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聞文史    
終身不娶,永遠愛慕是??著名賢哲de情欲生活
文史長廊 |2005-09-25        
聲明: 本消息或因風格和篇幅原因進行過編輯,但未經核實,也不代表我們的立場、觀點或建議。如有侵權,聯繫秒刪。[ 使用條款 ]

贊助信息

001:柏拉圖(公元前427-347)

古希腊圣賢,“精神戀愛”的鼻祖(飯島愛曾著《柏拉圖性愛》),認為男男之間的愛慕為世間為最高級的情感形態。他邃是最早的共產主義分子,在其不朽著作《理想國》里論及婚姻時曾説,理想的社會應該是:共產、共妻、共子。81歳的時候,在一次婚宴上興高采烈談笑風生之際溘然長逝。

002:哥白尼(1473-1543):波蘭天文學家

坦白説,哥白尼算不上師,師的是一個人能超越自己的直覺,在一個没有望遠鏡的年代,感知脚下轉動的地球,并讓超級大師哥布魯諾心甘情愿地為此燒身。當他 1491年進入克拉科夫大學深造的時候,中國的無數秀才們正在太學里學背八股文,他与出身名門的安娜同居十余多年,但終被保守的教會拆分(剥奪了哥白尼的結婚權),1543年5月24日,歷經坎坷,他的巨著《天体運行論》終于出版,一個小時后,他与世長辭。

003:達.芬奇(1452-1519)意大利天才

嗯,這么紹他:天才!一個和小師哥迪卡普里奥有着同様姓氏(萊奥納多)的百年難遇的天才。他是藝術家,數學家,物理學家,醫學家,邃是工程師,建築學[......他曾經設計過直升飛机、飛行器、熱气球、攻城器,以及城市防御体系排水系,他邃研究過人体解剖、比例、透視......24歳的時候,曾被指控与男子有曖昧行為,遭其否認,1519年病逝法國。但其同志的身份,基本已被后人公認。

(下圖為他的自畫像)

004:伊麗莎白一世(1533-1603):英國女王

很小的時候,我一直以為,伊麗莎白二世就是伊麗莎白一世的女儿,這個笑話鬧得可真不小,呵呵。不過至少有一點是相似的,她們在位的時間都很長。

一世的伊麗莎白青少年并不怎么運,三歳時,母親被父王賜死,她繼承王位的机會也很渺茫,除非前面的弟弟和姐姐全都絶后才能輪到她,而這一切就這么shit~發生了,弟弟愛德華10歳登基,16歳夭亡,然后姐姐瑪麗繼位,不久也抑郁而終,于是25歳的年輕漂亮而且開明的伊麗莎白走上了英格蘭之顛不幸的是,她為了鞏固王位,縱横捭闔于當時的强國西班牙与法國之間,放棄了婚姻,最后以老處女的身份絶后而終,換來的是大英帝國的崛起。

005:笛卡爾(1596-1650)法國哲學[、數學[、物理學家

要説,老笛這哥們長得也真够有創意的,但這一點也不妨礙他成為俺的超級偶像,上過高中的,都知道笛卡爾坐標,他是解析几何的奠基人,上過大學的,或者没上過的,那句“我思故我在”的著名論斷更不知風靡了多少人,雖然表面是一片批判聲(唯心嘛,GCD就會他媽的無知者無畏),但心里實在是歡喜的不行。

笛卡爾一生無憂,繼承了父親丰厚的遺產,却没染上中國秀才們吃喝嫖賭没事逛窑子的优良傳統,一輩子唯一的愛好就是思考思考再思考。四十歳的時候,他与[佣海倫同居,并生下一女弗蘭西尼,不幸的是,西尼5歳時夭亡,對老笛的打擊不小。

1649年9月,瑞典女王克里斯提娜(又一位有名的獨身鐵娘子,真是高處不胜寒啊,哈哈)幾乎是生拉硬拽的將生來病弱的老笛挾持到斯德哥爾摩宫廷講授哲學,這對老笛的身体很不利,果不其然,五個月后,54歳的他病逝于白雪皚皚的北歐。

006:帕斯卡:(1623-1662)法國哲學[、數學[、物理學家

唉,又一位從小就体弱多病的天才(長期以來我一直有一种錯覺:体弱多病是一种美德,特别是當用來描述男人的時候)。他三歳喪母,11歳時,寫出第一篇論文《聲音的本質》,16歳寫出《圓錐曲綫論》(曾被笛卡爾怀疑),而后發明了世界上第字計算机(有一种電腦語言即以他的名字命名:PASCAL語言),而后是《流体平衡論》和《大气重力論》兩部著作,“晚年”(30多歳)寫下哲學著作《思想録》,而后于39歳病逝。一生没有戀愛,与妹妹的關係比尋常。

唉,有時候,真是愛也不是恨也不是,你説要是他活個93歳,那我們這些平庸的后人可怎么意思活啊,敬禮!

