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观点    
可乐喝下汇源 考验中国心态
迎春中评社 |2008-09-14        
声明: 本消息或因风格和篇幅原因进行过编辑,但未经核实,也不代表我们的立场、观点或建议。如有侵权,联系秒删。[ 使用条款 ]

赞助信息

中评社北京9月14日电(评论员 张迎春)最近几天,可口可乐公司开价179.2亿港元收购中国饮料大王汇源果汁,可谓当前国内最具震撼力的经济新闻了。

由于汇源身披“民族品牌”的外衣,因此“卖,还是不卖”不仅迅速成为人们争论不休的焦点,更是一下子上升成牵动国人敏感的“民族神经”的大问题,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品牌意识仿佛在一夜之间发酵,在互联网上引发了激烈抵制。据新浪网调查,79.8%的人反对这一收购,79.3%的人认为收购涉嫌外资挤压民族企业和民族品牌,中国的著名品牌又要消失一个。

可以说,“捍卫国货”是网民们反对此次收购案的主要理由。网民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在于,收购后又一个民族品牌的消亡,而民族品牌被�展阂恢笔墙�年来国内经济领域吸引眼球的热点事件。此前,跨国�展褐械耐庾示尥吠�往先用中国企业的渠道打开本土市场,随后嫁接其国际品牌,而将中国品牌抛弃。从几年前的“乐凯 ”胶卷、“熊猫”洗衣粉、“金��”鞋油、“洁银”牙膏、“小护士”护肤品、“乐百氏”矿泉水到近年的“大宝”化妆品、“苏泊尔”电器,几乎每一次民族品牌被外资企业收购,多是如此。

在网上,“宁饮白开水,不饮可口可乐!”类似的“爱国”声音不绝于耳。但在市场国际化的时代,何必要以爱国的名义反对企业间的商业行为?动辄就喊小家子气的口号,正是自卑心作祟的表现。

不论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最终能不能成功,起码可口可乐令人心动的报价之中,已经蕴涵了中国民族品牌的含金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起码不该对可口可乐抱有太多的敌意。

平心而论,如果可口可乐以高出汇源当前股价3倍的价格进行收购,其目的仅仅是“绞杀中国品牌”,而且是绞杀一个市场占有率达到40%的品牌,这样的逻辑似乎有些牵强。其实,可口可乐(中国)副总裁李小筠已明确表示,可口可乐将保留汇源的品牌:“第一,它是一个很成功的品牌;第二,它有自己顾客的忠诚度。”两家公司若能合作发展,必定能产生同协效益。这个说法应该说是可信的,179亿港元的收购价毕竟不是小数目,若收购只为了让汇源销声匿迹,相信可口可乐的董事局也不会通过该收购计划。此外,可口可乐的多位领导层人士在多个场合中也提到,他们看好中国果汁市场的前景,他们也清楚知道,要打进一个新市场,符合当地人口味是必要的,因此,在中国已有一定的市场和声誉的汇源自然成了被收购的目标。

应该说,每当国内企业面临国际资本�展旱氖焙颍�该如何捍卫民族品牌总是回避不了的话题。人们对此事的反应之强烈,足以说明国人对“民族品牌”的强烈感情和希望,而在一系列民族品牌易主之后,在感叹惋惜之余,该思考的应是中国品牌到底应当如何塑造。事实上,只有造就强大的民族企业才能有强大的“民族品牌 ”。虽然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民族品牌在对接国际中教训不少,但从根本上来说,“民族品牌”�詹皇潜;こ隼吹模�因此,对国家而言,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比什么都重要。

其实,商业竞争或企业�展菏呛苷�常的事情,开放的中国应该有一个开放的心态。面对网民的激烈议论,北京大学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副主任夏业良提醒说,在商业环境中对于民族主义情绪一定要特别谨慎,否则会造成外国企业家对中国商业环境的不信任。而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让外资和平融入中国,公平参与竞争,恰是中国经济自信迎接全球竞争的必然选择。

总之,可口可乐�展夯阍矗�这桩纯商业的收购案,考验着大国国民的心态。有一种观点认为,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考验中国政府的智慧,审查通过或者通不过的理由是什么,是当做一起反对垄断的纯经济事件,还是当做一桩事关民族尊严的大事?我们拭目以待。

赞助信息

您的观点至关重要

点击朱笔,直抒胸臆

Google: super cool 200

    © 2025  八阕之地™ by Towards Digital Group反馈意见业务合作隐私政策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