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聞國際    
日本青年的民族主義与中日關係
新華网 |2008-10-23        
聲明: 本消息或因風格和篇幅原因進行過編輯,但未經核實,也不代表我們的立場、觀點或建議。如有侵權,聯繫秒刪。[ 使用條款 ]

贊助信息

提要:最近几年來,日本民間民族主義情緒呈高漲之勢,特别是年輕人中的“厭中論”者逐年增加。相對于政府層面的中日關係人們更需要關注的是日本民間,特别是年輕人的民族主義情緒。因為這种情緒的高漲最終會以各种方式影響日本政府的對中政策,從而左右中日關係未來。

日本新政府shit~后,外界都在關注鷹派色彩濃厚的麻生首相會不會在外交上采取强硬政策,使日本和鄰國關係shit~出現倒退。麻生在自民党總裁選舉之前就已經明确表示,与中國保持友好關係日本對外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成為首相之后,麻生在對外關係的表現的确与其從前的風格不同,言辭顰得相當低調和小心。

在政府層面,中日關係shit~向來受中美關係制約和影響,在中美關係常運行的大背景之下,麻生政權如果在中日關係没有作為,就不至于使中日關係退到哪里去。那么對中日關係人們是否可以高枕無憂了呢?顰然并非如此。

最近几年來,日本民間民族主義情緒呈高漲之勢,特别是年輕人中的“厭中論”者逐年增加。相對于政府層面的中日關係人們更需要關注的是日本民間,特别是年輕人的民族主義情緒。因為這种情緒的高漲最終會以各种方式影響日本政府的對中政策,從而左右中日關係未來。

日本年輕人的民族主義主要表現在本國优越論和“厭中論”兩個方面。關于日本优越論(“日本主義”),主要表現為三种形式:其一為年輕人中對日本文化、語言、藝術的回歸和熱愛;其二為在世界杯足球賽等体育運動場所,日本青年高唱《君之代》國歌以及揮舞日本國旗的現象;其三為參加“YOSAKOI” 節集体舞活動。

“YOSAKOI”原本為日本高知市傳統的夏日廈典活動,近年來被年輕人所喜愛,融入了現代風格,在全國各地流行。日本學者認為,“YOSAKOI”節有助于年輕人在跳舞中再發現“自己是個日本人”。

与重新回歸和再發現日本文化的“日本主義”相對應的則是“厭中論”和“厭韓流”的蔓延。“厭中”的提法一直存在,但“厭中論”近几年在日本的抬頭和發展却与這几年的中日摩擦有關。之前就已經存在的“厭中論”開始在互聯网上迅速擴散。名為“2頻道”的网站成為最熱門的“厭中論”和“厭韓論”者的聚集點。与此相關的漫畫与書籍也在熱賣。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成功舉辦奥運會之后,“厭中論”著作的出版量反而有增加的趨勢。

日本年輕人的民族主義從何而來?首先是國内原因。自1990年代以來,日本發生了很大變化,傳統的年功序列制逐漸解体,改變了公司和個人之間“ 保護与被保護”的傳統關係使日本從一個相對“固定”的社會,變為了“流動型社會”。年輕人的非正式雇用率增加,相互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需要面對的社會壓力也越來越大。對未來的不安和失望,使年輕人更容易在互聯网這個虚擬空間來宣泄情緒,而“厭中”和“厭韓”則是渠道之一。

日本企遽年功序列制的溶解,給日本社會帶的影響是巨大的。在戰后日本,企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穩定的雇傭關系不僅帶了社會安定,同時企遽也代替國家成為了國民表忠誠的對象。如果説戰前對天皇效忠的民族主義在戰后被企遽所吸納,那么傳統年功序列制的溶解也可以理解為被吸納的民族主義的釋放。

第二,是來自中國的原因。1990年代之后,中國經濟進入了高速增長期,而日本則在同期結束了高速增長,進入放緩階段。擔心被中國超越的危机意識,對日本民族主義的抬頭有很大影響。中國成功舉辦奥運、“神七”發射成功都為中國人帶驕傲,成為崛起的象徵,同時也給日本帶壓力。而“毒餃子事件 ”、“三鹿”奶粉等負面事件更增加了日本人對中國的負面認識。

第三,是來自于日本人的民族心理。日本是一個危机意識很强,同時也是一個文化自卑感很强的民族。在17世紀之前,日本人對漢文化崇拜至极,崇拜得越深就越對本國文化感到自卑。如何跨越崇拜和自卑的糾葛,是當時知識分子所面對的課題。一部分人選擇全面漢化來克服這种糾葛,另一部分人則回到日本固有文化,通過挖掘日本文化的特殊性來克服文化自卑。

明治維新之后,這种崇拜和自卑的糾葛開始轉移到對歐美文化上。用歷史的觀點來看,日本人從來没有能够真正克服和跨越這种深層的文化自卑心理。年輕人回歸日本文化這种“日本主義”的再興起,可以説是這种深層心理的表現。

第四,受日本國家主義抬頭的影響。從1990年代起,日本政界開始强調自衛隊的國際貢獻,并且對修正憲法使日本成為一個正常國家等問題展開了廣泛的討論。而小泉純一郎的民粹路綫,安倍晉三建設“美麗國家”的理念,都對推行新國家主義起到了貢獻。新國家主義中間既有民粹主義成分,也有民族主義成分。

流行于日本的“日本主義”和“厭中論”是否會對今后的中日關係向帶影響?這個問題不可忽視。日本年輕人民族主義向何處去不僅取决于日本國内的發展,而且也取决于日中青年各自民族主義的互動。如果中日兩國的民族主義超出了控制,那不僅會影響雙邊關係更會影響到整個亞太地區的穩定。(楊麗君)

贊助信息

您的觀點至關重要

點擊朱筆,直抒胸臆

Valueimpression: super cool 168

    © 2025  八闋之地™ by Towards Digital Group反饋意見業務合作隱私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