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聞文史    
漫長的脱衣史--人類終將回到裸体時代?
國際在綫 |2005-10-14        
聲明: 本消息或因風格和篇幅原因進行過編輯,但未經核實,也不代表我們的立場、觀點或建議。如有侵權,聯繫秒刪。[ 使用條款 ]

贊助信息

  • 當淑女們的曳地長裙剛离開地面,輿論界便戲謔道:“原來女人也是兩足動物!

  • 當巴黎、米蘭或紐約的時裝大師再一次剪短上衣的下擺,使女士露出了肚臍時,輿論不再惊訝。

  • 回首百年,從穿到脱,這簡單的衣着行為的逆行,而是現代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

    從一万八千年前山頂洞人的骨針,到基督教文化中亞當夏娃的無花果葉,我們人類就此開始了漫長的穿衣史。請允許我們在這裏簡述一下這段歷史吧。

    當然,作為一部歷史,“脱“的過程相當緩慢。我們不可能想像上古的吉布森少女裝一夜之間會脱成比基尼泳裝。象維多利亞時代的貴婦在穿着极不科學的緊身胸衣和大撑裙外,邃鬚穿九件衣服和七至八條裙,若要外出邃鬚加一件厚重的羊毛披肩和一頂插上羽毛、花朵、絲帶面紗的大帽子。

    點擊圖片看原様大小圖片





    据統計,体面的淑女至少背負10-30磅重衣飾。我們不難想像,若將路易十六或伊利莎白一世那一件又一件的華貴衣袍都卸去,他們將會變得多么弱和寒磣。在這一段歷史里,服裝的某些功能被夸張到畸型的境地,人們把“穿“衣的行為變得如此冗長与困難。事物的發展總是物极必反。經歷了几千年的穿衣史,人類終于厭倦了繁文縟節的“穿“衣,而開始了“脱“。原來的外衣被脱却;曾經是内衣的角色又變成了外衣,似乎象節肢動物的蜕皮一様。

    真正的脱衣史始于本世紀。故事仍然應該回到“衣多為貴“的穿衣史的終結,即十九世紀末与二十世紀初。但必須强調,使人類選擇脱衣的絶不是衣着者們自身的主觀意愿。

    點擊圖片看原様大小圖片





    有這様一則寓言:風和太陽打賭,説誰能讓行人脱下衣服。求胜心切的風使勁鼓吹,却未能奏效,行人反而將衣服裹得更緊了。而太陽輕輕地洒下熱浪,不一會行人就脱却了上衣。其實,讓人類脱下衣裳的“太陽“,正是現代工遽文明。人們頓悟,這么的衣服已不适應現代气候。現代化的机器生產方式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价值觀念乃至衣着方式。

    脱,也就此開始。現藏于布魯克林博物館内的一件對襟長袍,外加長斗篷,這是世紀初的海水浴衣,即如今的“沙灘裝“,其層次与繁瑣令人咋舌,可見世紀初人們面對脱衣問題,遠比今天的想像要困難得多。當淑女們的曳地長裙剛离開地面,輿論界便戲謔道:“原來女人也是兩足動物!”

    早年的网球裝是長袖衣,長裙和帽,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一位叫蘭格林的人將网球女裝的裙下擺稍稍改短,立即引起輿論界的惊呼,稱网球場的“裸腿之戰“。

    最早的解脱應該歸功于一位對東方藝術狂熱的愛好者,法國時裝大師,保羅・波烈。他在服裝的傳統与現實衝突中,率先讓女人脱去了緊身胸衣,那种令女性保持43cm細腰的胸衣,實際上已成為一种損害健康的枷鎖。

    穿,原本應是在人体上進行包裝,美化,但最終導致對人体的束縛。而脱的歷史,則一開始就從人類自己羅織的樊籠中解放人体。波烈脱去了緊身衣,却無法擺脱對華貴、濃艷的審美喜好。

    所以,當夏奈爾那种极具現代感的减法設計出現在世人面前時,波烈曾譏諷她的設計是“高級的窮相“、“象營養不良的打字員“。所謂“窮相“,無非是指夏奈爾的設計脱却了鉛華,就象當時的建築設計,完全丢棄了洛可可、新藝術運動的裝飾,剩下的就是“功能“。

    20年代建築界掀起了“功能主義“,在服裝界亦表現得頗為徹底,具体而言,脱去所有浮華。事情好像倒了個儿,原來穿上的,如今脱下;原來長的,現在剪短。服裝造型愈來愈簡洁,裙子下擺离地愈來愈遠。

    到50年代,伊夫・圣洛朗的名為“梯型“的成名之作,紅遍巴黎。這是一款极為簡洁的梯型裙,可愛的圓領,口袋;没有蕾絲,没有絲帶簡洁得近乎“貧寒“,但這正是一發而不可收的潮流。其實,要論脱得徹底,當數T恤衫。

