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前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郑必坚
从某种角度来看,中共内部分为两翼,“以不变应万变”的一派被压下去了,“以万变保不变”的一派占了上风。胡锦涛执掌的中共中央党校发挥了不可忽视的智囊功能。
胡锦涛与中共中央党校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一九八一年,被安排到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这一届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一百四十二名培训对象是厅局级官员,为期一年。进入这个培训班,就意味着进入了中共立即考察、拔擢的对象的行列。
中央党校毗邻颐和园,林木扶疏,景色清幽。刚打过“真理标准讨论”思想战役,党校是当时中国思想最为活跃的地方之一。胡耀邦亲自部署于一九七七年七月创办的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对上报给中央,对外发给中央各部委和各省市委负责人,对内,党校学员人手一册。虽然在胡锦涛当学员这一年间,党内政治对垒、思想交锋极为复杂,《理论动态》创刊时的锐气收敛了不少,但仍然堪称当时党内思想最解放的理论园地之一。胡锦涛入学之时,接触到了许多新鲜的思想空气。 中央党校的学员近在中央眼皮底下,成了被中共改革派就近盯住的栽培对象。一九八二年七月二十日,培训班毕业,党主席胡耀邦专门把学员接到中南海去作了一次讲话,提出了对中青年干部的六条要求。培训班学员也是送上门来被中央人事领导小组盯住的考察目标。如果胡锦涛还在兰州当他的省建委副主任,考察起来就要费事多了! (chinesenewsnet.com)
★从上党校到管党校,再到改造党校(chinesenewsnet.com)
十二年之后,一九九三年十月四日,胡锦涛重返中共中央党校。这次却是以校长身份前来主政了。(chinesenewsnet.com)
担任政治局常委、主管党务的胡锦涛接任党校校长,将组织人事权与党的高级干部教育这两方面,在最高层统筹主管起来。对于胡锦涛来讲,可以在组织干部问题上将这两条线合二为一,做到一条龙:从遴选、教育、培训到使用、考察,都一并考虑。 (chinesenewsnet.com)
胡锦涛以校长身份再次跨入的党校,与十二年前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在他治下几年,中央党校又有了若干变化。(chinesenewsnet.com)
胡锦涛上任伊始就到一个个老员工家里走访,每次党校开班或结业,都会前来与学员会面。年过七旬、从事党章研究多年的中央党校老教授叶笃初说:“每年都有八次、十次与教师和学员的见面活动,还不包括参加校委会的其他工作”。几乎每次到党校,都要发表重要讲话。 (chinesenewsnet.com)
中央党校招收学员时,由中组部、中宣部和党校三家联合进行。胡锦涛主管中央党校后,根据邓小平“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精神和关于培养跨世纪接班人的思想,及时进行教学改革,按照新的教学体系轮训培训干部。在课程设置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为主课,以学习邓小平理论为中心内容,并注重对当前重大现实问题的研讨。(chinesenewsnet.com)
以“培养未来政治家”为任务的中青年班始于一九八○年,中共十四大前,中青班的学制为半年至三年,学员的文化程度、年龄、职务参差不齐。一九九五年后,在胡锦涛策划下,中央确定中青班是为省部级领导干部培养后备力量,从报名招生到审查把关由中组部直接管理。每一期的中青班都有中组部派出的联络员全程跟班学习,中青班的学员以正厅局级干部为主,高学历和低年龄趋势明显。后来中青班的调研题目,是专门请中组部召集二十余个中央和国家部委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与设计的,每期都提供近百个参考选题,学员们从中选出与自己工作相贴近的题目深入基层调研。 (chinesenewsnet.com)
八十年代党校机构的主体由进修部、培训部和理论部组成。胡锦涛根据实际情况,推动改成学员部和教研部两大块,其中学员部包括进修部(包括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地厅级干部进修班、县市委书记进修班、国有大型企业领导进修班等)、培训部(包括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西部地区干部培训班、民族干部班等)和研究生院。(chinesenewsnet.com)
按照规定,在任的省部级主要领导都必须经过党校培训,三个月的课程尽量安排紧凑而充实,除了系统地学习《邓选》第三卷去外,还安排了许多课程,其中西方经济学的课程和讲座颇受学员们的欢迎──有人甚至说,是最受学员欢迎的课程。(chinesenewsnet.com)
★“三基本”与“六当代”(chinesenewsnet.com)
胡锦涛一九九三年上任之时,胡耀邦当年所倚赖的智囊成员早已被担任党校校长的王震等人整得星流云散。十三大时党校成立的政治体制研究所,虽然没有撤销,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全国硕果仅存的“政治体制学术研究机构”,但也气息奄奄。胡锦涛执掌党校初期,相当谨慎地注意不标新立异挑起思想争论,只是组织党校人员,从思想理论上诠释、阐发邓小平、江泽民指示和当时中共中央决策。 (chinesenewsnet.com)
在他担任党校校长四年之后,一九九七年十五大前夕,调来曾任胡耀邦的秘书的郑必坚,担任排位仅次于胡锦涛自己的常务副校长。 (chinesenewsnet.com)
