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聞文史    
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李鴻章的固執害了國[
環球時報 |2005-03-14        
聲明: 本消息或因風格和篇幅原因進行過編輯,但未經核實,也不代表我們的立場、觀點或建議。如有侵權,聯繫秒刪。[ 使用條款 ]

贊助信息

在“擇善固執”上陷入誤區

領導者都講究“擇善固執”和“從善如流”的領導藝術。所謂“擇善固執”,就是指認定目標不予放棄,堅持不懈。它是圣人修養的最高境界,也是真知睿智的勇气。所謂“從

善如流”,就是指待人虚怀若谷,善于听取各方意見,并及時消化。

領導若無“擇善固執”,决策必將動摇不定,前瞻后顧;領導若無“從善如流”,必將處事執迷不悟,剛愎自用。晚清權臣李鴻章的誤國就是因為他在“擇善固執”上出現了心誤,陷入了思維誤區而没有警醒。

錯在對敵人講“誠”

李鴻章早年也是一條血性漢子,敢愛敢恨,敢作敢為。例如,他曾因為恩師曾國藩待友李元度不公而毅然脱离曾府,也曾因常胜軍統領戈登不服管制而除其軍權。面對外國列强,李鴻章疾呼:“吾輩如果不迅速求富求强,那么國將以什么自立呢!”

李鴻章之所以後來越活越窩囊,主要是因為他誤信了曾國藩的一席話。一次,曾國藩問李鴻章怎様与洋人交涉,李回答不管洋人説什么只同他打“痞子腔”。曾沉默了很久説:“依我看來,邃是在于一個‘誠’字。洋人也是人以誠相待,一定會受感化的。”李鴻章欣然接受,此后与洋人交往無不以“誠”字當先。

心誤導致政誤

李鴻章一味强調對洋人講誠信,却不力求洋人對他講誠信,這是他最大的心誤!就心理學講,李鴻章的心誤是思維定勢的典型惡果!思維定勢是指個人十分明顰的認知、判斷導向。它會使人看問題十分狹隘、片面,不惜否認或曲解事實來自我辯解。思維定勢邃會使人思想僵化,偏听偏信。

所以,李鴻章在主持晚清外交的20多年中,凡事以妥協為宗旨。例如,在處理1875年至1876年的“馬嘉理事件”中,李鴻章明知英國理虧,却為了 “了事”而籤訂了《約》。在處理1885年的中法衝突時,李鴻章又不顧中國軍隊在越南大敗法軍的事實,籤訂了《中法新約》。而在1895年籤訂的《馬關條約》,更是丢掉了~shit!

對于朝野批評,李鴻章既不退縮,也不辯駁,因為他認定這是必要的妥協。因為不能“從善如流”,他由“擇善固執”變成了一意孤行!如果能听取各方面意見,以從善如流确保擇善固執,他就有可能像林則徐、左宗棠那様,成為一名真正的愛國者。

贊助信息

您的觀點至關重要

點擊朱筆,直抒胸臆

Pixfuture: super cool 200

    © 2025  八闋之地™ by Towards Digital Group反饋意見業務合作隱私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