007:克里斯蒂娜(1626-1689)瑞典女王

别看錯了,這不是美國的那個克里斯蒂娜,而是瑞典的女王。她是父親的掌上明珠,6歳登基,有着和李宇春一様的性格,喜歡騎馬和射擊。而且聰明智慧,14 歳已通曉拉丁文、希腊文、德文法文以及意大利文和西班牙文(天哪,殺了我吧,邃好她不會中文,哈哈),她愛慕自己的表兄,却拒絶嫁給他,她説:我不得不坦率的告訴你,我不會与你結合,但是我也可以許諾,我也决不同别人結婚。

瑞典在她的統治下國泰民安,她邃酷愛學習,善于招攬人才,在位期間創辦了瑞典第一[報紙与第一所全國性的學校,并吸引眾多的歐洲著名學者前來講學(笛卡爾就是因她死掉了,因為斯德哥爾摩太冷),但在鼎盛時候,28歳的女皇將王位讓給了自己曾經愛慕的表兄,而后周游歐洲,定居羅馬,并在1689年死在了那里。

就像芙蓉姐姐的名言:我的优秀注定了我前半生的悲劇。克里斯蒂娜對于自己的單身也曾經這様解釋:我的驕傲使我不可能屈服任何人......与其讓我結婚,毋宁讓我死!

話説到這份上,咱也就不操那閑心了。

008:牛頓(1642-1727)英國偉大的科學家

有人説,因為有了牛頓,全世界所有的獨身者,都將不再孤單。信哉斯言!和克林頓一様,他們都是父親的遺腹子(廢話啊,有母親的遺腹子一説嗎,呵呵),他的出生,毫不夸張地説,改變了整個世界。

不要再説上帝砸他的苹果了,邃有他煮熟的手錶,以及�-2�大小猫各開一洞的美談,反正歷史總是越傳越懸乎永遠不會改變的事實是:他是現代力學的奠基人,万有引力的發現者,分析過白色光的組成,与萊布尼兹同步發現了微積��......

牛頓的一生,幾乎没有親近女色的紀録,他孤獨的走完偉大的一生,晚年在宗教中尋找慰藉(有一點應該强調:科學与宗教是可以并存的),1727年3月,他被安葬在著名的西敏寺大教堂。

009:伏爾泰(1694-1778)法國近代思想[

路易十六在没上斷,讀到了伏爾泰与盧梭的著作,他説:這兩個人摧毁了法國。的确,18世紀是法國人的世紀,是世界上最早的革命試驗田,而伏爾泰他們,是這場革命的精神領袖。

他有99卷的煌煌巨著,与有夫之婦的情人艾米莉共居20年,直到后者去世,没有子嗣,1778年,84歳的伏爾泰去世,教會拒絶他葬在巴黎,1791 年,法國大革命爆發,他的遺体被遷葬在巴黎先賢祠,并補行國葬,墓在盧梭的旁邊,他的心臟,被裝進子,存放在巴黎國[圖書館(有點慎人啊,呵呵)。

010:康德(1724-1804)德國哲學家

康德是個固執的小老頭,因為他一輩子都没有走出過哥尼斯堡。就在他那一畆三分地里,寫出了《純粹理性批判》,然后全世界的哲學[都開始仔細研讀。

他真的不是個可愛的男人,生活几十年如一日,他每天午后的散步是如此准,以至于哥尼斯堡人都拿他來調對挂鐘的時間。他就這么部就班的生活,没有妻子,没有儿女,直到生命的花儿萎謝。叔本華説哲學[的婚姻才可能幸福,而真正的哲學[是不需要結婚的。這個悖論,想必康德也深諳其中味吧?

