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聞生活    
“水煮活猫”,養出的是失魂落魄的人
新京報 |2008-12-20        
聲明: 本消息或因風格和篇幅原因進行過編輯,但未經核實,也不代表我們的立場、觀點或建議。如有侵權,聯繫秒刪。[ 使用條款 ]

贊助信息

“午夜,路上寂靜無聲/月儿也失去記憶/她笑得多孤寂/街燈下/枯葉在我的脚下堆積/風儿也開始哀鳴……”

點擊圖片看原様大小圖片





网友貼出的水煮活猫全過程現場照片

讀到關于“水煮活猫”以及500猫被裝箱運往廣州的消息(12月18日《北京晚報》),真有點毛骨悚然,著名音樂劇《猫》的主題歌《回憶》在耳邊響起。那些等待被活活煮死的猫在路上肯定寂靜無聲,耳邊的風聲一定在哀鳴,為吃猫人的殘忍而無語。

《回憶》引出了關于猫的故事:達・芬奇、莫奈、高更、畢加索等大藝術家,將猫描繪在筆下供人賞析,拜倫、愛倫坡、波特萊爾、左拉、里爾克、卡夫卡、葉芝、萊辛等大作家,把猫納入詩歌和小説加以品評。就是名震全球的音樂劇《猫》,劇本也是根据英國詩人T・艾略特的長詩“擅長裝扮的老猫經”所改編。

他們在賞猫,他們對猫的歌頌甚至嘲笑,是基于對生命和自然界的熱愛。就是在現實生活中,要説吃狗肉、吃猫肉,一般的人,包括不愛猫的人,都會感到不可思議。當人類對大自然的無窮索取已漸反向出現報复類的今天,很多國家已通過立法,保護日常性肉食動物如牛羊不受虐待的權利。而在廣東的一些人,却在令人慘不忍睹的“活吃猴腦宴”流行之后,又發明了“水煮活猫”。吃得的确惊心動魄,却也把文明和体面的生活方式全煮進鍋里。猴、猫凄慘地被消化,養出的是一個個失魂落魄的人。

人類對猫的特殊情感和待遇,曾是多么麗的回憶。文學大師海明威在自殺前,留下的遺言是“晚安,我的小猫”。他十分瞭解并尊重這种動物。2007年諾貝爾文學奬得主多麗絲・萊辛的代表作《特别的猫》,在人与猫之間的動人故事中,表達出人類對另一种生命的愛与同情:“在我与猫相知,一輩子跟猫共處的歳月中,最終沉淀在我心中的,却是一种幽幽的哀傷,那跟人類所引起的感傷并不一様。”

中國人也一様對猫充滿怜惜。從魯迅、冰心到丰子愷,從周瘦鵑到鄭逸梅,從梁實秋到季羡林,從柏楊到楊絳,儘管有愛憎之分,却給予生命的尊崇。魯迅以“仇猫”著稱,在他的名文《狗・猫・鼠》中所表示的,一听到猫深夜叫春就忍不住拿起竹竿去攻擊,但他没想到吃猫,更没要“活吃”;梁實秋早年寫過《猫》,其觀點与魯迅惊人地一致,但梁實秋晚年愛猫却是出了名的。

猫不會説話,却与人類交往日久而沾染了不少“人气”和性情。楊絳的《花花儿》一文,贊頌猫与她一家人的交往時的善解人意,以及所表現出來的聰明、温順、柔情,更像一個具備某种人格的家庭成員,在情感上与人平等互動。即便有些人不喜歡猫,也要明白,人類對待動物的原則,与人類彼此對待的原則,不應有太大差异。對發明和推銷“水煮活猫”的人來説,是不是正好与文明背道而馳,向野蠻退化?

音樂劇《猫》的主題歌唱着:“日光,我等待太陽升起/要為未來思慮/而我不能放棄/當黎明到來/今夜也將要成為回憶/新的一天就要開啟……”

是的,是人類而不是猫“要為未來思慮”。“將心比心 你們忍心嗎?”這個問,問出了天地良心和文明素養。但愿販猫、虐猫、吃猫的行為,在明天就“成為回憶”,讓“文明廣東人”在新的一天啟程。

贊助信息

您的觀點至關重要

點擊朱筆,直抒胸臆

Valueimpression: super cool 168

    © 2025  八闋之地™ by Towards Digital Group反饋意見業務合作隱私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