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文史    
两岸心战60年:中华烟茅台酒直掉海里
国际先驱导 |2008-10-20        
声明: 本消息或因风格和篇幅原因进行过编辑,但未经核实,也不代表我们的立场、观点或建议。如有侵权,联系秒删。[ 使用条款 ]

赞助信息

一场没有硝烟的宣传战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雷文辉发自北京天上真的可以掉下馅饼来,那是在四五十年前的厦门和金门,不过却是“糖衣炮弹”。当年,仅几公里宽的金厦海域两边,不时会有糖果、烟酒从空中落下来,或随海水冲上岸。与神秘礼物一起降临的,是一摞摞的政治传单。

两岸对峙时期,蒋介石为了执行“反攻大陆”的政策,对大陆的“心战”攻势成了日常工作,主要手段包括广播、空飘与海飘。到了蒋经国主政台湾时代,循“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口号,宣传攻势更是愈演愈烈。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台湾空飘大陆的宣传海报:蒋经国与台湾民众交谈。

前线用喇叭喊话

“蒋军官兵弟兄们……”

1953年3月5日,大陆在福建厦门的角屿岛设立了“对金门广播组”,作为第一个对金门广播点,天天对金门的国民党守军喊话。最初使用的扩音器有9只250瓦的喇叭,功率相当于90只普通喇叭一起工作,被戏称为“九头鸟”。

本在军中当文化教员的吴世泽,是调到这里的第一批播音员,“我第一篇稿子播的是‘六条保证’,号召他们起义,投诚到大陆来。第一个就是保证不打不骂,第二个就是保证生命安全,第三个就是假如愿意回家的,我们发路费。有立功的,我们还给授奖。”

大陆这边的亲情劝导,效果显著。当年国民党撤退时,从厦门沿海带走了许多船夫。一名叫张阿签的妇女,丈夫被国民党带走后,她就经常上广播哭诉,“家里老的老小的小,你让我怎么活?”结果几年后的农历腊月,张阿签的丈夫竟冒着生命危险,抱着一口倒扣的大锅游了过来。

这边的喇叭响了不到半年,国民党金门守军也成立了马山广播站,进行“反攻心战”。马山是金门岛与大陆最接近的地方,距离厦门的角屿不过2100米,退潮后更只有约1800米。马山观测站是窥探大陆军事布防的最前线,播音站更是长期对大陆开展“心战”广播。招收的播报员均为由大陆赴台的专业播音员,发音字正腔圆,乍听之下几乎分不出是台湾电台或是大陆电台。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大陆空飘台湾的宣传海报、传单。

但与厦门这边播音员一干就十几年不同,金门岛上的播音员大多是短期轮调。如今家住台北三民路的陈信妹,18岁那年在女青年工作大队服役时,就曾在金门做过四个月的播音。至今她还记得,“大陆那边因为都是沿海,他们有渔民,也有军官,我们就说很多的渔民都纷纷地逃到香港去了,表示他们生活很不好。”

马山播音站成立后,国民党军方又在大金门的古宁头、小金门的湖井头,以及大担岛上建起了播音站。同一时期,大陆也相应地在厦门的香山、石胃头以及白石炮台跨海喊话。

入夜时分,是跨海喊话的最佳时间。只要没有炮火,每到这时,两岸的大喇叭就会拉开阵势先后响起。“夜深人静,海上没有浪,那个效果非常好,我们一看到这样的环境,就有那种感觉,‘赶快广播,赶快广播。’”陈菲菲说。陈菲菲从1955年调到厦门香山广播站,一直到1985年退休才结束这一工作。

在那个年代,透过广播的“争吵”,几乎是两岸惟一的“对话”形式。尽管广播内容针锋相对,但有时也有柔性的一面。有时天气不好,厦门这边还曾对金门官兵喊:“要下雨啦,大家快收被子吧。”

后方凭短波“攻心”

除金门前线的喊话外,国民党对大陆的宣传工具,还有后方的“中央广播电台”和“中国广播公司”的“自由中国之声”。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1976年,金门空飘工作人员准备空飘至大陆的大米。

与“前线”依靠扩音器、近乎原始喊话不一样,“中央广播电台”具有很强的发射功率,电波可以覆盖整个大陆。冷战期间,大陆方面所称的“收听敌台广播”,指的多是“中央广播电台”的广播。

据悉,“中央广播电台”的播音员往往模仿大陆电台的腔调,广播内容从时事讲评、宣读国民党当局的文告、到社会新闻等等均有。大陆“文革”期间,“中央广播电台”还由播音员以标准普通话,全文播出蒋介石的“告全国军民同胞书”。

大陆当年的“心战”回击,也不限于“前线”。1954年8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广播开播。最初,对台的节目做得比较硬,多为政治报告和口号。这个问题后来被周恩来总理意识到,他在1972年8月提出两项改进措施:第一,增加天气预报节目;第二,节目结束时要说“台湾同胞,祝您晚安”。

赞助信息

您的观点至关重要

点击朱笔,直抒胸臆

Pixfuture: super cool 200

    © 2025  八阕之地™ by Towards Digital Group反馈意见业务合作隐私政策使用条款  
两岸心战60年:中华烟茅台酒直掉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