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景行/每四个星期写一篇稿子放在这个专栏上面,已经三年多了,今天应该是最后一篇,也利用这最后的机会,介绍一群普普通通的香港年轻人。他们上个月七号没有回香港"投下神圣的一票",中秋夜也没有同香港的家人团聚,而把这些时间都留给了四川灾民安置区里的男女老幼。这是他们的选择。 特种乐队 5・12汶川大地震后没几天,Ada就和四位朋友进入灾区,"香港特种乐队"由此开始,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名成员,来自香港社会各方。他们共同之处是爱好音乐,但在四川灾区,音乐只是他们帮助灾民重新打开心灵之窗的方式。 Ada名叫何静莹,哈佛硕士,在香港做社区工作。她告诉我,他们最早来到灾区时,完全见不到笑容,只见灾民整天把自己封闭在棚屋里面,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她和"特种乐队"的队员先用唱歌、击鼓、跳舞吸引和打动灾区的孩子,没几天安置区里就开始有了欢乐。接着,成年人和老人也陆续走了出来,加入进来。 唱歌、跳舞只是第一步,接着是美化自己的家园;老家被震毁了,安置区就是新的家。队员发现,来自不同村落的灾民,一旦打开了封闭的心扉,就有了新的凝聚力,建立起信任和亲情,开始相互关心和相互帮助。他们加入到"特种乐队"当中,一起到其他安置区去演出,一起在墙上作画,一起帮助老人和伤残人士洗澡、剪脚趾甲,还要教孩子刷牙。一位灾民对记者说,演出和帮助别人都使她感到"开心"。这正是"特种乐队"的目的。 助人为乐 "特种乐队"核心成员大部分时间都在灾区,其他成员每十天轮换一批。每个人都是向自己的公司请假,带薪的或者不带薪的,自费承担机票和食宿。还要筹款购买灾区活动所需物资,背后则有同事、朋友和社会的支持。中秋那天,一位队员就带去了三千个月饼。 队员一到四川灾区马上工作,半天休息都没有,更不用说游玩了。乐队的"音乐领袖"是一对年轻夫妇。妻子陆柏欣认为自己并不"辛苦",而是"辛劳,不苦"。每天十几个小时,常常嗓子唱哑了,打鼓的手破了,回到住所晚上还要总结交流,编歌练唱。但他们本身也在变化。丈夫廖云龙是打非洲鼓的,原先不会讲普通话,第一次去灾区一言不发。第二次去他下决心同灾民交流,"他们能够勇敢地站了起来,我也要勇敢地同他们沟通"。现在他已是第三次赴灾区了。 几个月来,"特种乐队"同安置区里的灾民已形同亲人,难离难舍。Ada说要呆到灾区重建,那可能就是三五年。下一步应该是扶持灾民生产自救,同他们一起寻找合适的机会和市场。依笔者之见,他们所在的绵竹市,正是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绵竹年画"的产地,本来就有好些"年画村",画作相当精美。如果能够联系到香港的公司、机构,到那里去订购灾民手绘或印制的绵竹年画贺卡,对灾区重建或有不小的帮助。像"特种乐队"那样实实在在地做一些事情吧。 (九月二十六日上海东方卫视《真情实录》节目半小时专题,就是《特种乐队在行动》,网上可以下载。香港媒体似乎并不知道这些人和这些事。)
|
|
点击朱笔,直抒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