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文史    
南京解放第一篇新闻稿 出自毛泽东之手 
现代快报 |2009-04-27        
声明: 本消息或因风格和篇幅原因进行过编辑,但未经核实,也不代表我们的立场、观点或建议。如有侵权,联系秒删。[ 使用条款 ]

赞助信息

第二天早晨10点,在整整11个小时后,新华社正式发出南京解放的消息,这也意味着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了。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1949年4月23日23时,人民解放军从挹江门进入南京。南京解放了。

在这历史转折的紧要关头,解放南京的重大消息为何要推迟11个小时发出?更令人疑惑的是,其实,就在4月24日早晨6点,毛泽东主席还亲笔撰写了一则消息,称“人民解放军正向南京急进,如果昨夜没有入城,则可能于今日入城。”从“如果”一词判断,在提笔的那一刻,他并不知道解放军已经占领南京。

是失误还是策略?作为战争年代的新闻报道,到底肩负了怎样的重任?60年后的今天,我们寻访当年活跃在战争前线的新闻工作者,听他们讲述那段墨香激昂的往事。

随军记者戴煌:一路上找不到发报的地方

戴煌住在北京宣武门新华社的家属院里,他是苏北人,身材高大,说起话来底气十足,不知道的人,可能会误以为他是个老军人。实际上,当年作为南京解放后第一批抵达南京的前线记者,他的确同时身兼战士和记者两种身份。说起往事,他的开场白是:“已经60年了……”那一年,他刚20出头。

渡江战役前夕,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四军支社的记者,戴煌随部队进入扬州-滁州一线。部队的渡江地点在镇江-南京一线。这一线的长江北岸,原先有很多敌人的据点。渡江前,经过艰苦的战斗,已经将这些据点扫光了。

“我是跟着攻克十二圩的一支部队过江的。遇到了从南京逃跑过来的英军军舰紫石英号,我们还开炮打了它。”解放十二圩,休息了一天,部队奉命继续渡江。在镇江附近的高资,战士们正在登船,又遇到了从南京方向逃过来的国民党舰艇,他们向解放军阵营连连开炮。“有条船上一个团长抱着一块门板跳进水里隐蔽,有的战士下船回到岸边,我的通讯员更不知道隐蔽到哪里去了。”通讯员找不到了,戴煌只得独自按照原计划跟着先锋营渡江。来到江南,这才发现岸边的敌人早就跑掉了。“江面上风平浪静,我们一弹未发就过了长江天堑。”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工兵在地上用石灰撒出路来,大家小心地穿越雷区和一道道铁丝网,又越过了宁沪铁路,沿着山间小道,向京(注:指南京)杭国道上的句容插去,目的是阻击从南京溃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

赞助信息

您的观点至关重要

点击朱笔,直抒胸臆

Pixfuture: super cool 200

    © 2025  八阕之地™ by Towards Digital Group反馈意见业务合作隐私政策使用条款  
南京解放第一篇新闻稿 出自毛泽东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