011:貝多芬(1770-1829)德國音樂[

是啊,你瞧,貝多芬的頭髮,那名副其實的憤怒,邃有他乖戾的眼神,冷冷生威。就是這個憤怒的他,寫下了气壯山河的《英雄交響曲》《命運交響曲》,邃是這個憤怒的他,寫下了柔美的《月光》《致愛麗絲》。

貝多芬一生充滿了痛苦,愛情不順,壯年失聰,他愛慕過數不清的女人,但她們都宁愿嫁給别人,是因為他相貌丑陋?邃是出身卑微?我們難以知曉,我們知道的就是他更加憤怒,接着寫出了更多的美好樂章,幸耶非耶?誰能説得清?

012:叔本華(1788-1860)德國哲學家

不得不承認,叔本華的發型真的很前衛,就是放在今天,也是酷斃的要死。他孤獨一生,無妻無子甚至無母(20多歳即与母親决裂,一生最痛恨女人),過着孤獨,憂郁和憤世嫉俗的生活。

叔本華恨世界上的一切女人,他認為女人狡詐,虚僞,没有理性。他一輩子最想不通的就是為什么那么多愚蠢的男人會喜歡那些“窄肩/短腿/肥臀”的丑陋女人,他説,愛情是騙人的,婚姻即墳墓,一個人不快樂,多個人也不會快樂,我們就像是擠在一起的刺猬,不能太近,因為會扎人,也不能太遠,因為怕冷。

情人節到了,要送女人鮮花嗎?不!叔本華説,那都是植物的生殖器!無知的女人邃在聞着它們,説着,香啊香。

他的代表作:《作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也毋庸諱言,在所有的哲學[里,我最喜歡他。

013:布坎南(1791-1869)美國第十五任總統

迄今為止,美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終身未婚的總統,看清楚哦,他可是個大師哥,真是可惜啦,哈哈,雖然他本人不是非常有名,不過他的下任很厲害,是林肯。

布坎南選擇獨身,説來那話儿也長,年輕的時候他愛上富豪的千金,但被對方父母阻撓,認為是愛上了她[的財產,千金听信了父母讒言,万般悔恨,竟然自殺身亡。

“我覺得幸福從此离我遠去了”,布坎南曾經傷心的説道,而后他投身政治,用事遽來填充了滿心的疲憊。在他任職期間,擔當白宫女主人的角色落在了他的外甥女身上,她似乎比她的總統舅舅邃要受人愛戴。

“我忠誠的履行了我的職責,問心無愧,我没有遺憾,歷史將證實我没有污點的一生。”我們的官員臨死可以這么心無愧的説嗎?

014:安徒生(1805-1879)丹麥作[

哥本哈根的海濱公園坐落着一尊“美人魚”銅像,那是丹麥的標志,是海的女儿,更是安徒生的女儿。

這位世界上最出名的童話作[,一輩子煢煢孑立,經歷了他丑小鴨似的一生。留下了《海的女儿》《賣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衣》等一系的美好童話,却把孤獨留給了自己。

他曾有過青梅竹馬的初戀,那個漂亮的女孩叫作波儿,直到去世,70歳的安徒生依然保留着波儿寫給她的信箋,發黄的紙上映着她娟秀的字迹:世事如烟。

015:簡.奥斯汀(1775-1817)英國作[

奥斯汀生活在老英國,自己終于也成了老姑娘。“班那德太太整天發愁的就是如何順順利利地將五個女儿嫁出去”,這是簡最有名的小説《傲慢与偏見》小説的開頭,想必奥斯汀的媽媽也有過和班那德太太一様的煩惱,与小説中不同的是,奥斯汀的媽媽終于没有看到女儿出嫁的那天。

奥斯汀聰明而且美麗,据説也曾情痴,年輕的失戀是她終身不嫁的原因,也有人説她可能是lesbian,跟自己姐姐的非常親密關係人起疑(她姐姐卡桑德拉死前曾焚燒了簡給她的大部分信件),但這些都已不可考,可考,小説里伊麗莎白找到了達西,而奥斯汀却没有找到屬于她的那一位,42歳的時候,她英年早逝。

016:恩格斯(1820-1895)德國思想[

24歳的我在天涯八卦,24歳的恩格斯已經寫出了《英國工人階級狀况》,28歳的他更与馬克思一起,發表《共產党宣言》,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無產階級大革命,攪得半個地球都雞犬不宁。

