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聞國際    
國際上有一种説法:中國不應大買石油而不理危机
美國之音 |2007-05-14        
聲明: 本消息或因風格和篇幅原因進行過編輯,但未經核實,也不代表我們的立場、觀點或建議。如有侵權,聯繫秒刪。[ 使用條款 ]

贊助信息

記者燕青/非洲開發銀行今年度的年會在上海舉行,凸顰出中國与非洲之間越來越緊密的關係但是与此同時,中國對非洲的政策以及非洲大陸發展中面臨的挑戰,也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

國際社會批評中國政府在和非洲打交道的過程中重攫取能源,對當地的政治局勢,不管不問,也不在乎跟那些殘酷的獨裁者打交道,進行所謂“没有條件”的往來,因而對非洲大陸没有表現出任何的“社會責任感。”

南非國際事務研究所的非洲安全問題專家科爾特.施凌格(Kurt Shillinger)對美國之音表示:

“國際輿論是這様的,就是説,你不能把蘇丹石油出口的60%都買斷但是對蘇丹面臨的危机却毫不理睬,没有一點責任感。要知道,蘇丹的石油大部份都是達爾富爾地區出產的。”

他説,中國從蘇丹購買如此大量的石油,實際上是完全可以在購買過程中附加一些條件的,比如説要求蘇丹政府停止給武裝份子提供武器和彈藥,并且要求蘇丹政府同意讓更多的國際維和部隊到達爾富爾地區去。

科爾特.施凌格説,中國政府對國際社會的意見和批評并不是充耳不聞的,尤其是北京將在明年舉辦奥運會,中國政府這個時候更注意它的國際形像。他説:

“中國派遣特使到蘇丹去這個决定是星期五剛剛宣布的,現在邃不知道這一動作的后面是否有實質性的作為。”

*中國公司不尊重非洲勞工*

南非國際事務研究所的另外一位專門研究非洲各國内部問題的專家赫爾伯特(Ross Herbert)説,中國要想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國”的話,就必須意識到在國際扮演積极的、進步角色的重要性。他説:

“很多非洲國家的政府都喜歡來自中國的投資,因為中國政府在投資的同時,不附加任何條件,但是談到中國公司在當地的具体運作,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有時候中國公司不尊重當地的勞工,因此發生過像中國工廠在贊比亞被炸等情况。”

目前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召開的非洲開發銀行年會將于本周四結束。這是非洲開發銀行第二次在非洲以外的國家召開年會。

非洲開發銀行是一家位于科特迪瓦(象牙海岸)首都阿比讓的開發融資机构,其宗旨是减少成員國的貧困和促進成員國的社會發展。根据非洲開發銀行的經濟展望報告,非洲大陸在過去20年里,經濟上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過去6年里,國内生產總值的平均增長是大約5%,2007年可望增長7%,而且經濟發展的領域也日益拓寬,出口產品也不限于石油和其他能源。

*買能源不是掠奪*

南非國際事務研究所的另外一位專門研究非洲各國内部問題的專家赫爾伯特(Ross Herbert)從南非的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亞接受美國之音采訪的時候分析説:

“非洲的局勢不能統而論之,國家与國家之間差别很大,有的國家現在發展得很好,有的則内戰頻頻。”

他説,很多非洲國家目前不具備能源加工的能力,所以不能説能源輸出純粹是來自其他國家的掠奪行為。問題的關鍵是,在很多國家里,能源輸出的收入都不知道哪儿去了,有些政府根本就不公布在能源交易當中得到的外匯是多少,而且在一些國家里,那些財富連國庫都不入,直接進到官員的口袋里了。所以説,非洲國家要發展,從根本上講,邃要靠良好的社會体制的建設。

贊助信息

您的觀點至關重要

點擊朱筆,直抒胸臆

Valueimpression: super cool 168

    © 2025  八闋之地™ by Towards Digital Group反饋意見業務合作隱私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