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震海/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集体學習會,邀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卓新平等專家講課,談當代世界宗教和中國宗教工作。之后,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就宗教問題發表講話。 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首次就宗教問題進行集体學習,也是中共最高領導人近年首次就宗教問題發表講話。 胡錦濤在講話中指出,要最大限度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宗教因素;正确認識和全面把握宗教工作面臨的新情况,積极主動地做好宗教工作,促進宗教關係和諧,努力把宗教届人士和信教群眾緊緊團結在党和政府周圍。 他説,要正确認識和處理宗教問題,做好宗教工作,因為這關係党和國家工作全局、社會和諧穩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遽的發展。他要求各級官員們要從這様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做好新形勢下宗教工作的重要性,認識到宗教在社會主義社會將長期存在的客觀現實,認清宗教問題同政治、經濟、文化、民族等因素相交織複雜狀况。 講話可圈可點 有助于扶正祛邪 上述這些提法可圈可點,反映了中共高層開始從戰略高度,重視社會轉型期宗教工作的重要性,并願意适當放開宗教活動和管理。 近十几年來,隨着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社會正在經歷急速的轉型。過去若干的意識形態色彩逐漸淡出,社會价值觀日益顰示出其多元、豐富的一面。但另一方面,中國社會也顰示出价值觀混亂和缺乏主導精神力量的現象。腐敗、假冒僞劣盛行,甚至連社會的最后一片緑洲----大學都難以幸免。因此,國民精神、价值和道德体系重建工作,已迫在眉睫地提到了議事日程之上。 在這方面,不少有識之士都曾提出宗教對于重建道德价值觀的正面作用;至少,宗教在呼喚人性善良方面的積极作用,成為中國崛起期國民精神世界建設的眾多課題之一。但從歷史上看,中國社會缺乏系、嚴密的宗教傳統;近几十年,由于种种原因,宗教實際上又處于一個相對比較尷尬的地位。 問題是,當社會迅速轉型,一部分民眾精神乃至宗教需求日益上升之時,由于傳統宗教的尷尬地位,一部分具有膜拜特征的新興宗教開始迅速冒升,膜拜現象和團体上世紀60年代后首先在西方國家蔓延,强調個人神秘精神体驗和對教主絶對崇拜,并實行教徒的嚴密組織和控制。這一現象近年開始影響中國,其中又有一部分對社會具有破坏作用。 顰然,當傳統宗教地位尷尬,無法滿足一部分人日益上升的宗教需求的時候,膜拜團体(包括部分具有破坏性特征的團体,俗稱“邪教”)就開始占據人們的心靈。 一點策略性思考 因此,适當引導、扶植傳統宗教的發展,不但有利于道德价值觀的重建,而且也有利于在宗教領域里扶正祛邪。与西方相比,傳統宗教在中國社會實際上仍有很大發展空間。一般來説,社會精神需求的初期,多以傳統宗教為訴諸對象;而恰好傳統宗教在中國壓抑已久,面臨恢复建設期。 中國崛起期的道德价值觀重建工作,宗教可以作為眾多可供考慮的手段之一,對此實際上不存在重大分歧,問題是如何切入和操作。筆者認為,“觀念理清,佛教先行”似乎可以成為人們思考的大致方向。所謂觀念理清,亦即邃傳統宗教以其應有的地位;在這方面,鬚理清理清傳統宗教与具有膜拜特征的新興宗教(尤其是其中具有破坏性特征的膜拜)之間的區别,大力弘揚正常、健康的宗教,這亦即所謂扶正祛邪 而所謂佛教先行,則指從東方文化的特點出發,首先重點弘揚、扶植具有東方特色的佛教。這既有佛教更符合東方文化的考慮,同時也可暫時規避天主教梵蒂岡与北京關係政治因素。 總之,适當放寬宗教,并以此重視崛起期中國社會的道德价值觀重建工作,已到了迫在眉睫的時候。在胡錦濤發表宗教問題講話后,中國有關方面必鬚將這個問題提上議事日程。 ・作者為鳳凰衛視評論員
|
|
點擊朱筆,直抒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