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产经    
谷歌身陷中国旋涡 被指协助钓鱼
《中国经营报》 |2009-11-14        
声明: 本消息或因风格和篇幅原因进行过编辑,但未经核实,也不代表我们的立场、观点或建议。如有侵权,联系秒删。[ 使用条款 ]

赞助信息

在此前的一次公开采访中,谷歌大中华区前总裁李开复承认,谷歌在一些地区出现了一些失误。

易观国际总裁于洋预计,谷歌年收入只有大约3亿美元左右来自中国市场。和谷歌每年近220亿美元的全球营收而言,贡献尚不足3%。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更是严厉指出“谷歌在中国的命运一直没有发生明显改变”,他说:“如果百度不犯重大战略性错误,谷歌很难在中国市场上挑战它的龙头地位。”

缘何水土不服?

早在2000年9月,谷歌就针对中文世界庞大的互联网用户推出了中文搜索服务。但或疲于应付美国市场雅虎等门户网站的排挤,或缺乏对中国互联网用户发展潜力的洞察。此前谷歌加州总部对于中国市场并不过分倚重。

“谷歌的创始人从未踏上过中国土地。而全球CEO第一次访华也还是在2007年”。易观国际总裁于洋认为,中国市场的商业潜力和商业开发似乎相当长时间没有引起谷歌管理层足够的重视。

于洋认为,这直接致使了谷歌中国在进入中国最初没有制定完整而有效的市场规划、也一度对市场推广和维护政府关系不屑一顾。

2005年,谷歌从微软重金挖来李开复负责旗下中国业务的扩张。是时,谷歌中国所组建的第一代明星高管团队正式诞生:李开复----大中华区总裁、周韶宁----大中华区联合总裁、王怀南----原亚太区市场总监。三位此前均效力于多家大型跨国公司,有深厚的管理背景和人脉基础。

但是,接下来的事情表明,明星团队的力量是有限的。和所有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一样,决策缓慢、和总部沟通不畅等等,这样类似的阵痛谷歌也未能幸免。

一个接近谷歌的观察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谷歌总部对中国区的放权有限,谷歌中国从公司战略到产品研发都需要向亚太区、加州总部逐一请示。中国区很多本土化建议并没有得到谷歌总部的支持和认可,相反,还常会咎责没有领略企业文化的精髓。

比如,谷歌中国和谷歌加州总部高管曾就营销等问题屡生分歧。上述观察人士透露,谷歌中国高管曾建议,希望能够加大在营销和市场推广方面的力度,从而提高谷歌的品牌认知度,但却苦于无法说服加州总部。

这场争执的结果正如你我现在所见:谷歌很少在中国进行品牌的推广。“谷歌总部并不相信广告。他们认为谷歌在美国的成长一直都依靠最为有效的口碑传播,对于搜索引擎这种体验性产品,广告是没有必要的。”

如何让谷歌按照本土的方式生存下来,同时又保证美国总部对此不至于太过反感,成为谷歌中国管理层曾经最为头疼的问题。

关于以上三位高管离职的流言更是贯穿于他们在谷歌的整个从业过程。2006年11月以及12月,王怀南和周韶宁相继离开,2009年9月李开复正式离职。至此,被寄予重任的谷歌中国最初的“三驾马车”正式谢幕。

“谷歌有优秀的搜索技术和应用,却在中国市场上始终不能很好的推广,某种意义上讲,它不是输给了百度,而是输给了自己。”一位业内人士感慨道。

不过,或许这样的情况接下来会有改观。目前谷歌中国区掌门已经换将,9月开始,谷歌任命大中华区销售业务掌门刘允接替李开复的工作。刘允向外界表示,未来6个月内谷歌在中国的销售队伍将扩充一倍,并同时在海外扩充技术团队。但他未能披露具体细节。

赞助信息

您的观点至关重要

点击朱笔,直抒胸臆

Pixfuture: super cool 200

    © 2025  八阕之地™ by Towards Digital Group反馈意见业务合作隐私政策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