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产经    
央企海外并购引爆2月行动 海外购矿抄底花钱如流水
中国经济时报 |2009-02-24        
声明: 本消息或因风格和篇幅原因进行过编辑,但未经核实,也不代表我们的立场、观点或建议。如有侵权,联系秒删。[ 使用条款 ]

赞助信息

矿业价格大幅折价

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给中国矿产资源类企业进行海外并购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一段时间的“蛰伏”之后,中资企业出海购矿的脚步又一次加快。

继2月12日中铝集团195亿美元注资澳洲力拓集团后,16日,中国最大的金属贸易商中国五矿集团又出价26亿澳元(约合17亿美元)收购澳洲矿业公司OZ Minerals。18日,市场中又传出华菱管线拟5亿澳元投资澳矿企FMG的消息,据传此举还得到了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的支持。而就在不久前,鞍钢、首钢和武钢等钢铁巨头也先后出手购得澳大利亚中小矿山企业的股份。

金融危机肆虐之下,矿产资源类企业的市值都大幅缩水,澳元也出现大幅贬值,这大大降低了我国企业收购资源的成本。其中,中铝投资力拓就是很好的例子:同是2月,2008年和2009年中铝两次出手购买力拓股权,其股价就前后相差了47%。

2008年初,中铝联合美铝收购力拓股权时,付出的代价是约60英镑/股。而最近这次出手,中铝以约72亿美元认购力拓集团发行的可转债,转股后中铝在力拓集团整体持股比例将由目前的9.3%增至约18%----也就是说本次中铝相当于以72亿美元的代价购买了力拓集团将近9%的股权,即每股价格比 2008年初降了47%左右。

而这一跌幅,在业内人士看来还不算很到位。“中铝此次出手,也只是买在了一个基本合理的价格。”中国钢铁产业网经济分析师孟庆恒表示。

相比中铝为第一次成功出手付出的“昂贵代价”,中金岭南对澳大利亚上市公司PERILYA LIMITED(PEM)的收购则要幸运得多,显然也更多地受惠于金融危机导致的矿产价格全线下跌。

在2008年初收购先驱公司的计划失败后,今年2月5日,中金岭南成功获得了PEM的控股权。值得庆幸的是,相比先驱公司,不仅PEM的矿石品位不在其下,而且储量要远高于前者。而且从成本上看,购买先驱公司100%股权需5亿澳元,而买PEM50%股份只需4550万澳元,这相当于少花了8亿元人民币。

同样因祸得福的故事也发生在了首钢和武钢身上。2008年年底,首钢以原报价2.3折的价格,收购了澳大利亚的吉布森山矿业公司股份。同一时期,武钢则以原报价1折的代价----975万澳元,收购了南澳CXM公司增发的15%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赞助信息

您的观点至关重要

点击朱笔,直抒胸臆

Valueimpression: super cool 168

    © 2025  八阕之地™ by Towards Digital Group反馈意见业务合作隐私政策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