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科教    
香港大学授予82岁宿舍服务员荣誉院士
明报 |2010-01-27        
声明: 本消息或因风格和篇幅原因进行过编辑,但未经核实,也不代表我们的立场、观点或建议。如有侵权,联系秒删。[ 使用条款 ]

赞助信息

教育的精神,如何补“尊重”一课?

为什么要上学?为什么要好好学习?我们的答案,可能是考大学、找工作。艰难的应试之路,往往强化了学习的“功利目的”。我们应该如何补上“理解、尊重和欣赏身边普通人”这重要一课?

大学精神的核心是以育人为第一要旨,“三嫂精神”的核心是敬业奉献、务实爱生的社会关怀精神,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精神。在现实社会价值多元的今天,褒奖“三嫂精神”,尤为必要。

(丁弋 IP: 202.108.251.★)

“三嫂院士”会鼓舞很多人,会使大家深深明白,无论什么样的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而教育要做的,就是给普通人的价值以尊重,而不是教人“高人一等”。

一个人只有真正理解各层面的人,才更能体会人性之美、世情之美。社会急需这样的人:有做一个普通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不是天生的人上人。以这种自然的“低姿态”,才能使我们从普通人的生命里,发掘生命的本真。

(雨 IP:121.14.235.★)

我们现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还太强,民主、平等、敬业的现代氛围还不浓,我们身边不乏“三嫂”,但“三嫂院士”却只能是特例。我们不能以此攻击“精英教育”,不能幻想我们的社会上全是平凡澹定、随遇而安、淡泊名利的谦谦君子。一个社会的正常状态是,既有培养拔尖、高素质人才的“精英教育”,但也并不缺乏对普通大众平凡人生的承认和敬重。

(网友 IP:61.163.30.★)

有人说,“三嫂院士”是作秀。但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人格的形成,在于学习正确地看待社会和人生。所以即使是作秀,这也是一场好“秀”。媒体还报道,重庆一名校长当着1200名师生和家长跪下给母亲洗脚,也引来“作秀”争论。这样的行为,之所以会被说成“作秀”,正是因为在教育中,只认可传授知识的“常识”,而忘记了形成人格才是“核心”。

(笔锋 IP:222.246.137.★)

成功的边界,可否容得下“平凡”?

“三嫂”让人感动,“三嫂”的路,却非大部分人所选。我们对成功的理解,是否过于狭隘?如何看待在金钱与名利之外,默默奉献、爱人爱己的“三嫂”式人生?

名利二字,关键在于如何看待它。如果在自己的岗位上,能开心顺心,能发挥自己的作用,能给他人带来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实现自己的价值,那么,名利也就真的“于我如浮云”了。

(网友 IP:222.141.52.★)

现在很多人都认为有钱有权才是成功,孰不知,快乐、充实、有价值才是真正的人生意义。我们的教育往往会忘记这一点,陷入功利主义的困局:每个人都想让自己或者自己的子女快乐,但每个人又都绝对不能输。

(云外客 IP:220.181.54.★)

“三嫂”默默奉献、默默坚守的美德,也在内地无数代课老师身上熠熠生辉。他们一如“三嫂”,以自己的生命影响着学子的生命,以德行与智慧之光照耀贫瘠的乡村,照耀着知识稀缺的角落。他们不想当院士,也不能当院士,但希望等待他们的,也不要是各地传来的“清退”的消息。

赞助信息

您的观点至关重要

点击朱笔,直抒胸臆

Valueimpression: super cool 168

    © 2025  八阕之地™ by Towards Digital Group反馈意见业务合作隐私政策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