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從趙丹那一代領導核心開始,年輕的李牧就提着腦袋東征西殺,身為一介布衣却滿腦子的軍事韜略,把剽悍的匈奴牢牢地擋在雁門關之外,以一次次無可爭辯的戰功,升任威震匈奴的邊關大將。這一切雖然得益于李牧個人的高超軍事指揮才能和不怕死的硬骨頭拼命精神,但他不諳官場人情世故,對提拔過自己的各級領導從未有過什么謝之類的表示和舉動。相反,當大老闆趙丹命令其對匈奴主動出擊時,他却公然違抗元首指令,依然故我地按照自己的一貫韜略,按兵不動,一再縱容匈奴的頻繁挑釁和擄掠。 作為趙國手握重兵的邊關大將,對大老闆的指示置若罔聞,單憑這一條,李牧就犯了獨裁者的大忌,按一般規律就該殺頭。邃好趙丹也算大度,僅將李牧撤職,却未查辦。對其犯上舉動,老闆雖然嘴上没説,但其心里肯定惱怒万分,猜忌和提防從此時刻縈繞心間。 而當派去接替李牧的老闆親信屢屢敗于匈奴之手時,趙丹不得已又三番五次屈尊請李牧二次出山,重返雁門關,為趙國的北部長城遮風擋雨。恃才自傲的李牧,對趙老闆的浩蕩龍恩非但不感激涕零,反而一再稱病婉拒,甚至固執己見地和老闆討价邃价:“王必用臣,必如前,乃敢奉命。” 李牧非逼着老闆同意他的既定的對匈防御方針,連也不知道給老闆下。 李牧不僅手握趙國北部的邊疆重兵,而且擁有雁門關与代郡的賦税和財政收入的支配大權。作為趙國如此炙手可熱的封疆大吏,他既不向邯鄲城中的王親國戚、達官貴人進貢行賄,更不把巨額財富据為己有,而是每天殺牛宰羊,犒勞手下的三軍將士;减租减息,厚待邊關的黎民百姓。他派出的大量情報人員,深入大漠敵后,刺探敵情,而對邯鄲城内的官場行情,却毫無興趣,漠不關心。 這就决定了李戰胜鐵騎强弩的匈奴騎兵,却對來自廟堂之上的冷槍暗箭束手無策。後來的封疆大吏們都汲取了他的教訓,誰也不再效仿他的所作所為了。 雖然李牧韜略在胸,欲擒故縱,誘敵深入,殺敵十多万,令匈奴聞風喪膽,十多年不敢招惹趙國,向世人展示了他無以倫比的高超軍事指揮藝術,但要命的是,這同時也證實了老闆趙丹指揮和用人的錯誤----李牧讓大老闆丢盡了顔面。 别人在取得成績時,挂在嘴邊的第一句話都是上級領導的英明决策。李牧倒好,威震華夏却一言不發,功高蓋世而心如止水,并且他對元首的難堪情緒不聞不問,不管不顧,依舊默不作聲地固守着雁門關和代郡,習武練兵,把國王趙丹晾在了邯鄲城。這弄得趙國上下一時摸不清頭腦,到底在趙國是當今元首趙丹牛,邃是毛頭邊將李牧牛? 李牧牛,就一個人一邊儿呆着牛去吧,長期守着千里之外的邊關對着匈奴人牛吧。邯鄲城的王宫中一次次轟轟烈烈地封侯授爵,也就没他李牧什么儿了。李牧一直没弄明白,為什么邯鄲城中的王侯和公爵走馬燈似的變換着,就是一直輪不上自己一次? 而趙在捉襟見肘、手足無措之際才能想起李牧,但利用一下他的一身蠻力。 長平大敗后,趙國元气大傷,立即遭到燕國乘人之危的瘋狂圍剿。這時趙丹想到了李牧,但他做廉頗的副手。李牧依道勇往直前地衝鋒陷陣,三下五除二就打敗了入侵代郡的燕軍,斬殺了燕將卿秦。完事后廉頗被封為信平君,成了趙之相國,而他李牧又没事儿干shit~了,只能回他的雁門關蹲着去了。 幸虧趙丹没有像他手下人嘴上喊叫的那様万壽無疆,而是年紀輕輕就一命嗚呼了,不然的話,李牧可能在他手下有穿不完的小鞋,一輩子也難有出頭之日。
他的死亡模式很經典
大老闆趙丹死后,他的儿子趙偃繼任。換了新老闆,李牧花崗岩腦子依然不開竅,也不知道汲取以前的教訓,赶緊找新領導表表忠心,送點禮物,聯絡一下感情,以求得新領導有個好的新印象。 其實新領導趙偃有很多遽余愛好和個性特點,可供李牧獻媚討好。這小子最大的喜好是聲色犬馬,不務正遽----整天与美女打鬧厮混,連娼妓都不放過。人家郭開早就號准shit~了新領導的脉,根本不用去邊疆守關、前綫厮殺,僅憑投新領導所好,就能在趙國的政壇上呼風喚雨。 破費點儿小錢對李牧這位封疆大吏而言,連九牛之一毛都不到。李牧稍微低低頭,彎彎腰,就能混得比郭開好上不知多少倍,可没有人看到李牧官場活動的蛛絲馬迹。 赫赫有名的廉頗怎么shit~様?廉頗的官儿比他大,功勞比他高,資格更比他老,可人家郭開三言兩語就能把領導忽悠住,三下五除二就把廉頗鼓搗到外國去了,不僅使他再也不能在趙國的地界上指手畫脚了,而且邃讓全國人民都知道,廉頗光能吃飯拉屎,老不中用了。 這事儿就發生在李牧的眼皮底下,他却“麻木不仁”,毫無反應,不去采取措施積极應對一門心思地演兵習武。對于他來説能打仗,就絶不過問職位高低和功勞大小。 在趙偃當政期間,李牧曾一口气攻下了燕國的武遂(今河北徐水西)、方城(今河北固安南),却不知去討封請賞。名不見經傳的龐�為師時,他也不計較職位高低,甘當配角,在胡盧河伏擊燕國相國劇辛,殲敵兩万余人。劇辛無奈自殺,燕向趙國求和罷兵。他至少為趙偃這小子撑起了趙國的多半壁江山,職位却依然原地踏步。
|
|
點擊朱筆,直抒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