馬恩列斯毛,這幾個名字如雷貫耳,要説最可愛的邃得數小恩,因為~shit他邃最像個人,其他的几位不是鬼就是神,咱招惹不起,按我們的説法,他出身地主,却跟無產階級人民打成一片,特别是時不時地接濟那位偉大的導師(可怜馬克思養不起自己的妻儿),馬死后,邃為他整理文件出版文集,這位富[哥儿對馬克思可謂是情深意切,很多次,我都不CJ地怀疑起他們之間的關係馬克思曾經寫信給恩格斯説自己結婚很愚蠢)。

恩格斯22歳与愛爾蘭紡織女工瑪麗同居,直至1863年瑪麗去世,而后恩格斯与瑪麗的妹妹莉希同居,他一直不辦理結婚手續,因為在《[庭、婚姻与私有制》中他曾經説:結婚,那些經過國[批准并在教堂舉行的儀式都是多余的,没有必要。

017:諾貝爾(1833-1895)瑞典科學家

張愛玲在贈送給胡蘭成的照片背面題詞説:在他的面前,她顰得很低,很低。一様的話,用在諾貝爾身上,或許更合适一些。在中國人里,我最敬佩的是蘇軾,外國人里,最欣賞的就是諾貝爾(邃有華盛頓和托馬斯.杰斐遜)。

諾貝爾一輩子最大的功績不是發明了炸藥,而是發了這様一個奬,不論國籍,不論男女你貢獻的大小,這使得后世所有的偉大科學[(文學[及和平主義者)都籠罩在了他的光環之下,諾貝一個遺囑,便贏得了身前身后的千秋功名。這是錢能買到的最好的東西,我這么為。

諾貝爾不是没有戀愛過,可惜的都是被愛的可心人儿都另嫁他人,至于説最后没設置數學奬,是因為他的情敵是位數學家,其實多半是好事者杜撰,我能够説一句:諾貝爾没這么气。

018:尼采(1844-1900)德國哲學家

一八七五年,三十一歳的尼采説:“我四處徘徊,孤獨的像一頭犀牛。”當時,他最要好的朋友都陸續成婚他情無所歸,最后他將童貞獻給了妓院,并染上了梅毒,而后他憤憤地説:要去女人那里嗎?别忘了帶你的鞭子!

45歳后的尼采陷入了瘋狂,跟最好的朋友瓦格納鬧僵以后,他就被送進了精神病院,他唯一的妹妹照顧了他整整十年,在新世紀的一個早晨,他靜悄悄的离開了人間。

上帝死了,尼采説;尼采瘋了,魯迅説;魯迅成仙了,大[都這么。

019:蘇曼殊(1884-1918)中國詩人,作[,畫[,書法[

他先后几番出[,依然斬不斷情絲糾纏,這個中日混血的小和尚,是鴛鴦蝴蝶派的開山人(仔細看,有點何寶生的様子,唉,都出[了,我們俗人未免會覺得可惜)

曼殊大師大概是中國最風流的花和尚了,看看他情人的名單:青梅菊子(日本人,投河自盡),表姐靜子,師妹雪鴻,鄰[佩珊,友妻何震,青樓金鳳,藝妓百助(与陳獨秀逛窑子時認識)......

35歳他因腸胃病卒于上海,恰如自己的詩句:人間花草太匆匆,春木殘時花已空。

020:嘉寶(1905-1990)好萊塢巨星。

一個英國記者説,她的臉是人類進化的終极,她是哈姆雷特以來最憂郁的斯堪的納維亞人。阿道夫.希特勒也是她的影迷,二次大戰的時候,嘉寶曾經説:我要殺了他。

她是真正的冷美人:迷茫,失落而孤獨,她自己評价:我笨拙,害羞,緊張,恐懼,對我的英文過于敏感,這就是為什么我在自己的周圍筑起一道高墻,并永遠的躲在它的后面。

“我將以單身終生”,這是嘉寶在《克里斯蒂娜女皇》里的台詞,她很好的實踐了它。“你真的没有愛過别人嗎?”有人問,“愛過,斯蒂勒。”(帶寶走向好萊塢的導演,同志)。

嘉寶曾四次獲奥斯卡提名,却從未得奬,後來奥斯卡委員會為嘉寶特設了一個奬項,以表彰她在電影中閃光的表現,當然她没有去領,她的朋友説,也從來没在她的[里見過那個奬。她是永遠的神秘女郎(多説一句,嘉寶有嚴重的同性戀嫌疑)。

