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聞文史    
十大元師,無法替代――我為粟裕感到万分悲哀
不服气也不行中華网 |2008-06-11        
聲明: 本消息或因風格和篇幅原因進行過編輯,但未經核實,也不代表我們的立場、觀點或建議。如有侵權,聯繫秒刪。[ 使用條款 ]

贊助信息

前面看電子書看的是《王宗槐回憶録》。以前印象里這個同志是上將,所以想看看,不過看了才搞清楚,其實他不是上將,而是55年的中將,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部隊里的政治部工作,而且多在做青年工作,很純粹的政幹部。雖然在49年以后接替李志民,做了一段時間的63軍政委,但是也没什么獻,而且時間比較短,經歷也比較簡單,没什么意思。

不過也發現了一點有意思的事情,就是重新認識了羅榮桓的地位。因為羅師的身份長期都是搞政工,所以總覺得他的地位不太重要,55年授銜給他授元師有些過高了,没什么要。如果説55年粟裕要評師的話,我一直都覺得比較可能被替換的就是羅政委和葉吕端。看了這個回憶録基本上确認了,55年的元師里,没什么替代性。作為一個粟粉,雖然我也認為就戰功而言,粟裕無論如何都應該授元師銜,但是很冷靜客觀地説,在元師的名十個的情况下,确實是輪不到他的。

其他人就不用説了吧。朱德是解放軍的象徵,不能没有;彭、林、賀、徐都是紅軍時期的代表性任務,不可能没有;陳毅和聶榮臻的軍事水平較低,但是他們在解放戰爭中都是戰略區最高軍事主官,聶邃是軍政一肩挑的戰區最高主官,也是不可能没有的;劉師更不用説了,在紅軍時期是總參謀長,從抗戰開始就是戰略區軍事主官,無論戰功邃是資歷,都是無法代替的。那么下的就是羅榮桓和葉吕端了。

先説葉吕端。一般而言,總覺得葉吕端没什么功,没什么獻。紅軍時總參謀長的備用胎,抗戰時期長期在南方局做政治工作,邃代理過南方局書記,解放戰爭時期也没什么别突出的貢獻,所以完全可以被視為政工人員,而被排除在軍隊之外,不予授銜。但是客觀地看,就完全不是這么事了。且不説他在草地上的殊勛,單就他的身份的代表性而言,就是不能替代的,因為他代表的是整個軍隊系里面的參謀長這個体系共軍在戰爭年代的現代化程度雖然不太高,參謀長常常被視為打發犯了錯誤的同志的過渡性位置,但是實際上共軍并不是這么的。比如彭雪楓在紅軍時期是一軍團參謀長,就曾因為彭德怀生病,代替彭德怀作為前綫最高指揮官。也就是説,參謀長基本上可以被看作是軍事主官的副手,當軍事主官因故不能行使指責的時候,最可能代理指揮的就是參謀長。而葉吕端在紅軍時期就曾代替劉伯承充當過紅軍總參謀長,抗戰時期雖然人在南方局,但名義上始終没有脱离軍隊系,一直都是八路軍總參謀長。解放戰爭后期,廣州解放的時候他就是廣州市長,林總到中央工作后,他就是接替林總的廣州軍區司令員。因為他在軍隊里没什么人勢力,所以他在平衡軍隊各山頭的時候始終是被毛主席當作一個重要的其子來用的,什么方需要就放到什么方。解放后更是長期不倒,一直在軍隊工作。所以説,他是不可能被替代的。

再來看羅榮桓。羅政委因為一直是做政工,所以被現在不太理解共軍傳統的同志們當作一個多余人員,覺得給他授元師比較偏高。其實這是不理解共軍傳統的表現。對于共軍里的政治工作,尤其是政治部,羅師自己説得最好,就一個任務,保證党對軍隊的絶對領導。從資歷和貢獻來講,羅師是跟着毛主席上的井岡山,屬于原始股;紅軍時期也一直做政治工作;抗戰時期,尤其是40年以后,他實際上是山東戰略區的最高軍政主官;解放戰爭時期,他作為東野政委的身份就不用説了,僅僅東野的主体力量而言,因為絶大多數都是從山東帶去的,而這些人都是他帶去的。解放戰爭結束后,他的身份就是總政治部主任,軍隊政治工作的最高主管。總政治部在三總部里面的地位是無可替代的,也是最高的。在文革初期,肖華做總政治部主任的時候,他在中央文件上的排名就常常在時為總參謀長楊成武之前。所以,像吴法憲、王宗槐這様的政幹部出身的同志,提到羅師的時候都是畢恭畢敬的。處于這様重要的位置,慢説是他是不可替代的,就是中央的用粟裕取代他,恐怕粟裕也不敢接受。

所以説,從客觀現實來看,如果元師的名十個,那么論是誰,都是無法取代的,都輪不到粟裕。作為一個粟粉,我真是對此感到万分的悲哀。

贊助信息

您的觀點至關重要

點擊朱筆,直抒胸臆

Google: super cool 200

    © 2024  八闋之地™ by Towards Digital Group反饋意見業務合作隱私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