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聞國際    
布托遇刺后續:伊朗籌碼一夜大增
亞洲時報 |2008-01-09        
聲明: 本消息或因風格和篇幅原因進行過編輯,但未經核實,也不代表我們的立場、觀點或建議。如有侵權,聯繫秒刪。[ 使用條款 ]

贊助信息

美國輿論的水晶球式預言幾乎一致認為,巴基斯坦也許生存不下去。當地情况的确很難讓人樂觀,收拾爤攤子所需的遠遠超過了美國當前政府的能力。唯一的寄望似乎是一年后新班子入主白宫,并徹底改變對外政策。甚至美國安全界樂觀的專家也承認是這么。

跟美國安全部門關係切的智庫Stratfor的一位評論家説,“在這种殘局中,美國人唯一所想要的,就是巴基斯坦維持現狀。這是他們唯一可以做到的。如果美國像當下一様不走運,他們可能連這一點也得不到。”

但這完全不是“走運”的問題。坦白説,在2001年冬季,布什政府在阿富汗接壤巴基斯坦山區咬下的,是即使超級强國也無法下咽的一塊肉,而今天它并没有任何可以應變的“B計划”。 援引Stratfor的話來説,白宫的最大指望是,巴基斯坦新軍頭吉亞尼(Ashfaq Kiani)“必須成為華盛頓在巴基斯坦的新代理人”。也就是説,把日前貝娜齊爾.布托(Benazir Bhutto貝.布托)遇刺的責任,算在基地組織頭上,一切照舊進行,熬過未來的12個月。

但像吉亞尼這様聰明的士兵,會那么嗎? 有三類預言家正在華盛頓爭風吃醋。第一類是“貝.布托的朋友”。貝.布托憑借她的個人魅力或高超公關技巧,俘虜了美國媒体、智囊和政府中的不少人。這類人認為,没有貝.布托的巴基斯坦是不可想象的。

第二類,是較早前出現的大量南亞事務專家。他們為華盛頓的后2001年時代美國對巴政策提了不少意見,但新保守派主導的布什政府不予理會,令他們大為不快。他們覺得,事實證明,新保守派的政策一敗涂地。

第三類,是近年來大量涌現的反恐專家。他們自己也精于恐怖政治,他們當中一些人似乎相信,他們想象出來的敵人,比什么值得重視。

美國打伊朗牌

貝.布托遇刺身亡對地區安全投下的陰影,包含了多層的色相。伊朗已經感覺到了這一點。幾乎在一夜之間,巴基斯坦取代伊朗,成為了布什政府重點關注的對象。以色列也許不喜歡當前的事態發展,但美國副總統切尼及其團隊,在布什政府剩余任期内幾乎没有机會再去追打伊朗了。

正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醞釀的危机,比起伊朗的核計划及其對巴勒斯坦哈馬斯、黎巴嫩真主党和伊拉克什葉派民兵的支持所有加起來,都要遠遠嚴重得多,這是布什政府不能忽視的。伊朗不斷上升的地區影響力所构成的政治挑戰,相比下也不值得一提。

自布什政府6年前將伊拉克、伊朗和朝鮮列入“邪惡軸心”以來,它首次不得不以相對合理的態度,來看待伊朗。放諸已改變了的情勢,那些旨在動摇伊朗政權的强硬政策,看起來是不負責任的。軍事手段是絶對行不通的。推動德黑蘭政權更替?這更是荒謬。

雖然近几周美國和伊朗之間的口水戰减少了,但以上的“伊朗問題”也許不會在中東消失。儘管如此,美伊關係轉變看來是不可避免的。其中一個迹象是,美國國務卿賴斯主動提出,願意“隨時隨地”會晤伊朗外基。德黑蘭對即將到來的有關伊拉克安全的第四輪美伊會談保持謹慎樂觀。

賴斯一周前説,“我們没有永久的敵人……我們的政策是,願意跟任何願意根据這些條款會晤我們的國家,結束對抗或衝突。基迅速作出回應:“可以做准工作。”他歡迎華盛頓以“更尊敬和更合理的態度”對待伊朗。他堅持認為,華盛頓這様做是有可能的,因為“他們(美國官員)已經更瞭解伊朗在該地區的關鍵作用,以及伊朗爭取合法權利(即提煉濃縮鈾的權利)的决心。”

伊朗人是實用主義者。在貝.布托遇刺身亡后,伊朗人就該估計到,巴基斯坦的事態發展,讓布什政府不得不積极尋求与德黑蘭關係常化。

贊助信息

您的觀點至關重要

點擊朱筆,直抒胸臆

Valueimpression: super cool 168

    © 2025  八闋之地™ by Towards Digital Group反饋意見業務合作隱私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