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产经    
米价暴涨 亚洲多国不胜负荷忙于应对
法新社 |2008-03-09        
声明: 本消息或因风格和篇幅原因进行过编辑,但未经核实,也不代表我们的立场、观点或建议。如有侵权,联系秒删。[ 使用条款 ]

赞助信息

稻米的价格过去一年暴涨约50%,促使亚洲多个国家不胜负荷,各国政府纷纷采取应对措施,以解决稻米供应紧张的问题。

泰国和越南是全球两个最大的稻米出口国,泰国米价截至2月底,达每公吨500美元(约693新元),比1月份增加100美元,一年前则是每公吨325美元。越南米价上个月则是每公吨460美元,也比一年前增加50%;今年首两个月,越南的稻米出口为国家取得1亿5000万美元的巨额收入,比一年前激增78%。

稻米是大多数亚洲人的主食,米价上涨必然对许多国家造成压力,也促使穷人的生活更困苦。

联合国驻越南发展计划首席经济师平卡斯说:“每个亚洲政府都清楚知道,米价稳定和政治稳定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所以,亚洲区域的每个政府都会竭尽所能,保持物价稳定,尤其是基本的稻米粮食。”

在菲律宾,国内的稻米产量已不足以应付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今年将需进口至少200万公吨稻米。去年,它的稻米收成达644万公吨,但需求量却高达1180万公吨。它的人口今年预计将达到9000万人。

孟加拉去年发生多次天灾,因此今年的稻米进口量预计将从去年的220万公吨,增加至300万公吨。

印尼由政府机构购买和发放稻米,同时设定进口税和零售价来进行管制,但还是无法阻挡米价上涨的趋势。平卡斯指出,印尼和菲律宾政府都在尝试同供应商签署长期合约,但在目前的市场中,没有供应商愿意这么做,被合约牵制。

印度政府为了保持国内的供应水平和价格趋稳,自去年10月开始实施禁令,不让米商出口稻米到国外。

日中韩不受影响

不过,一些国家如日本、中国和韩国则不受米价上涨影响,它们在粮食生产上自给自足,并通过高昂的进口关税或大量津贴来保护国内的稻米市场。在日本,由于年轻人都转向西餐和面包为主食,因此米价在需求量下跌的情况下,不升反跌。

赞助信息

您的观点至关重要

点击朱笔,直抒胸臆

Valueimpression: super cool 168

    © 2025  八阕之地™ by Towards Digital Group反馈意见业务合作隐私政策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