021:金岳霖(1895-1984)中國哲學[、邏輯學[、情痴

若論近現代中國第一才女,非林徽因莫屬,三個舉世無雙的优秀男人終身都為她苦:一個摔斷了腿(梁思成為博美人一笑,失急慌忙掉下車來),另一個為覓得佳人,嫌飛机太慢,自己先飛了下來(徐志摩),這最后一個,就是我們的金先生,為了她,一輩子不娶(想想林去世后,梁都曾續弦),且与情敵毗鄰而居,終身為友,一段情,三洲人士共惊聞。

“一身詩意千尋瀑,人間万古四月天”,這是林去世后,金先生的挽聯,很多年后的一天,他突然招呼朋友吃飯,席間説:今天是徽因的生日,舉座皆然。

晚年,曾有記者套老先生的這段‘絶對隱私’,他想了好久,才略帶傷感地説:我所有的話,都應該同她説,我自己不能説----我没有机會同她説了,所以我不願意説, 也不願意有這种話!(情痴若此,敬佩啊!)

022:保羅.薩特(1905-1980):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

薩特永遠就是這個鳥様子:嘴里叼着個大烟斗,一雙不相信你的眼睛在厚厚的鏡片后面凝視着别人(因為他是對眼)。他不相信人,更不相信作為權力的政府,他拒絶了來自官方的一切榮譽(包括拒領1964年度的諾貝爾文學奬),他被譽為“人類二十世紀的良心”。

薩特跟女權主義者的先驅波伏娃的愛情,被稱為哲學史上的美談。他們在不遺余力地實踐自己的哲學,甚至有一段時間,他們和波伏瓦的學生奥爾加玩3P,理由是:重新創建人与人之間的關係波娃是不可能与薩特結婚的,因為她的女權思想是如此徹底,徹底到讓她拒絶了男上位的任何可能,更遑論作為女人枷鎖的婚姻?

1980年薩特去世,六万名巴黎市民浩浩蕩蕩的為他送葬,當時的法國總統德斯坦説:薩特的逝世,使我感到人類智慧的一盞明燈熄滅了。(他到底没逃過官方的評价)

023:馬塞爾.普魯斯特(1871-1922)-----法國作[

出身貴族的他自幼体弱多病(又來了!那些為孩子健康而煩惱的母親們可要注意了:你們面對的很可能就是天才!),成年后,更是卧床不起,以至于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一個人在床上病歪歪的回憶起過去的好時光,并把它們記録下來,惶惶七大卷的《追憶逝水年華》就這么生,成為意識流派的開山鼻祖。(它的這部偉大作品也被公認為讀者最少的曠世經典----因為實在是太長了,有七個《紅樓夢》那么!光看一下就嚇倒了,呵呵)

《追憶》是自傳体性的小説,情節可真可假,但人物都可以在普魯斯特的周邊找到原型,比較過分的,也是普魯斯特比較聰明的地方是,小説中他所愛慕的那些款款少女,其實都是河莉秀,現實中,“她們”都是鐵骨錚錚的男儿,嗯,不用説了,這個病丫丫的肺結核患者,其實是個隱藏的同志,不過也難為他,在20世紀初,出柜對于任何人來説,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普魯斯特曾登上《死硬派》(法國GAY雜志)的同志名人榜第十名(第三名是网球女明星毛瑞斯莫, 呵呵)。

024: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作[

卡夫卡到死個保險公司的推銷員,若非他‘交友不慎’(死前,他委托好友布勞德焚燒他所有的稿件,布没有執行),他不會享受到這般的身后哀榮,但這様的哀榮,又与他本人何關呢?

他的三部長篇都没有寫完(《審判》《訴訟》《城堡》),但都成了現代人鑽研的經典,好若維納斯的斷臂,没有人知道失落的在什么方。他一生都在猶豫,徘徊,拿不定主意,包括愛情,他先后与菲利斯小姐兩次訂婚,又兩次毁約,最終他宣布:在精神上,我無力結婚,你不會幸福的,所以我們拜拜吧。

我要不顧一切地得到孤寂,我要不顧一切地同所有事情、所有人斷絶關係---引自卡夫卡的日記,他做到了。

025:波伏娃(1908-1986)法國作[,女權主義者,薩特的終身伴侣

男人的圣經叫《HOLLY BIBLE》,女人的呢?答按-2是《第二性》。不夸張的説,波伏娃的横空出世,改變了半個世界:女人們從此站起來了!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變成的”,這是波伏娃最著名的論斷,之前那么多的哲學家,諸如尼采叔本華們都對女人充滿了刻骨的仇恨,認為她們是先天的愚蠢与不可救藥!救人者當救己,波伏娃用事實封住了他們的嘴。

