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聞文史    
重現抗戰先烈的誓言:小鬼子也没有兩條命
文史長廊 |2005-10-27        
聲明: 本消息或因風格和篇幅原因進行過編輯,但未經核實,也不代表我們的立場、觀點或建議。如有侵權,聯繫秒刪。[ 使用條款 ]

贊助信息

01.蔡廷鍇(1892~1968,廣東羅定人,時任第19路軍副總指揮)

“卑軍守土有則,尺地寸草,不得放棄;為救國保家而抗日,雖犧牲至一卒一彈,决不退縮。”

背景:淞滬抗戰爆發之后,蔣光鼐、蔡廷鍇等向全國發出如上通電,十九路軍全軍三万官兵奮起反抗日軍七八万人的猛攻,從1月28日至3月1日堅守上海,与敵血戰33天,死傷約万人。使日本侵略軍受到重創,死傷万余名,四度更換指揮官。

點擊圖片看原様大小圖片





02.陳誠(1898~1965,浙江青田人,時任第九戰區司令長官)

“我生國亡,我死國存!“

背景:武漢會戰前夕,陳誠視察户口要塞發表了戰前宣言,稱“湖口要塞,是武漢門户,官兵必須樹立与炮台共存亡的决心” ,全体官兵高呼“誓与倭寇决一死戰,誓死守衛湖口要塞。”后炮台陣地均被敵机和敵大炮摧毁,將士絶大部分壯烈殉國。

03.陳怀民(1916~1938,江蘇鎮江人,時任第4航空大隊第21中隊飛行員)

“每次飛机起飛的時候,我都當作是最后的飛行。与日本人作戰,我從來没想着回來!”

背景:在1938年武漢“4.29空戰”中,陳怀民的戰机在擊落一架敵机后受到5架敵机圍攻,他的飛机油箱着火。當時他本可跳傘求生,但他猛拉操縱杆,戰机拖着濃濃的黑烟,向上翻轉了180度,撞向從后面扑來的敵机,与日本吹嘘的所謂“紅武士”高橋憲一同歸于盡。

04.陳文杞(1904~1941,福建莆田人,時任24師少將高參)

“有我無敵,有敵無我!”

背景:中條山之戰,陳文杞率部在聞喜,夏縣等地与敵激戰。日軍向守軍陣地施放毒气,我軍死亡慘重。后該師余部轉移村附近,遭日机狂轟濫炸時,陳文杞身先士卒,不顧生命危險,穿梭于槍林彈雨,指揮官兵堅守陣地。在最危急的時刻,陳振臂大呼上述口號。后不幸壯烈殉國,終年僅37歳。

點擊圖片看原様大小圖片





05.寸性奇(1895~1941,雲南騰衝人,時任第3軍12師師長)

“我腿已斷,不必管我。我决心殉國,以保全國格人格。”

背景:中條山之戰,鬼子集中重兵攻擊12師,寸性奇師長在接受軍長的命令率部突圍后,發現軍部未能突圍,寸又率部衝入重圍營救軍部,后身中八彈,拔刀自殺,這是臨終前的遺言。其父寸大進老先生恨自己已經88歳高齡,已經無力報國,遂絶食而亡,死后雙目不瞑。

06.戴安瀾(1904~1942,安徽無為人,時任中國遠征軍第200師師長)

“現孤軍奮斗,决心全部犧牲,以報國家養育!為國戰死,事极光榮。”

背景:1942年初,戴安瀾率所部200師万余人赴緬參戰。在東瓜保衛戰前,他留給妻子上述遺書。面對數倍于己的日軍,戴安瀾號令全軍:“雖戰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東瓜。”戴安瀾部擊斃敵軍5000余人,掩護了英軍的撤退,取得出國參戰的首次胜利。后在孟關激戰中以身殉國,終年38歳。

07.鄧錫侯(1889~1964,四川營山人,時任川軍第一縱隊司令,第45軍軍長)

“川軍出川抗戰,戰而胜,凱旋而歸;戰如不胜,决心裹尸以邃!”

