长了526.9倍。

赞助信息

您的观点至关重要

点击朱笔,直抒胸臆

Valueimpression: super cool 168

    © 2025  八阕之地™ by Towards Digital Group反馈意见业务合作隐私政策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