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聞觀點    
易建聯“年齡門”事件:我們需要這様的“賣國”
中國青年報 |2008-12-23        
聲明: 本消息或因風格和篇幅原因進行過編輯,但未經核實,也不代表我們的立場、觀點或建議。如有侵權,聯繫秒刪。[ 使用條款 ]

贊助信息

作者:魏劍美/關于易建聯的年齡問題,最近炒得沸沸揚揚。這個此前一直被美國人怀疑年齡造假的NBA球員,終于被中國人提供的學籍卡證實,其出生于1984年而不是目前登記在册的1987年。事實上,這様的“證實完成證据鏈條的最后一個環節而已。

所不同的是,一些人認為此事無關緊要,另一部分人則在“愛國主義”的旗號下進行“護短”:再怎么易建聯是咱中國人啊,怎么讓别有用心的美國鬼子借机大做文章呢?

這様的“愛國”腔調和“愛國”邏輯早就耳熟能詳:“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但凡划分陣綫,首先考慮是否“非我屬類”,而不是事實的真相。這种簡單划一的方式通俗易懂、便于操作,因此成為不少人數十年來最基本的判斷標准譬如外媒對中國運動員年齡質疑這個問題,一些人都會回答説:“我們歷來崇尚公平競賽、頑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個别海外媒体不是看到我們取得的偉大進步,而是别有用心地將目光盯在運動員的年齡問題上,進行不負責任的猜疑,事實上是對黄色人种的歧視。”水平更高一點的則會轉守為攻:“也許你們的媒体應該更多關注一下你們國内的貧富不均問題、校園暴力問題、犯罪率高問題、次貸危机問題”。

正是因為有這様的邏輯背景和思維慣性,當《体育畫報》證實易建聯年齡造假時,不少人痛斥這是“没有起碼中國人意識的賣國行為”,邃有人气憤地對易建聯本人説:“為美國人民怀疑您年齡提供了新證据。這是一种什么崇高行為?這是一种狗腿子行為!”

不知憤怒者是否知道,類似的“賣國行為”對人家國外的媒体來説早就是家常便飯了。美國人西摩・赫什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揭露了美國士兵在越南美萊村的屠村行為,“美萊屠殺”事件被全美37家媒体予以揭露和譴責;伊拉克戰爭期間,美軍虐俘事件和英軍“虐俘照片”也是美國人和英國人自己披露的。就新聞專遽主義精神而言,“除了公眾的知情權之外,新聞記者不應該對任何其他利益負有責任”。美國和英國當局雖然因為這類“負面新聞”而狼狽不堪,但他們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却因為勇于自我反省和自我修正而贏得了更多的信任与尊重。媒体敢于擔當、揭示真相的“賣國行為”恰恰是一种整体的和長遠的愛國行為。而那种處處護短、急于辯白的包庇与沉默,倒使國人形象大打折扣。

當然,就“年齡門”這一事件而言,易建聯本人是值得同情的,照他的話來説,這様的事情是他“控制不了的”。在中國体育的潛規則和明規則之下,運動員的年齡成為“國家机密”,而易建聯本人唯一能做“不去關心”。邃記得當初被雄鹿隊選中時,面對媒体的步步緊逼,易建聯説“道我身份證上的出生日期就是1987年10月27日”。看似負隅頑抗,實際上是百般無奈。因為一旦説破真相,他面臨的就是整個中國籃球体制的壓力。但必須看到,對易建聯本人的同情并不能成為媒体逃避責任的理由。我們有理由相信,隨着媒体對此類真相的不斷披露,最終將會建立一個更少欺騙和作假的誠信体育秩序,或許這才是最大的“愛國”。

美國《獨立宣言》的起草人杰斐遜終身信仰并努力實踐的一句名言是:“維持公正,哪怕天塌下來!”我們需要的正是這様一种基于正義的真相揭示,哪怕它暫時被一些人稱為“賣國主義”。

贊助信息

您的觀點至關重要

點擊朱筆,直抒胸臆

Valueimpression: super cool 168

    © 2025  八闋之地™ by Towards Digital Group反饋意見業務合作隱私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