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次貸危机在肆虐全球的同時,也給美國的兩大按揭机构房利美(聯邦國民抵押貸款協會)和房地美(聯邦住宅抵押貸款公司)帶重創。過去一年里,兩家公司股价慘跌,融資成本不斷上升,一度瀕臨破產。由于擔心兩家公司破產對美國金融市場和整体經濟造成嚴重衝擊,9月7日,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宣布:政府將接管美國這兩家最大的房貸机构,這意味着,上述兩家目前由私人控股的上市公司將被“國有化”。這也將是美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金融救助案例。 但是格林斯潘以及一些經濟學家對此持完全相反的意見,其理由是應按市場化的原則處理“兩房”危机,任其自生自滅,破產倒閉或者采取收購兼并等市場化運作方案。那么作為世界上最强大的自由市場經濟國家,為什么美國當局非要力保“兩房”而置市場化原則于不顧呢?筆者分析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維護美國政府的信譽和形象。房利美和房地美作為收購銀行等抵押貸款的主要金融机构,其遽務量占全美5万多億美元抵押貸款的一半左右,而且“兩房”用于集資所發行的債券對美國十分重要,幾乎与美國國債的信譽相當,甚至全球各國央行也大量持有“兩房”發行的債券。如果美國任由“兩房”坍塌,會使世界對美國的信譽徹底失去信心。 第二,“兩房”的盈利能力能為美國賺取巨額利潤。除了其全球融資功能支持政策的正常利益之外,通過為“兩房”收拾市場殘局,將以极低的价格購入大量抵押貸款證券,特别是次級抵押貸款證券最終會流入“兩房”及其相關企遽,未來房產市場回暖之后獲利將十分丰厚。美國任何當局都不會放任“兩房”被市場力量兼并重組,這様政府將失去實施隱形政策的渠道和能力,對美國赤字政策將形成巨大挑戰,而且也會危及“兩房”傳統的优勢地位和籌資功能。 forex 第三,維護市場穩定,防范金融危机。“兩房”的規模是如此之龐大,它們与金融系的關係如此之緊密和錯複雜,以致其中任何一家一旦失敗,都將導致美國以及全球金融市場的大騷動和混亂,美國和世界很多地方的消費者的住房貸款、汽車貸款以及消費等能力將會受到明顰影響。挽救“兩房”是為了穩定金融市場、保證提供房屋貸款、保護納税人。 在權衡利弊之后,美國政府終于出手托管“兩房”。這充分説明,世界上没有完全自由的市場經濟。一般來説,當一個市場需要運用政府的行政資源來强行扭轉市場運行軌迹的時候,總是這個市場處于嚴重的危机、靠市場自身力量已經很難療救的時候,因此政府必須及時有效地進行干。在當前全球金融動蕩和自身金融市場制度不健全的内外環境條件下,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尤其要重視對金融市場安全穩定運行監控、干和救助。(特約評論員、同濟大學經濟与管理學院教授 石建勛)
|
|
點擊朱筆,直抒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