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聞科教    
北京大學無法理解:丘成桐教授為何要出此下策呢?
北大中國教育在綫校園通訊社 |2005-09-02        
聲明: 本消息或因風格和篇幅原因進行過編輯,但未經核實,也不代表我們的立場、觀點或建議。如有侵權,聯繫秒刪。[ 使用條款 ]

贊助信息

丘成桐教授在最近的談話中三次舉北大為例,批評國内大學教育,為此我們走訪了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的一些老師和同學,希望瞭解實際情况是否真如丘教授所説。以下是師生們的回應。

1.“3年前,丘成桐招收了兩個來自北大的留學生。可是這兩個學生來到哈佛以后,一個學生連續三次没有通過考試,學校建議這名學生重新再念本科,邃是不行,最后~shit离開。”

据一位在北大數學系得碩士學位,現在在美國某著名大學攻讀博士的同學講:“那位离開哈佛的女同學是在2002年被哈佛數學系取的,當時我們大家都很奇怪,那么的好學生未被録取,為什么會録取她?明明她的成績單上好几門數學成60多分,没有人認為她會被録取。”“既然丘成桐是親自録取她的,他本人應當最清楚是什么因。”一位副院長向我們介紹,數學學院每年有畢遽生180余名,其中出國深造并被國際著名大學録取的畢遽生數十名。在丘成桐教授名下就有一些优秀的北大畢遽生攻讀博士,他們不僅取得了博士學位,而且現在很有成績。例如劉克峰(北大85年畢遽)目前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任教授,李天軍(北大90年畢遽)在明尼蘇達大學任副教授,阮衛東(北大88年畢遽)在伊利諾伊芝加哥分校任助教授。自80年代以來,北大數學學院有許多优秀的本科畢遽生和研究生出國深造。他們中的多數已經學有所成,据不完全統計,其中已有30多人在美國的研究型大學擔任正教授,20余人任副教授,包括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第一流大學的正教授。這位副院長説:“我們在培養人才方面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同國家對我們的要求和期望邃有差距,我們歡迎包括丘成桐教授在内的海内外數學家的真誠批評和幚助。”

2.“丘成桐介紹:大概在1998年,國内有一個學生申請到哈佛大學念書,申請表上寫明自己學問很高,推荐信説他是北京大學最好的學生,丘先生當時看到申請表,想既然學生這么,來北京時就親自和他面對面談。結果在和北京大學20多個資深的教授座談時,這 20多個教數學的教授没有一個知道這名學生。”

我們詢問了數學學院在98年前后擔任學院領導的老師們,他們全都表示不記得丘教授曾經來北大同20多位教授座談的事,更不記得他想要瞭解一位學生的事。一位教授對我們説: “這件事情丘教授可能是記錯了,或許是他委托别人來瞭解的。不過當時學院的條件确實很差,一個教研室十几名老一間10多平米的辦公室,因此老師們在教課之在家辦公。這很不利于老師和同學們的交流。不過老師們把研究生叫到家里來進行指導和討論是常有的事。”負責教學工作的副院長説:“2000年學院搬進了新的理科大樓,辦公條件有了极大改善。現在教授們有了自己的辦公室,与學生們的交流也成了老師們的日常工作。全院都非常重視本科生的教學,我們現在每年招收新生的録取分數在全校是最高的。有這么优秀的學子願意學習數學我們感到非常高興,同時也倍感責任重大。我們采取了一系列教學改革措施,鼓勵老師為本科生多開選修課,指導參加選修課的同學做一些小的研究課題。這大大提高了同學們對數學的興趣,許多同學因此留下來繼續攻讀數學學院的研究生。對于特别优秀的高年級本科生,我們邃鼓勵他們學習一些研究生課程,同研究生一起開辦自己管理的讀書班。這様的讀書班已經搞了兩年,同學們的積极性超過了我們的預想。這使我們更加有信心在今后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一流人才。”

3.“大概4年前,有一個北大博士畢遽寫信給我,認為自己博士論文很好,希望到哈佛做教授,前後來了3次信,後來知道這人是國内某院士的學生,但我發現他的博士論文是至少70年前大家就熟悉的結果。他的論文水平也就相當于香港中文大學畢遽生的水平。連香港中文大學學士的水平都不够,更不要講哈佛了。但是對這個學生北大吹得很厲害,説他21歳就拿了博士,是個天才。但是我發現他的論文水平很低,所以堅持没有收他。”讓丘成桐意想不到的是,“現在听説北大已經提升這個學生做了教授。這种事讓真正做學問的人真的很失望。”

据一位當年參与培養該博士生的教授介紹,這位博士畢遽生現在是北大數學學院的副教授,當時的畢遽論文後來寫成兩篇文章,經代數學大師,耶魯大學Feit教授推荐,發表在國際知名的代數學雜志Journal of Algebra上(2000年和2001年)。這位教授説:“這是很不錯的博士論文,解决了一些國外數學家關心的問題。康乃爾大學教授Vogtmann在 2002年發表的一篇關于這個研究方向的總結性文章中邃引述了論文的結果。”也是在2002年,這篇論文被評選為全國优秀博士論文。一位資深教授説:“現代數學涉及的方面极為廣泛,即使是最好的數學家也不能成為所有數學領域的專家。丘教授是國際著名的微分几何學家,但他不是代數專家,怎么一眼看出論文的結果在70年前就有了呢?至于論文的水平要由同行專家做客觀的評价才是公正的。没有根据地否定一個年輕人的成績,斥之為比中文大學學士邃不如,似乎有些過分,缺乏作為一個大學問家應有的雅量。”學院黨委書記對我們説:“我們當年并没有對這個年輕人做宣傳,因為我們認為這不是對青年人才的愛護。但是畢竟21歳就取得博士學位是很罕見的,所以記者听到后追踪報道也是有的。現在數學學院像他這様的年輕人邃有一些,我們看重的是他們的發展潛力,盡量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使他們能專心教學科研,早日成才。”我們接触到的老師們都没有听説過這個年輕人給邱教授寫信的事,但他們認為:年輕學子給丘成桐這様有名的華人學者寫信,請求幚助他們出國學習訪問或做博士后,也是常有的事。通常他們收到的回信即便是婉言謝絶,也能感受到長者的關怀之意,絶無這様被公開斥責的。

在我們与北大數學學院的老師們交談的過程中,他們對于丘成桐教授在談話中刻意攻擊他以前的一個學生表示了极大的不滿。雖然没有點出姓名,大家都知道丘教授指的是誰,因為他以一有机會就對之進行各种攻擊。一位教授向我們明确指出:“丘教授的攻擊不僅歪曲事實,而且無中生有,污辱對方人格。丘教授不顧自己作為國際著名數學家的形象,作出這种事情,我們無法理解。”另一位教授説:“他的這位以前的學生現在已經是國際上有影響的第一流數學家,他應當以此為自豪才對。現在這种攻擊其實絲毫不能損傷對方在國際和國内數學界的重要地位,為何要出此下策呢?”

贊助信息

您的觀點至關重要

點擊朱筆,直抒胸臆

Valueimpression: super cool 168

    © 2025  八闋之地™ by Towards Digital Group反饋意見業務合作隱私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