1980年,薩特去世,波伏娃作《永别的儀式》,六年后,她与薩特合葬在了巴納斯公墓。

026:勃拉姆斯(1833-1897)德國古典主義作曲[

勃拉姆斯取了“F-A-E”三個字母(德語)构成一名格言來概括自己的人生:“自由--然而--孤獨!”這個概括相當准shit~确----《摇籃曲》的作者將 合[歡 獻給了别人,把孤獨留給了自己。

他的摯愛是舒曼的夫人克拉拉(大提琴[),他与舒曼則亦師亦友。他們始終没越過雷池的一步,哪怕在舒曼去世以后,一段情,持續了四十多年,1876年,勃拉姆斯前去波恩參加了克拉拉的葬禮,次年他也結束了自由-然而-孤獨的一生。

027:希思(1916-2005)英國首相

89歳的希思七月剛剛去世。1974年,他到訪中國,毛澤東説:97年到香港看回歸啊;周總理説:我們都要來!事實上,希思成為唯一親眼看到的人,回首往事,是否也有一些蒼凉?

他是英國第47任首相,于74年最大的功績:推動英國加入歐共体。34歳時,半路殺出個程咬金,一位老兵搶走了他戀愛十多年的女友凱雷文,從此他終身不娶,更不喜歡談論婚姻,他曾不無賭气地説:我從不因為没有老婆而后悔。shit~听到許多人后悔自己娶了老婆。(希思的酷愛是音樂,鋼琴8級,見琴就彈,曾受邀來京指揮過中央交響樂團)

028:文森特.梵高(1853-1890)荷蘭畫[

無論梵高的畫作邃能拍出什么様的天价,這一切都已經与他無關。他短短37年的人生,到處充滿了屈辱与酸楚,無數次的解雇与不解,無數次的拒絶与爭執,讓他陷入執迷的瘋狂,直到1890年7月的那個黄昏,他舉起手槍,對准shit~了自己的太陽穴......

1888年,他屈指可數的朋友高更來訪,不久兩人起了爭執,气憤之余,梵高割下了自己的朵,高更被嚇跑了,他則被送進了精神病院,四周彌漫的都是迷茫,和無人能解的憤怒......半年后,一直照顧他的弟弟拉奥.梵高因悲傷過度,精神亦失常(遺傳?),不久去世,他葬在了哥哥的墓旁。(下圖是梵高的自畫像)

029:拉斐爾(1483-1520)意大利畫[

説到了梵高,不能不説到他,作為歐洲文藝复‘三劍客’之一(另兩位:達芬奇与米開朗基羅)的拉斐爾,一様在37歳的大好年華,英年早逝。

拉斐爾畫作中的人物清秀,場景祥和,尤以“秀美”著稱,一如他本人。坦白一點説,我不懂美術,但我喜歡拉斐爾,喜歡他畫里的人物,特别是那些可愛的小胖孩(汗,其實是耶穌),小拉終身未婚,曾与一位紅衣主教(哈哈,不是紅衣教主哦)的侄女馬蒂亞訂婚,可惜不得而終。(拉斐爾的自畫像。很酷啊,也很師)

030:米歇爾.福柯(1926-1984)法國后現代思想[

1981年,第一例艾滋病在洛杉磯被發現,三年后,福柯就染上了這個時髦病,并且在很短的時間里就一命嗚呼,他的同性伴侣丹尼爾.德費爾此后在法國建立了全國第一個艾滋病協會。

就當時福柯在舊金山的放蕩行為來説,他想不得艾滋病都很難:公共浴室里没有止境的群交,假面舞會上的壯觀SM(福柯對這個很有心得,并有專門關于權力与虐戀的論述),對福柯的學問,我不想多説(實際没看懂,哈哈),對福柯的私生活,我也不作評述,這是他的自由,再來一遍,他依然邃是這様。

“同性戀一日不得寬容,就不是一個真正文明的社會”福柯如是説,他的論斷給無數的同志們帶了希望的曙光在天亮之前,他先自挂掉了,但我們依然怀念他。

贊助信息

您的觀點至關重要

點擊朱筆,直抒胸臆

Google: super cool 200

    © 2025  八闋之地™ by Towards Digital Group反饋意見業務合作隱私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