    近年來時裝界時興“内衣外穿“,而T恤恰是開此風气之先河。這种緊身的針織圓領衫,据説原系國軍服的内衣;又説美國馬里蘭安納波利斯碼頭工人所穿,被美國青年當作便裝穿着。特别是好萊塢影星馬龍・白蘭度在《欲望號街車》的T恤形象,令T恤風靡全球。如今針織T恤比比皆是,成為内衣外穿最普遍的形式。

    60年代無疑是服裝史上重要的時期。一位來自威爾士的英國女子,瑪麗・奎恩特,她一剪刀裁出的迷你裙,開創服裝史上最短小的裙子。這种玉腿畢露的“迷你“風迅速迷倒了全世界。若依洛可可畫家布歇的眼光來看,這簡直如同裸体。一方面是現代人越穿越少的態勢;另方面,一位法國學者佛魯吉爾提出了更為惊人的預見,他預言:人類終將抛棄衣服這個拐杖,回到裸体。

    點擊圖片看原様大小圖片





    雖然目前尚難證明其預言的科學性,但在60年代一片反叛的喧囂聲中,确有一批先驅者脱光了衣服,實踐了裸体。這就是當時沸沸揚揚的“裸体文化“、“天体運動“。他們聲稱:“唯有裸体才能和自然真正融合到一起。“他們身体力行地脱得一絲不挂,他們脱掉了人類花上几千年經營的服裝。

    顰然,他們“脱“得太徹底。許多到過天体營的人都表示:裸体的人類身体比穿衣邃無趣。作家克拉克説:一般人的裸体不會令人興奮,看到那一堆裸体讓人感到暈眩。

    不過當時的時裝界并不甘示弱,也掀起一股不大不小的“無上裝“(topless)的時尚潮流,有前衛靚女脱去上衣,但終未獲得更多的追隨者。也許可以這么,人類脱衣史中最具衝擊力的應該是比基尼泳裝。

    1946年7月,太平洋上的比基尼島上爆炸了原子彈,18天后,一位名叫路易斯・里爾德的法國人推出了胸罩様式上衣和三角褲。那天他雇了一名應招女郎做模特,在一個公共泳池展示了他的作品。人們被惊呆了。這套被命名為“比基尼“的泳裝,其最初震撼力不亞于太平洋的核爆。地中海沿岸國家視其為瘟疫;意大利明令禁止;西班牙海岸警衛隊驅逐穿比基尼泳裝者;甚至美國也曾為比基尼抓過人。1952年法國影星碧姬・芭鐸演了一部《穿比基尼的姑娘》,比基尼的形象開始迷住了法國人。

    點擊圖片看原様大小圖片





    60年代以后的海灘已是滿目比基尼,是迄今為止脱得最少的服裝,其總面積不足2平方英尺。雖然泳一种特殊服裝,但比基尼畢竟使基督教文化下的道德規范徹底失去約束力。

    80年代,一批前衛的時裝設計師决定混淆内外衣的界定,這就是“内衣外穿“的潮流。這是一個大膽、蠱惑的年代。

    英國女時裝大師韋斯特伍德和法國時裝大師讓一保羅・戈蒂埃是“内衣外穿“風潮的中堅分子,他們將女性内衣變成极具挑逗性的外衣一部分。女性内衣外穿的靈感,似乎為設計師們注入令人振奮的想象力。繆格勒、阿拉亞、范思哲都為之推波助瀾。

    美國著名歌手麥當娜在其“InBedwithMadonna“巡回演唱的完全以内衣表現,該片在1991年戛納影展時,麥當娜穿着純白絲胸罩与束褲出席,着實是對以往傳統服裝觀的徹底反叛与藐視。

    這様到了上個世紀90年代。當巴黎、米蘭或紐約的時裝大師再一次剪短上衣的下擺,使女士露出了肚臍時,輿論不再惊訝。

    點擊圖片看原様大小圖片





    同様,當T的模特穿着透露的時裝時,仿佛人類的衣服又被脱去半層皮。若隱姓埋名若現的女性胴体,再次顰示了人們對衣服的眷戀与困惑。

    倒是一位來自德國漢堡的姑娘,以其品牌JILSANDER,旗幟拭韉厥髕?0年代的簡約主義。她的設計清新簡約,不張揚,具有時裝巨星阿瑪尼同様風彩JILSANDER更簡洁,更女性。這种風格為紛繁的世紀之末抹上了极淡极雅的一筆。

    回首百年,我們不難看出:從穿到脱,這簡單的衣着行為的逆行,而是現代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

  • 贊助信息

    您的觀點至關重要

    點擊朱筆,直抒胸臆

    Valueimpression: super cool 168

        © 2025  八闋之地™ by Towards Digital Group反饋意見業務合作隱私政策使用條款  
    漫長的脱衣史--人類終將回到裸体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