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生活    
孩子回国也有无根的感觉
日本中文导报 |2007-01-24        
声明: 本消息或因风格和篇幅原因进行过编辑,但未经核实,也不代表我们的立场、观点或建议。如有侵权,联系秒删。[ 使用条款 ]

赞助信息

苏启明上小学时来日本,刚来日本时也常常随父母回国,后来上了中学,学习忙了,回国的次数少了,中国语说的也不太流利了。3年前,苏启明17岁,上高中二年级,暑假时父母因工作忙脱不开身,就让他一个人去长春看奶奶。考虑到苏启明已有7、8年没回国了,对国内环境不了解,父亲为他买好了先飞大连,然后从大连转机飞长春的机票,并约好叔叔去长春接机。准备就绪,父亲还不放心,就买了一张可从中国打往日本的电话卡,嘱咐儿子一下飞机就给父母打电话。

父亲在成田机场把儿子送上了飞往大连的飞机,心就一直提着,焦急地等待着儿子的消息。果然当天因大连大雾,飞机无法降落,就降落在了沈阳。接到儿子从沈阳机场打来的电话,苏先生要儿子在机场等着,听从机场人员的安排,并每半个小时来一次电话,告知情况。苏先生又给弟弟打电话告知航班有变。然而半小时后,儿子没有来电话,一小时后儿子还没有来电话。苏先生急了,给机场打电话问情况,机场回答没有找到这位乘客,可能去沈阳北站乘火车去了。苏先生又给弟弟去电话,弟弟来到长春火车站,等候从沈阳过来的火车。然而从下午等到天黑,没有半点孩子的消息。苏启明的奶奶一家人都极了,从长春打了两辆出租车连夜赶到沈阳找人。从飞机场到沈阳北站,一遍又一遍的寻找,找了一宿,终于在天已大亮的时候,叔叔在北站附近的一座立交桥下找到了只身占在那里的苏启明。

原来,在沈阳飞机场等候机场安排时,一位机场工作人员问苏启明,“你去哪里?”“长春。”“去长春,那还等什么,赶快出门打出租车去沈阳北站,坐火车4小时就到了。”于是苏启明座出租来到了沈阳北站,在日本长大的他哪里了解国内的社会环境,按在日本的习惯,他把随身带的手提箱放在身边,钱包放在裤子的口袋里,排队买票。哪知之一眨眼的时间,他的手提箱就不见了,心里着急,启明又急忙去拿钱包,发现钱包也不见了,从来也没有想过在国内会有这么多的贼,这么肆无忌惮,启明一下子就懵了,看着身旁一双双冷漠、嘲讽的眼神,启明感到从来没有过的寒冷,他不知道自己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处境,也说不清楚这贼究竟是怎么偷的,不敢去找警察报案。钱包丢了,电话卡丢了,他没办法跟家里联系。毕竟还是个孩子,一下子身处这种凶险的环境,他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而这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启明就漫无目的的来到一座立交桥下,又饿又冷地等待天亮。叔叔找到启明后,急忙给亲人们打电话报平安,而这时一宿没合眼,差点急疯的父母已经开始里买机票准备去中国找儿子了。

找到了儿子,苏先生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了解情况后,苏先生给沈阳机场和航空公司打了电话,质问机场和航空公司,这样处理一个已经买好到长春的机票的乘客是否合理,结果答复一会儿说,找不到让苏启明去火车站的管理人员,怀疑其不是工作人员,而是一般乘客。一会儿说,苏启明已经是大小伙子了,谁知道他懂不懂中国,他的行为应该自己负责,等等,最后不了了之。苏先生生气地说,其实也没想让谁来负责,钱丢了可以再挣,不是什么大问题。但这件事对孩子伤害太大了,只想要求机场和航空公司以后不要再发生类似的事件了。

苏先生事后讲述,出了这件事后,奶奶在也不让孙子在中国单独行动了,儿子回日本时,苏先生和妻子都去机场接机,儿子见到父母后,第一句话就时,“爸爸,我再也不去中国了,太可怕了。”苏先生说,“听了儿子的话,我心中的滋味难以形容,说不出来的难受。”

(三)中国的小孩都是神童吗?

刘立萍(化名)有一儿一女,这让她非常骄傲,以前带孩子去国内看望外婆,使孩子们最高兴的一件事。丈夫虽是日本人,但也非常喜欢中国,有时间就跟他一起回去。中国南到桂林、昆明,北到哈尔滨、大连,东到青岛、上海,西到敦煌、西安,他都去过,比刘立萍还中国。可是自从孩子上了中学后,开始拒绝与父母去中国旅游探亲了。

刘立萍介绍,问原因,孩子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就是不愿意去了。但一次女儿告诉他,讨厌大姨和老舅老叫她“小日本”。表哥有一次和她一起看排球赛,是中国队对日本队的比赛,表哥一次次地说,“扣死它,打死小日本。打死日本傻X。”这让女儿非常不舒服。女儿对妈妈说,“妈,中国话我平时听不太懂,但表哥的话我全明白,我听懂了,表哥声援中国队,但表露出的是非常讨厌日本,讨厌日本人。”

赞助信息

您的观点至关重要

点击朱笔,直抒胸臆

Google: super cool 200

    © 2025  八阕之地™ by Towards Digital Group反馈意见业务合作隐私政策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