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中国    
香港回归九年:“一国”开始凌驾“两制”
联合早报 |2006-06-30        
声明: 本消息或因风格和篇幅原因进行过编辑,但未经核实,也不代表我们的立场、观点或建议。如有侵权,联系秒删。[ 使用条款 ]

赞助信息

据联合早报易锐民报道,近半个月来香港的政经活动,可说为香港回归九周年作了一次深刻的总结;港人终于明白,香港无论大至政治、小至企业资产,北京都有决定权。

一名学者指出,香港与中国的关系,过去九年曾经历了两次大转变:回归初期,部分港人仍沉醉在“亚洲四小龙”的光环之中,拥有“大香港”心态。

于是,他们坚持“两制”,强调香港要与内地建立一道防火墙,出现“主权回归,人心未回归”的深层次矛盾。

后来亚洲金融风暴突袭,香港经济一落千丈,港人身家大贬值。2003年的“沙斯”世纪疫情,更令人心惶惶,经济陷入低谷。当时有家“超五星级”酒店,1000多个客房只住了六个客人。

彷徨的港人唯有北望神州,期盼北京施以援手,于是,个人游、更紧密经贸关系(CEPA)、开放人民币业务、大批省市到港招商等一系列挺港政策出台,迅速令香港经济回暖。

今年,有越来越多港人重新思考,应当如何加强与北京联系,赶搭中国高速成长的经济快车。北京也对港资企业实行一套“蓝海黄土”政策。

国泰航空突然宣布全面并购港龙航空,正是“蓝海黄土”政策的受惠者;该公司不但可以继续拓展国际市场,而且也可代表香港垄断中国的航空市场。

其后,金融市场又突然爆出两家分别来自澳洲及美国的基金,有意收购电讯盈科资产的消息,但受到电盈第二大股东中国网通强烈反对。

国泰的成功和电盈受到阻挠,形成鲜明对比。分析员指出,当年邓小平表示要收回香港主权时,英国最关心的两件事,就是香港电讯的专利和国泰的航权利益。

结果,当年曹光彪和包玉刚两位超级富豪受命于北京,成立港龙航空挑战国泰,而在香港回归9年后,港龙航空也完成历史任务;国泰在取得北京信任后,成为香港唯一的航空公司。

当然,国泰收购港龙的交易还留有伏笔,因为同时让中国国航和中信泰富成为国泰的第二、第三大股东,不排除将来时机成熟时,中资公司会取代英资的太古集团,成为国泰的大股东。

本来当中国网通去年入股电盈时,也埋下了不排除将来成为电盈大股东的玄机,但事情突然出现重大变化,令北京措手不及,开始要重新审视电盈大股东李泽楷是否可靠。

直属中国国务院的中国网通强调,不愿看到港人拥有及管理的资产有任何变化。发言人在被问及是否认为香港电讯资产不应该由外资持有时就表示:“应学习《基本法》。”

有人认为,中国网通的论据牵强,因为《基本法》根本没有为企业的股权分布设限。但无论如何,北京的强烈反应已吓环两个收购者;他们表示“要在不影响与中方长远关系下才进行收购”。

电盈令港人深深感受到,原来他们的思维方式与北京还是差距很远,需要进一步学习,尤其是中国“十一五规划”首次将香港纳入下,对香港到底有何利弊,港人正寻求答案。

不但特首曾荫权宣布在9月举行经济高峰会,以应对“十一五规划”,有测量师行也表示要进行调研,找出“十一五规划”下港商如何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如何得到商机。

也有论政团体,索性与中国的最高培训机构合办“十一五规划与香港政经发展高级研修班”,培训香港的政经人才,并为政商界精英提供交流的平台。

回归九年,越来越多港人已经或正准备参与中港融合“大革命”,令“一国”开始凌驾于“两制”之上了。

赞助信息

您的观点至关重要

点击朱笔,直抒胸臆

Pixfuture: super cool 200

    © 2025  八阕之地™ by Towards Digital Group反馈意见业务合作隐私政策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