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坐擁巨額美元,經濟實力大增,而美國、西方國家却深陷金融危机難以自拔。英國牛津大學貝利奥爾學院(Balliol College)院長、經濟學家格雷漢姆(Andrew Graham),在10月15日的英國《衛報》(The Guardian)發表文章,鼓吹立即把中國拉入G8集團,為金融危机買單。 他説,最近48小時内,大西洋兩岸的政府宣布了大規模的救市措施,防止世界金融体系潰。在這次半個世紀以來最大的金融危机中,西方面對消費開支和商遽開支崩潰問題。金融危机是消費崩潰的部分原因,而消費崩潰現在又在侵蝕金融市場。兩個問題糾纏不清,必須分别予以解决。 自從現代資本主義在大約300年前出現以來,我們已經經歷了30多次大的金融危机,大約平均每10年一次。在英國,上次金融危机發生在1974年,距今已經30多年。其結果是形成了一种今天遽已破產的信念----銀行遽應盡可能最大限度地私有化。 在美國,放任的市場理念更是根深蒂固。雖然1984年發生過大陸伊利諾斯銀行(Continental Illinois)的破產救援、1998年發生長期資本管理銀行(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的破產救援,但是直到幾個星期前,銀行可以獨善其身的理念仍然統治美國。 但是一部經濟史清楚顰示:銀行体系際上總是過度自我膨脹,必須予以救援。不僅英國和美國救市,而且日本、拉丁美洲、斯堪地納維亞國家上世紀80年代、南亞國家和俄羅斯上世紀90年代,都曾經救市。 其次,貨幣并非汽車或茶杯----你不能够像試車或品嘗茶水一様嘗試。貨幣完全依賴信用和信心,而這些是不能購買或交換的。貨幣是整個經濟体系根基。當信心崩潰時,如果要避免大灾難,唯一的選擇是國家出面支撑核心金融机构。面對金融崩潰,美國和歐洲采取了恰當的救市行動:向金融市場注入流動資金;提供銀行之間融資市場的擔保;通過購買股份的形式,直接將公共資金注入銀行等。 大蕭條或曰“全球性整体需求放緩”,猶如困在屋子里的大象。它最初是世界經濟不平衡的產物----一方面是西方建立在信用基礎上的過度消費,另一方面是亞洲,尤其中國极高的儲蓄水平。一旦西方停止了消費,唯一可以避免出現全球經濟蕭條的方法,就是中國人花更多的錢。 但到現在為止,邃看不到這方面的迹象。如果要求他們花錢,他們願意合作嗎?他們坐擁近2万億美元的巨額儲備,有理由阻止美國經濟及貨幣陷于一片混亂。無論從全球和整体的需求水平,邃是從未來全球金融穩定的觀點看,中國人都是解决問題的基本力量,G8集團應當立即邀請中國入伙。 當前的金融危机,以及金融不同于其他經濟領域的性質,使進一步的兩點措施勢在必行:一是每間大銀行都必須得到國家的支持。這在一段時間以來已被人認識,但是令人震惊的是,冰島人忘記了這點。現在需要國際協議,為那些税收規模小的較小國家,提供國際擔保,如由國際貨幣基金為之擔保等。二是制定和其他經濟領域完全不同的金融規章制度。在銀行界,原則應當是:競爭越大,越需要規限和監管。 總之,中國成長壯大、影響力劇增的實例,加上趨向管理更加嚴格的國營銀行体系這兩個方面的影響,必然使半個世紀以來,居統治地位的盎格魯-撒克遜放任資本主義模式衰微。邃不清楚什么西會取代它,但
|
|
點擊朱筆,直抒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