背景:1937年9月5日,四川舉行約万人參加的“各界民眾歡送出川抗敵將士大會”,鄧錫侯在會上發表了如上講話。鄧錫侯邃説:“我們是踏着先烈們的血迹前進的,后方的人民,要勇敢地踏着我們的血迹而來。前�-2昂蠹蹋�一�苷絞さ腥耍 焙蟮瞬渭恿誦熘蒓嵴健⑻�原會戰,戰功卓著��

08.佟麟閣(1892~1937,河北高陽人,時任29軍副軍長)

“釁將不免,吾輩首當其衝,戰死者榮,偷生者辱,榮辱系一人者輕,而系國家者重。”

背景:南苑之戰爆發前夕,宋哲元已經下令,南苑軍部撤到北平城内,佟麟閣應首先撤离,此時夫人恰好送來書信,稱父親病重,佟執意不撤,回信道“大敵當前,此移孝作忠之時,我不能親奉湯藥,請代供子職,孝敬雙親。”并詔所部曰:“此殺敵報國時也!”后終于以身殉國。

點擊圖片看原様大小圖片





09.杜聿明(1904~1981,陝西米脂人,時任第5軍軍長)

“督促本部官兵奮勇嚮前,不惜一切代价,全殲小日本鋼軍,奪回昆侖關,打出第5軍的威風來!”

背景:1939年11月,日軍攻陷桂南戰略要地昆侖關,為了奪回昆侖關。杜聿明向所屬各師下達如此作戰命令。他親臨前沿陣地指揮戰斗,成功地包圍了昆侖關之敵。日軍被擊斃4000人,被俘100余人,旅團長中村正雄被打死。取得了著名的昆侖關大捷。

10.范筑先(1882~1938,山東館陶人,時任山東第六區專員、保安司令兼聊城縣縣長)

“守土有責,裂眦北視,决不南渡,肝腦涂地,亦所不惜”

背景:1937年10月,日軍侵入山東,省政府主席韓复兩次要范筑先率部南撤,范向全國發出如此通電。他的次子范樹民在与日寇作戰中犧牲,他强忍悲痛説:“民儿為國家民族戰死疆場,是死得其所。”后聊城失守,范筑先身受重傷,不愿被俘,舉槍自戕,壯烈殉國,終年56歳。

11.馮治安(1896~1954,河北故城人,時任河北省主席、29軍代軍長)

“寸土都不許退,可采取武力自衛。國家存亡在此一舉,設若衝突,盧溝橋即是你們的墳墓!”

背景:1937年7月7日夜,日軍詭稱一名士兵失踪,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我駐軍第219團第三營拒絶,日方即調動駐丰~shit軍第三大隊包圍了宛平城。當地駐軍向馮治安請示,馮當即做出以上指示。之后日軍突然炮轟宛平城,我軍當即自衛邃擊。當天擊退日軍三次進攻,用鮮血保衛祖國的領土完整。

12.傅作義(1895~1974,山西榮河人,時任綏遠省主席、晉綏軍第35軍軍長)

“岳武穆38歳壯烈殉國,我已過了38歳,為抗日死而無怨。”

背景:1936年10月分裂分子德王在日軍指揮下,分三路大舉進犯綏遠。傅作義召集所部進行軍事部署。傅作義通告全軍:“愛國軍人守土有責,我們一定要打!”并表示了上述抗日决心。后指揮百靈廟大捷,擊斃日軍千余人,俘敵200余人,綏遠抗戰胜利結束。

點擊圖片看原様大小圖片





13.高志航(1907~1937,吉林通化人,時任空軍第四大隊中校大隊長)

“家仇國恨,等待何時!日机炸我同胞,向其討邃血債!”

背景:凇滬抗戰爆發,日木更津航空隊百架轟炸机開始轟炸江、浙,8月14日,敵机八架進入杭州市區上空轟炸。航委會當時命令不抵抗,而高志航主張“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于是他下令起飛,并首開第一炮,擊落日領隊机。此戰擊落敵机六架,兩架負傷逃跑。后高被日空軍炸死。

14.郝夢齡(1898~1937,河北藁城人,時任第9軍軍長)

“此次戰爭為民族存亡之戰爭犧牲。此謂我死國活,我活國死。”

背景:1937年忻口會戰爆發之前,郝夢齡如此鼓勵官兵。戰爭打到白熱化階段,他親自到前綫督戰,告誡官兵,“現在我同你們一起堅守這塊陣地,决不先退。我若是先退,你們不管是誰,都可以槍斃我!你們不管是誰后退一步,我立即槍斃他。”郝夢齡是抗日戰爭中我軍犧牲的第一位軍長。

15.黄樵松(1901~1948,河南尉氏人,時任第68軍第143師)

背景:“南陽就是我的葬身之地,各位好友來生再見!”

