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辞职,成为「九一一毒奶粉风暴」(九月十一日曝光)下台的最高级干部。要追问今次毒奶粉的罪魁祸首,除了�u造毒奶的无良企业之外,就轮到国家质检总局,它利用「国家免检制度」敛财,遗害数以十万计的中国婴儿,造就「结石的一代」,罪责难逃。 国家免检造就特权企业 所谓「国家免检制度」,是指那些有一定市场�子新实钠笠担�其产品只要连续三次在省级以上质检机构的检测中过关,就可透过所属省市推荐,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请成为「国家免检」产品,有效期三年。获此名誉后,期内各级政府及任何质检机构都不能检查,由企业进行自我品质监管。换言之,这是一道「免死金牌」,目前,全国有超过二千二百种「国家免检」产品。 本来,这种免检制度可减少官僚机构的审批手续,令货品更易推出市场,毋须再受地方政府以产品质量不合格来「勒索」,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壁垒。事实上,正是这种免检制度,夺去地方政府测检部份货品的权力,因而造就不少全国性品牌。三鹿、蒙牛、伊利等,正是这种制度的最大得益者。 不过,这种制度同时造就一批「特权企业」,久而久之,他们目空一切法纪。四年前的「大头娃娃」劣质奶粉事件,安徽阜阳市政府曾经公�蚜怂氖�五家生产问题奶粉的企业名单,当时已是全国知名品牌、获「国家免检」的三鹿牌也赫然在列,全国各地展开收缴三鹿牌奶粉行动。但国家质检总局及工商部门下令停止针对三鹿,声称它受到「国家免检制度」保护,令三鹿集团逃出生天。 免死金牌摆平所有问题 有了这道「免死金牌」,似乎任何涉及质量的问题都能摆平。那些特权企业就更加肆无忌惮,要他们自我监管,几乎是缘木求鱼。从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含量超标一百七十倍,可见这种监管形同虚设。事实上,任何企业缺少外部监管时,在利益驱动下,即使它不主动在牛奶加入水和三聚氰胺,也会对奶农及收奶商的「加料奶」视若无睹,以增加产量及利润。 更甚者,国家免检制度沦为质检部门摇钱树。 虽然申请「国家免检」是免费的,但申请手续繁�},内藏不少企业赚钱的潜规则;而且,国家质检总局还推出「中国名牌」评选活动,并要收费,更巧合的是,九成「国家免检」产品同时是「中国名牌」,两者几乎是相通的,所赚的钱大都落入国家质检部门的口袋。 国家质检部门把关食品安全,却把监管权力下放给企业,而在利诱下,它也把自己的责任忘记得一二�Q。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这个「双失高干」(失职失责),当然要为这次毒奶粉风暴问责,而国家�o生部党组书记高强,还有河北省委书记张云川及省长胡春华,合力隐瞒事件,以致更多婴儿受害,难道可以置身事外? 张华中国问题评论员
|
|
点击朱笔,直抒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