郑必坚曾担任过于光远的秘书,“文革”后成了华国锋的秘书。据中国社科院马列研究所前所长苏绍智等回忆,一九七七年一月二十一日,华国锋的一篇讲稿中出现“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必须维护,不能违反,凡是损害毛主席的言行,都必须坚决制止,不能容忍”,是郑必坚的手笔。可见“两个凡是”始作俑者其实是郑。胡耀邦上台后,他成了胡耀邦的秘书。胡耀邦倒台后,赵紫阳对许多邓力群手底下的理论左派均不予重用,郑必坚却能够成为赵紫阳亲自挑选的十三大报告起草小组主要成员之一。“六四”后,郑必坚又受到江泽民信任,担任中宣部副部长,一九九二年十四大上终于熬成中央委员,成了常务副部长。一九九七年十五大上,郑必坚再次连任中央委员,并被从中宣部调至中央党校。 (chinesenewsnet.com)
前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郑必坚。
关于郑必坚一直争议不断。不过,他来党校起的正面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他调来后,胡锦涛才在党校有了一些更大动作,除了培训高级干部,也更多地通过与各地后备精英的接触,为日后自己上台掌权挑选精干队伍,谨慎地尝试对传统党校“潜移默化”地改造:将西方当代社会科学理论列入课程,让每年源源来此的那些雄心勃勃、摩拳擦掌要在政坛上显一番身手的后起之秀,在价值观念上、思想方法上对西方有一点了解。胡锦涛还积极推动强化对国际关系和战略安全的研究。 (chinesenewsnet.com)
在胡锦涛推动下,党校教学体制改革有了更多新意。科社教研部谢志强副教授介绍说,“党校九十年代后教学的新布局,概括讲就是‘一个中心四句话’,即围绕着邓小平理论这个中心,提高学员的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党性修养。”(chinesenewsnet.com)
必修课设置上,按党校师生说法是“三基本”和“五当代”:“三基本”俗称为马基本、毛基本和邓基本,“五当代”包括当代世界经济、当代世界科技、当代世界法制、当代世界军事和当代世界思潮,后来又加上了当代民族与宗教,变成了“六当代”。 (chinesenewsnet.com)
★中共如何悄悄变色?(chinesenewsnet.com)
中共至今仍然企图维持一党统治、并没有改变垄断权力、不与他人分享的专制本质,但是,其指导思想和统治方法都发生了微妙但意义深远的变化。中共内部分为两翼(尽管两派的边缘模糊),一派要“以不变应万变”,另一派要“以万变保不变”。前者,极左的“马列原教旨主义”势力曾居上风,但是后来以邓小平南巡为转折点,抛开左右之争、资社之扰,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全民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赚钱发财上,将共产党的所谓“合法性”建筑在政绩上,在党内占了上风。(chinesenewsnet.com)
胡锦涛和郑必坚等人分外强调“加强对重大现实和战略问题的调查研究”。二○○二年年初,连《华尔街日报》都介绍了在胡锦涛的领导和影响下中央党校的变化:过去一直以灌输马列主义教条为己任的党校,如今越来越像美国那些能够给管理阶层开设硕士课程的研究院,中国人民银行、外经贸部、中国科协、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最高人民法院部门的高层领导,被邀至此开设系列讲座。党校所用的教材,包括美国校园里通用的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甚至哈佛教授萨克斯关于解构前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休克疗法”的理论。党校的比较政治的课程,开始讨论权力制衡等西方民主的理论,教学方法也越来越注重哈佛的商业管理硕士课程中所采用的案例研究。党校与美国哈佛大学和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合作设置了有关冷战与世贸的联合课程。 (chinesenewsnet.com)
外国教授和政客越来越多地登上党校讲坛。二○○一年,被称为英国新工党推动者之一的曼德尔森来到中央党校,演讲的重点是英国工党是如何革新而成为社会政治主流党派的。之前不久,郑必坚曾率考察团前往英国与工党领袖会面,探讨政党功能等话题。 (chinesenewsnet.com)
二○○二年四月初,被中共高官骂作“千古罪人”的末任香港总督、时任欧盟外交专员彭定康,应邀到中央党校发表演说。还有美国联合电脑公司董事长王嘉廉、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经济学家张五常、思想家哈贝马斯等等各色人物,都成了党校座上宾,法兰西电力总裁应邀前来介绍法国国营能源动力企业与私有企业竞争的策略。曾在党校讲过课的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指出:这个共产党的高级干部学府,越来越像一个培养职业高级公务员的学院,像一个“大讲堂”,“充满了来自全球的不同意见。”(chinesenewsnet.com)
胡锦涛数次让中央党校派人到欧洲各国考察社会民主党情况,还派出中央党校和其他学府人员到哈佛大学等多所名校学习管理方面的课程。党校其它名目的对外学术交流、出国出境访问、考察、进修数量也增长很快。中国媒体曾经报导,二○○二年下半年,中组部和党校共同组织第十八期中青班学员赴日本、新加坡、韩国考察。
二○○二年七月十六日,有“中共少壮派理论智囊”之称的时任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教授出席“转型中的中国政治与政治学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是近年来在中国举办规模最大的一次主题十分敏感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国内外一百七十多位学者参会,讨论曾被视为“禁忌”的民主、新闻自由以及领导层交接等问题。李君如作了题为“中国共产党对执政经验的新理解”的专题演讲,论及欧洲社会主义政党的“第三条路线”以及墨西哥、韩国、新加坡的执政党如何执政。
|
|
点击朱笔,直抒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