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聞中國    
胡温“動員令”与“軍令狀”緣何同時發出?
日本新華僑報 |2008-06-12        
聲明: 本消息或因風格和篇幅原因進行過編輯,但未經核實,也不代表我們的立場、觀點或建議。如有侵權,聯繫秒刪。[ 使用條款 ]

贊助信息

灾后重建擺在案頭,唐家山堰塞湖險情迫在眉睫。汶川大地震后的這兩件大事成為中國大陸當前的主要工作。

對于前者,6月5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已主持召開了地震后第三次中央政治局會議,�發出了灾后重建的“動員令”----按照“一省幚一重灾縣”的原則,合理配置力量,建立對口支援机制,組織有關省市對口支援灾區加快灾后恢复重建!

對于后者,6月5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温家寶乘直升机前往唐家山頂察看究竟�立下“軍令狀”----在處理堰塞湖的過程中,絶不能讓一個百姓傷亡。

胡的“動員令”与温的“軍令狀”同時發出,意藴何在?

點擊圖片看原様大小圖片





這是6月10日航拍的四川北川縣城,縣城部分被堰塞湖淹没。

此次汶川大地震級别之高影響之大損失之重在新中國歷史上都是罕見的。全球關注着中國,神州關注着灾區。

此次地震不僅造成近7万人死亡,更造成數十万人受傷。逝者已安息,但生者的生活邃將繼續,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本次地震中部分受傷嚴重者將成為殘疾人,邃有部分因親人被地震奪走生命而成為孤儿或孤寡老人。對于這兩部分人今后的生活來説,政府將承擔起撫養和贍養的重要責任和義務。

因此,這對于灾后重建的工作將提出更高要求,不僅要建好新家園,加快恢复產,邃要維持好解决好這些殘疾人灾民和孤儿、孤寡老人。因此,灾后重建工作中要求會更細緻,做的更細,才能向世界交上滿意的答卷,向國人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也許正是這個原因,所以新中國歷史上中共第一次為地震灾難連續召開了三次政治局常委會議。

從中央層面來看,由于灾后恢复重建任務太艱巨,因此必須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能够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优勢,舉全國之力。也許正式基于這個認識,胡的“動員令”才會要求“一省幚一重灾縣”,舉全國之力!

而對于唐家山堰塞湖險情來説,同様耽誤不得。四川近期本來天气不好,一旦降大雨,必將造成險情升級。從目前唐家山堰塞湖已出現滲水來看,險情正在加劇。而這一險情威脅下游江油20万群眾生命。另外由于整個地震產生了13個堰塞湖,一旦降大雨,其他12個堰塞湖同様將成為隱患。很顰然,排除堰塞湖險情特别是唐家山堰塞湖險情,已成為重中之重。也許正是基于這個原因,温的“軍令狀”應聲而出----絶不能讓一個百姓傷亡。

那么現在引起輿情關注的是,為什么胡的“動員令”与温的“軍令狀”同時發出,這背后的意藴為何?又何區别?

可以這様解讀,胡的“動員令”与温的“軍令狀”都体現着以人為本的普世价值觀的升華過,胡是站在灾后全國一盤旗的全局上,而温是站在對堰塞湖影響威脅的地方大局上。這是一盤旗上的雙重大局關係任何一邊都耽誤不得。

從另外一個層面看,“動員令”与“軍令狀”的同時面世,標志着中共核心層面再次吹響救灾的衝鋒號!有着不得松懈、連續作戰的標志性作用!有着走上灾后重建复之路的航標性深意。

贊助信息

您的觀點至關重要

點擊朱筆,直抒胸臆

Google: super cool 200

    © 2025  八闋之地™ by Towards Digital Group反饋意見業務合作隱私政策使用條款  
胡温“動員令”与“軍令狀”緣何同時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