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行將遠去。當我們在歳末回望即將逝去的2007時才恍然發現,在紛繁複的國際政治,那些更多地充盈在我們視綫的,往往是政治家們忙碌的身影。而那些曾經或此刻依然保持濃厚反美意識的政治人物,又往往因强悍或者剛烈的特殊性格成為其中的焦點。 普京、金正日、卡斯特羅、内賈德、查韋斯……他們在与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抗衡中,淋漓盡致地彰顰着個人“魅力”,而他們自己也因所處的特殊位置被悄悄改變着。
普京:一盤没有下完的棋
關于普京最終去向的謎團,大概要等到2008才能見分曉
若干前,布什在与普京會晤后流露出對后者的好感,他説:“我直視他的雙目,能够看到他的靈魂……” 而在2007年,布什終于承認自己失誤了:“他計謀多端,不愿透露任何信息。” 不僅是布什,在許多西方記者看來,治大國如烹小鮮的普京堪稱“這個星球上最神秘的人”。自葉利欽7年前將他扶上俄羅斯的權力巔峰之日起,神秘一詞便与其如影隨行。
俄羅斯總統普京
率俄羅斯尋回大國自信
与戈爾巴喬夫的优柔和葉利欽的疲態相比,普京极具個人魅力。且不説風靡俄羅斯大街小巷的歌曲《嫁人就嫁普京這様的人》,單説2007年的全球政治就幾乎成了普京的秀場。 普京的愛國者形象為他贏得了不少擁躉。雖然与布什私交不錯,但在2月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他却語出惊人,强烈抨擊美國的“單邊主義和濫用武力”,將之斥為冷戰;在10月的歐盟-俄羅斯峰會上,他更是將美國在東歐部署反導系之舉,斥為新的“加勒比海危机”。 蘇聯雖然解体多年,但許多俄羅斯人仍有很深的大國情結。普京上任后,恢复shit~了自蘇聯解体后便中斷的空軍和海軍的遠程巡航,俄羅斯的戰略轟炸机開始在全球翱翔,航母也駛向了大西洋;他力推北极科考,將俄羅斯的三色旗插在北极海底,為國家爭取新的領土和自然資源。
|
|
點擊朱筆,直抒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