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的价格過去一年暴漲約50%,促使亞洲多個國家不胜負荷,各國政府紛紛采取應對措施,以解决稻米供應緊張的問題。 泰國和越南是全球兩個最大的稻米出口國,泰國米价截至2月底,達每公吨500美元(約693新元),比1月份增加100美元,一年前則是每公吨325美元。越南米价上個月則是每公吨460美元,也比一年前增加50%;今年首兩個月,越南的稻米出口為國家取得1億5000万美元的巨額收入,比一年前激增78%。 稻米是大多數亞洲人的主食,米价上漲必然對許多國家造成壓力,也促使窮人的生活更困苦。 聯合國駐越南發展計划首席經濟師平卡斯説:“每個亞洲政府都清楚知道,米价穩定和政治穩定之間有密切的聯繫所以,亞洲區域的每個政府都會竭盡所能,保持物价穩定,尤其是基本的稻米糧食。” 在菲律賓,國内的稻米產量已不足以應付日益增長的人口需求,今年將需進口至少200万公吨稻米。去年,它的稻米收成達644万公吨,但需求量却高達1180万公吨。它的人口今年預計將達到9000万人。 孟加拉去年發生多次天灾,因此今年的稻米進口量預計將從去年的220万公吨,增加至300万公吨。 印尼由政府机构購買和發放稻米,同時設定進口税和零售价來進行管制,但邃是無法阻擋米价上漲的趨勢。平卡斯指出,印尼和菲律賓政府都在嘗試同供應商籤署長期合約,但在目前的市場中,没有供應商願意這么,被合約牽制。 印度政府為了保持國内的供應水平和价格趨穩,自去年10月開始實施禁令,不讓米商出口稻米到國外。
日中韓不受影響
不過,一些國家如日本、中國和韓國則不受米价上漲影響,它們在糧食生產上自給自足,并通過高昂的進口關税或大量津貼來保護國内的稻米市場。在日本,由于年輕人都轉向西餐和面包為主食,因此米价在需求量下跌的情况下,不升反跌。
|
|
點擊朱筆,直抒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