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文史    
五百年中国保卫“南海”史 倭寇原是华人走私集团
先锋国家历史 |2009-06-17        
声明: 本消息或因风格和篇幅原因进行过编辑,但未经核实,也不代表我们的立场、观点或建议。如有侵权,联系秒删。[ 使用条款 ]

赞助信息

所以郑和到马六甲时,“中国宝船到此,则立排栅,如城垣,设四门更鼓楼,夜则提铃巡警。内又立重栅,如小城,盖造库藏仓廒,一应钱粮顿在其内”,此地,在后来的史料称之为“官厂”。返航时,各支船队“回到此处取齐,打整番货,装载船内”,停泊候风,一旦“南风正顺,于5月中旬开洋回还”。

马六甲航运中转站的建立,意味明代中国建立了以东南亚为基地的战略缓冲区,那时的南中国海真正成为中国的内海。

马六甲商业王国的兴起

今天,人们在马六甲可以看到马来人、华裔、葡萄牙裔聚居的街区,可以看到葡萄牙人修建的圣地亚哥城门和圣保罗教堂、荷兰人修建的总督府、阿拉伯风格的清真寺以及中国式庙宇。众多的古迹苍苔覆石,略显破败,日夜和着习习海风,默默地讲述着马六甲王国辉煌而酸涩的故事。

15世纪马六甲与当时亚洲最强大的明王朝建立战略同盟关系,以政治上的让步,换来马六甲一个世纪的和平与繁荣。此时同时,马六甲国王励精图治,试图逐渐摆脱明王朝的政治影响。

在马六甲王国的发展方向上,它选择了伊斯兰化,而没有像越南采用中国传统的儒家立国思想。

特别是从1445年起,马六甲王朝的第4代国王,穆扎法尔・沙继承王位后,采用穆斯林君主的尊号“苏丹”,奉伊斯兰教为国教。穆扎法尔・沙,原名罗�・卡希姆,中国《明史》译作速鲁檀无答佛哪沙。1446年他正式登上王位,自称苏丹,他是马六甲第一个采用苏丹称号的国王。他在位时,伊斯兰教沿着苏门答腊和爪哇各港口迅速传播开来。

这位马六甲的第四位君主,在执政后,拒绝向信奉印度教的暹罗继续纳贡,1446-1447年马六甲军队先后两次从海陆击败暹罗军队的入侵,从此暹罗欲征服马六甲的企图暂时中止。他加强军队建设,扩充舰队,控制了马六甲的海岸,并派兵从西北攫取雪兰莪作为粮食基地,又控制了苏门答腊海岸的战略要冲,成为该地区的霸主。

在贸易上,当郑和大船队绝迹于亚洲海域之后,马六甲充分运用了明王朝建立起的贸易网络。卡希姆努力使马六甲成为中国、印度和阿拉伯商人之间的重要贸易桥梁。他铸造统一的阿拉伯文锡币,正面为“苏丹穆扎法尔・沙”,背面为“宇宙与伊斯兰教之救主”。

当1459年这位国王去世时,马六甲迎来了它鼎盛的时代。

马六甲在16世纪大航海时代兴起前,成为东亚不折不扣的海洋城市。每年吸引好几百艘船只顺着季风前来贸易,中国人、印度人、阿拉伯人、欧洲人挤满了港口。从中国来的樟脑、丝绸以及陶瓷,从印度来的织品,菲律宾蔗糖,摩鹿加群岛的檀香、丁香、豆蔻等香料,苏门答腊的金子以及胡椒,婆罗州的樟脑,帝汶的檀香,以及马来西亚西部所盛产的锡,统统汇集到马六甲,再转运到世界各地,马六甲俨然是当时商品的全球集散中心。

当马六甲一跃成为地方霸主之时,明朝廷采取了严厉的海禁政策,不仅停止政府庞大船队出海的计划,而且严厉制裁私自到东南亚等地的中国贸易商人。当明帝国自动放弃海洋,放弃马六甲海峡的控制权之时,马六甲王国逐渐摆脱明帝国影响之时,西方殖民势力已经来到家门口,传统的伊斯兰王国已埋下灭亡的种子,中国真正退出马六甲海峡的时代即将来临。

葡萄牙控制马六甲

我们很难想象在历史上的欧洲,香料曾经多么珍贵,多么让人魂牵梦萦,甚至无数人为其失去生命。这使得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英国人,荷兰人,法国人非常希望能够找到一条新的航线到达香料群岛。

15世纪起,葡萄牙走在了向东方前进的前列。马六甲是他们前进东亚最繁荣国家----中国----最近的桥头堡。

赞助信息

您的观点至关重要

点击朱笔,直抒胸臆

Google: super cool 200

    © 2025  八阕之地™ by Towards Digital Group反馈意见业务合作隐私政策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