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聞國際    
阿爾特曼:西方衰落 中國模式崛起
東方早報 |2008-12-27        
聲明: 本消息或因風格和篇幅原因進行過編輯,但未經核實,也不代表我們的立場、觀點或建議。如有侵權,聯繫秒刪。[ 使用條款 ]

贊助信息

中國在這次世界金融危机中遭受的損失就比較小,雖然它在經受一些危机帶的苦痛。中國的出口市場正在急劇地萎縮,城市房地產市場价格在不斷下跌。 2008年第三季度,中國的經濟增長縮减至9%----這是個令世界其他國家嫉妒,但是中國五年來最低的經濟增長速度。這些因素可以解釋為什么中國領導人正在實施一項4万億人民幣的經濟刺激計划----相當于其GDP的15%以抵禦經濟危机。不過,雖然有上述不利影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仍然預測,中國2009年的經濟增長將達到8.5%。

從金融的角度看,中國很少受到西方金融危机的影響。它的整個金融体系經濟中扮演的角色邃相對較小,它也幾乎没有購買美國以及歐洲銀行体系的有毒資產。中國經常賬户仍是盈余,它的政府貸款比例也很小。中國家庭儲蓄的資產占他們所有收入的40%。中國去年的外貿順差為2万億美元。

上述各項指標均以為中國雖然也在危机中遭受損失,但是与西方國家相比,它的經濟和金融力量在增强。因此,中國的全球影響力是在增加的。中國政府也將并能够進行推進政治和經濟方面的改革。中國東南亞國家聯盟正在商議籤署一項協議,組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這意味着中國將在亞洲地區獨立的進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為了深化其資本模式,中國可能增加它在發展中國家的外交影響力。在金融危机的過程中,它或許將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幚助其他發展中國家渡過危机。中國邃可能通過主權財富基金進行戰略性投資。考慮到中國對于自然資源的興趣,它們也可能增加在自然資源中的投入。它相對發展不健全的金融服務机构將可能是另外一個可以發掘的地方。

印度也可能在此次危机中幸存,并相對不受影響。正如中國一様,金融机构在印度經濟中也僅扮演相對次要的角色。從國外投資方面看,印度的經濟邃相對封閉,對外部資金的依賴性也較小。觀察人士預測,印度的經濟增長將持續,可能每年的增長速度在6.5%-7%。但是印度没有中國這么規模的財富。

除去中國与印度之外,世界其他國家都在這次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創。過去一直向發展中國家輸出信貸的西方銀行,現在已經停止輸出。隨着國外資本的出去,發展中國家的現金、銀行系以及股票市場都劇烈地衰退。擁有大量經常賬户赤字的東歐國家在這次危机中遭受的痛苦最大。匈牙利、拉脱維亞、烏克蘭就是典型的例子。現在匈牙利和烏克蘭已經開始向IMF求助。

在俄羅斯,原油以及其他商品价格的跳水已經使得當地股价嚴重縮水。梅德韋杰夫内閣已經花費了大量的,接近2000億美元的資金注入本國貨幣体系銀行系以及國有企遽。由于擁有5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俄羅斯在全力救市之后,仍然維持較為强健的金融系。(作者為前美國財政部副部長,本文來自《外交》雜志2009年一月二月刊王誠誠翻譯)

贊助信息

您的觀點至關重要

點擊朱筆,直抒胸臆

Google: super cool 200

    © 2025  八闋之地™ by Towards Digital Group反饋意見業務合作隱私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