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其它    
数万中国人海外打黑工的悲酸经历 各国围堵黑工
新华网 |2009-03-27        
声明: 本消息或因风格和篇幅原因进行过编辑,但未经核实,也不代表我们的立场、观点或建议。如有侵权,联系秒删。[ 使用条款 ]

赞助信息

“出得早,赚得多”

郭福波曾经是辽宁一家国有工厂的车工,2005年夫妻双双下岗后,开了一家小饭店,半年亏了五六千元,被迫关停。

“那时候看看以前的老同学们,有七八个都出国打工赚钱去了,日本、韩国、美国的都有。”郭福波被周围人的“成功”刺激着,终于有一天也借足8万块钱,踏上了出国淘金的路。

“没想到有这么一天,我这辈子哪进过这种地方啊。”在拘留室里郭福波抱怨道。

2009年3月6日下午4点,和他在遣返所里相遇的还有14个被遣返的福建劳工,其中8名来自福建平潭。平潭是福建省南部的一个小岛,平潭人2004、2005年曾经两次在伊拉克遭遇绑架,平潭人出国“打黑工”的“秘密”不告而宣。

林明就是平潭人,和众多当地的年轻人一样,只要能凑够8万元的“中介费”,都梦想到国外打工“赚大钱”。然而和大部分贫穷的平潭人一样,林明凑不出这8万元钱,以前做建筑工收入不稳定,一家四口刚够吃喝。

转机出现在2008年,那一年林明认识了林我斌,后者是办理出国劳工的“中介”。林我斌给他打开了合法到波兰务工的一扇窗,承诺出去做后包吃包住,可以拿到每月至少700美元的收入,加班费按1.5倍计算,此外周六日还可以打打“黑工”,一个月赚一万元人民币不是问题。

还有另一幅美好的未来:“打工四年之后,便可在当地申请永久居住,还可以把家人孩子接过去”。

林明动了心,加上林我斌的妻子和林明是同村。下定决心的林明向高利贷借了8万元钱,每个月1600元利息,沉重地踏上了赴波兰打工之路。

他们的淘金梦并非不切实际,不乏成功的先例。

在他们一行人中就有这样的例子,46岁的陈友仁曾经到以色列做劳工,六年间赚了六七十万人民币。

“中国的劳工向境外输出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90年代达到了高潮。”北京边检总站总站长满聚友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劳工输出的范围也从最初的美、日、法,逐步扩散到巴、墨、加等较发达国家,范围越来越广。目前,世界上180多个国家都有中国劳工的身影。

出国打工潮的背后是“出得早,赚得多”的现实。郭福波在西班牙打工的餐馆老板是浙江青田人,青田人在上世纪中叶就已经开始旅居欧洲,1992年的西班牙大赦使得大批青田人有了合法居留身份,至今,在西班牙的14万华人中,青田人占到了70%。

“开奔驰宝马的,做老板的都是青田人啊,我们只能给人家打工。”郭福波后悔没早出去两年。

“我挺住了,可西班牙经济没挺住”

最初,一个人在国外,让郭福波最不能适应的是高强度的工作和压榨人的老板。每天规定的工作时间是10个小时,经常加班到后半夜。让他更难忍受的是老板的态度,经常使唤来使唤去的,晚上没有客人了,提前五分钟换衣服下班也要被骂。

慢慢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他的工资也从最初的300欧元涨到了700欧元,出国之前借的钱都还上了,正当他看到希望的时候----2008年10月的一天,他失业了。

赞助信息

您的观点至关重要

点击朱笔,直抒胸臆

Google: super cool 200

    © 2025  八阕之地™ by Towards Digital Group反馈意见业务合作隐私政策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