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产经    
人民币升值憧憬不再 全球热钱大规模撤离香港
北京晨报 |2005-01-10        
声明: 本消息或因风格和篇幅原因进行过编辑,但未经核实,也不代表我们的立场、观点或建议。如有侵权,联系秒删。[ 使用条款 ]

赞助信息

在全球“热钱”突然的撤退行动中,香港股市刚刚度过了惊心动魄的一周:恒生指数连跌四天,市值蒸发2000亿港元。

这是一个典型的蝴蝶效应案例,因为这次港股大跌的触发点,竟源自于1月5日晚公布的一份美联储会议记录。

这份会议记录显示,当日出席会议的委员们认为当前美国利息仍然“太低”,不足以抑制通货膨胀;而部分委员担心利息长期偏低会释放大量资金,从而增加金融市场的风险。

一个“太”字明显地暴露出美国在2005年持续加息的几率相当大,而且加幅有可能大大高于市场原来的预期。

正是这份会议记录,成为蝴蝶扇动的翅膀,导致千里之外的港股遭遇“暴风雨”。

此消息立刻触发了美元兑各主要货币的大幅度升值,美股大挫。港元汇价也从年前的7.77显著下跌至7.799水平。

更严重的还在后头,正如市场忧虑的那样,美元走强诱发香港资金突然外流,触发基金大户出货,港股上周合计下跌655点。

蝴蝶效应的威力不光波及到香港,也影响到了中国内地。事实上,此次流出香港的“热钱”是在去年10月底流入的,它们潜伏在香港就是为了赌人民币升值,因为它们一度令港股大升12%。

去年11月��美国再加息0.25%,但香港汇丰、恒生、渣打及花旗四大银行的利息不加反减。这是自1983年实行联系汇率制度以来首次出现的怪现象。一般来说,在联系汇率制度下,美国加息,香港也要跟随,否则资金就会流向美元套息,令港元汇价产生压力;不过,当时资金不但没有流回美国,反而涌入香港,使香港不但不需要加息,四大银行还要借减息赶走银行结余的资金。

一方面,美国再加息的预期促使这些“热钱”撤离香港,因为他们要在美息上调前买入美元;另一方面,内地持续的宏观调控措施已舒缓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削弱了人民币升值的憧憬。

赞助信息

您的观点至关重要

点击朱笔,直抒胸臆

Google: super cool 200

    © 2025  八阕之地™ by Towards Digital Group反馈意见业务合作隐私政策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