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之岳/美特工门泄密案审结,副总统切尼的前幕僚长利比被判有罪,可判刑三十年,但媒体及法政界估计利比将获总统特赦。泄密案调查者向媒体施压,美媒体自由面临“从未有过”的威胁。 轰动全美的“特工门”泄密案终于告一段落!副总统切尼(钱尼)的前幕僚长利比(I. Lewis Libby Jr.)因涉嫌泄漏中情局地下女特工瓦蕾莉・普拉姆(Valerie Plame)身份而遭联邦特别检察官起诉五项罪名。经过将近四年的调查、侦讯与审判,由十一人组成的联邦大陪审团于三月六日在华府联邦法院裁决利比有罪,其中包括一项妨碍司法罪、两项伪证罪、一项撒谎罪等罪名成立,另一项撒谎罪则被开脱。 联邦法官将于六月五日宣判利比的刑期。按联邦法律,利比可能会被判三十年徒刑,但法界人士预料法官只会判他一年半至三年刑期。不过,利比的律师团已表示将采取两种途径以挽救利比,一是申请上诉,二是要求重新审判。然而,几乎所有的法界、政界和媒体人士都表示总统布殊肯定会特赦利比,因利比是为了掩饰白宫制造侵伊借口以及保护布殊、切尼和布殊的头号军师罗夫(Karl Rove)而吃上官司。简言之,利比将不会坐一天牢,上诉和要求重审将拖延官司至明年年底或后年年底,布殊下台前必然会特赦利比,而使他免去牢狱之灾。 利比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批列根(里根、雷根)政府高级官员卷入“伊朗门”(秘密军售伊朗,再把所得经费秘密提供尼加拉瓜右翼叛军)而遭判刑之后,第一个被定罪的白宫高级幕僚。当年卷入“伊朗门”丑闻而获罪的最高层官员是国防部长温伯格,老布殊上台后特赦他。 “特工门”是一宗看似复杂、其实单纯的案件。布殊政府在二零零三年三月入侵伊拉克之前,费尽心思寻觅伊拉克拥有化生核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的证据,找不到证据就不惜伪造证据和撒谎。曾在非洲做过大使的威尔逊(Joseph Wilson)于二零零二年二月受命前往尼日尔(Niger)调查伊拉克是否在该国购买制核的铀矿。布殊侵伊后,威尔逊于二零零三年七月六日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公开透露他在尼日尔并未找到伊拉克购铀的证据。文章刊出后,布殊政府震怒,尤其是主战最烈的副总统切尼。 切尼在威尔逊《纽约时报》文章的周边写了密密麻麻的“眉批”,他怀疑威尔逊衔中情局之命赴尼日尔进行调查是其妻瓦蕾莉・普拉姆主使的。布殊和切尼的办公室立刻展开一连串“搞臭”威尔逊的行动,他们所采取的策略是向媒体泄漏威尔逊妻子的真实身份,以打击和削弱威尔逊的可信度。 瓦蕾莉・普拉姆是一名长期调查国际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地下特工,身份一旦曝光,不仅不能再做地下特工,而且会有生命危险。 专栏作家公开泄密 保守派的老牌专栏作家诺瓦克(Robert D. Novak)首先在二零零三年七月十四日数百家报纸转载的专栏上公开透露威尔逊的妻子瓦蕾莉・普拉姆是中情局地下特工。但检察官调查结果显示,诺瓦克的消息来源并不是利比,而是罗夫和副国务卿阿米塔基(Richard L. Armitage)。原为芝加哥联邦检察官的费兹吉罗(Patrick J. Fitzgerald)于二零零三年夏天奉派为特别检察官专事调查“什?人泄漏瓦蕾莉・普拉姆的中情局身份”,他以强势姿态和强硬手段调查泄密案,审判时传讯了十九名证人,其中十人为媒体工作者。《纽约时报》女记者朱迪丝・米勒还曾因拒绝透露消息来源(利比)而于二零零五年坐了八十五天牢,出狱后还因当年报道一系列杀伤武器新闻失实而遭炒鱿鱼。 特别检察官费兹吉罗最后把矛头对准切尼的幕僚长利比。侦察和审判期间,利比一再以工作繁忙、反恐责任重大而导致记忆不清等理由向联邦调查局、大陪审团宣称他并未泄漏普拉姆的身份,而是从记者群里听来的,特别是国家广播公司(NBC)访问节目《会晤新闻界》(Meet the Press)主持人提姆・拉索特(Tim Russet)。 利比之败就败在拉索特身上。利比对陪审团说他首次是从拉索特那里听到威尔逊妻子之名,时间是二零零三年七月十日或十一日。拉索特则作证说他是在七月十四日听利比说出威尔逊妻子的身份。陪审团听取十九个证人作证后,都对利比表示同情,皆认为他是代罪羔羊兼倒楣鬼,但陪审团更相信利比蓄意撒谎、一再作不实的陈述以保护上司。于是陪审团十一名成员经过十天的推敲和辩论,终于裁定利比触犯了四大罪。 利比从被起诉到被定罪,一直引起极大的争议,保守派媒体认为他根本没有犯法,自由派媒体则强调利比案充分暴露了布殊政府误导人民和媒体、刻意惩处异议分子的傲慢表现。然而,利比案所造成的影响和冲击是无以伦比的,尤其是对切尼和媒体。 包括自由派和保守派在内的政界及媒体人士几一致认为,切尼在利比案中受创最重,他的声望、权力、地位和影响力随著利比的定罪而急剧下滑至谷底,因为利比宁可牺牲自己而要保护的人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切尼。 乌云笼罩了副总统 七年来,切尼一直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有权力的副总统”,他有自己的国安小组,每天要看原始而不是经过中情局整理的最机密情报,每周日要保守派《旗帜周刊》(Standard Weekly)送三十份杂志到副总统办公室。数年来媒体早已报道切尼是白宫真正发号施令的人,布殊只是一个在公文上签名的空头总统。 利比案使切尼的权力狂和阴沉的报复心态,赤裸裸地暴露出来。检察官费兹吉罗斩钉截铁地说:“乌云笼罩了副总统”。三月十九日出版的美国版《时代周刊》以切尼为封面人物,封面背景即是一片乌云。《时代》说,切尼已成为布殊团队最大的绊脚石和“内部敌人”。 不过,政界和媒体人士皆认为布殊不会叫切尼走路,他仍会做完副总统职务,尽管他的权力已逐渐被稀释。切尼声望下跌,最大的获益者是国务卿赖斯,这位“黑玫瑰”已拥有更多的外交自主权,很少再受到切尼的干扰与牵制。 媒体是利比案的另一个最大受害者。费兹吉罗改变了记者与消息来源的关系,也改变了媒体与政府官员的互动交流。但最糟糕的是,新闻自由和人民所享有的“知的权利”亦受到沉痛的打击。 媒体人士说,费兹吉罗对媒体展现了政府检察官过去“从未有过的敌意与威吓”,动辄以坐牢要挟记者,逼迫记者说出消息来源,严重侵犯了记者保护消息来源的天职。费氏无视新闻自由是维护民主法治社会的不二法门的作法,使美国的媒体文化为之丕变,而且是朝向黑暗的方向改变。 “特工门”泄密案具有多重负面意义与启示。也许切尼会在二零零九年一月二十日全身而退,也许护主有功的利比会获得特赦,但布殊团队以谎言治国和伪证侵伊的遗祸,却为美国带来了永远难以治愈的创伤。
|
|
点击朱笔,直抒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