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李長江辭職,成為「九一一毒奶粉風暴」(九月十一日曝光)最高幹部。要追問今次毒奶粉的罪魁禍首,除了�u造毒奶的無良企遽之外,就輪到國家質檢總局,它利用「國家免檢制度」斂財,遺害數以十万計的中國嬰儿,造就「結石的一代」,罪責難逃。 國家免檢造就特權企遽 所謂「國家免檢制度」,是指那些有一定市場�子新實鈉笠擔�其產品只要連續三次在省級以上質檢机构的檢測中過關,就可透過所屬省市推荐,向國家質檢總局申請成為「國家免檢」產品,有效期三年。獲此名譽后,期内各級政府及任何質檢机构都不能檢查,由企遽進行自我品質監管。換言之,這是一道「免死金牌」,目前,全國有超過二千二百种「國家免檢」產品。 本來,這种免檢制度可减少官僚机构的審批手續,令貨品更易推出市場,毋鬚再受地方政府以產品質量不合格來「勒索」,打破地方保護主義的壁壘。事實上,正是這种免檢制度,奪去地方政府測檢部份貨品的權力,因而造就不少全國性品牌。三鹿、伊利等,正是這种制度的最大得益者。 不過,這种制度同時造就一批「特權企遽」,久而久之,他們目空一切法紀。四年前的「大頭娃娃」劣質奶粉事件,安徽阜陽市政府曾經公�蚜慫氖�五家生產問題奶粉的企遽名單,當時已是全國知名品牌、獲「國家免檢」的三鹿牌也赫然在列,全國各地展開收繳三鹿牌奶粉行動。但國家質檢總局及工商部門下令停止針對三鹿,聲稱它受到「國家免檢制度」保護,令三鹿集團逃出生天。 免死金牌擺平所有問題 有了這道「免死金牌」,似乎任何涉及質量的問題都能擺平。那些特權企遽就更加肆無忌憚,要他們自我監管,幾乎是緣木求魚。從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含量超標一百七十倍,可見這种監管形同虚設。事實上,任何企遽缺少外部監管時,在利益驅動下,即使它不主動在牛奶加入水和三聚氰胺,也會對奶農及收奶商的「加料奶」視若無睹,以增加產量及利潤。 更甚者,國家免檢制度淪為質檢部門摇錢樹。 雖然申請「國家免檢」是免費的,但申請手續繁�},内藏不少企遽賺錢的潛規則;而且,國家質檢總局邃推出「中國名牌」評選活動,并要收費,更巧合的是,九成「國家免檢」產品同時是「中國名牌」,兩者幾乎是相通的,所賺的錢大都落入國家質檢部門的口袋。 國家質檢部門把關食品安全,却把監管權力下放給企遽,而在利誘下,它也把自己的責任忘記得一二�Q。質檢總局局長李長江這個「雙失高干(失職失責),當然要為這次毒奶粉風暴問責,而國家�o生部党組書記高强,邃有河北省委書記張云川及省長胡春華,合力隱瞞事件,以致更多嬰儿受害,難道可以置身事外? 張華中國問題評論員
|
|
點擊朱筆,直抒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