1945年3月18日,日軍三路大軍進攻南陽。黄樵松受命死守,横下一條心,誓与南陽共存亡。与好友握别時他發出如此悲壯言辭。黄邃派人赶做一口棺材,擱置在師部門口,親筆寫上:“黄樵松之靈柩。” 后日軍猛攻,黄親臨前綫指揮,隨身衛士全被打死,到前沿陣地督戰,陣地最終力保不失。

16.黄啟東(1891~1938,湖南平江人,時任第23師少將參謀長)

“何以對國家?何以對民族?宁作戰死鬼,不作亡國奴!”

背景:徐州會戰爆發后,23師奉命從魯西南移駐鄆城、菏澤,日軍土肥原率精鋭師團猛攻菏澤,該師官兵奮起抵抗,与敵激戰數晝夜,傷亡慘重。師長李必蕃殉職后,黄啟東親率余部衝鋒10余次。

17.蔣介石(1887~1975,浙江奉化人,時任國民党總裁、委員長)

“中國人民和政府已被日本侵略者欺侮壓迫到最后限度,中國軍隊為了民族之生存,决心在武漢地區与日軍决一死戰。”

背景:1938年6月武漢會戰爆發前夕,蔣介石親自坐鎮武漢直接指揮,并通過中央廣播shit~發表這极其悲壯的講話。武漢會戰歷時4個多月,造成日軍10多万人傷亡,中國軍民付出40万人傷亡的代价,但粉碎了日軍一戰解决“中國事變”的企圖,換來了戰略相持階段。

18.蔣光鼐(1887~1967,廣東東莞人,時任第19路軍總指揮)

“本彈盡卒盡之旨,不与暴日共戴一天!”

背景:淞滬抗戰爆發之后,當時駐守上海的為第19路軍,蔣光鼐擔任最高指揮官。全体將士决心抗擊日寇,保衛上海。日軍兵分5路進攻閘北,19路軍奮勇抵抗,當即予以迎頭痛擊。日軍發動了四次總攻,却均遭敗績,四易主師,死傷累万。在戰爭最慘烈的時候,蔣光鼐這様表達他的抗戰决心

點擊圖片看原様大小圖片





19.姜玉貞(1893~1937,山東菏澤人,時任66軍65師196旅旅長)

“有我姜玉貞在,就有原平在,我姜玉貞誓与原平共存亡!”

背景:1937年,日軍7万人直扑太原,姜玉貞奉命死守原平等待援兵。他和5000官兵下定决心,血戰到底。与日軍在此血戰十日,反复行拉鋸戰,姜玉貞親自率領敢死隊衝鋒。后陣地下二三百人,姜玉貞奉命突圍,但在突圍途中中彈犧牲。原平死守為忻口會戰殲敵2万贏得了時間。

20.吉鴻昌(1895~1934,河南扶溝人,時任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第2軍軍長)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背景:1932年4月,吉鴻昌毁家紓難,變賣家產6万元購買槍械。1933年5月,与馮玉祥、方振武在張家口建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任第2軍軍長、北路前敵總指揮,率部向察北日僞軍進擊,連克康保、寶昌、沽源、多倫四縣,將日軍驅出察境。后被國民党親日派殺害。

點擊圖片看原様大小圖片





21.闞維雍(1900~1944,廣西柳州人,時任31軍131師師長)

“千万頭顱共一心,豈肯苟全惜此身,人死留名豹留皮,斷頭不做降將軍!”

背景:1944年,日軍發動了豫湘桂戰役。八個師團十余万人猛攻桂林,闞維雍指揮部隊沉着應戰,打退了日軍多次瘋狂進攻,雙方損失慘重。日軍使用了毒气,6000抗日將士被殘害于岩洞中。在中正橋主陣地被日軍突破后闞維雍將軍親自指揮敢死隊,奮勇逆襲奪回陣地。后桂林陷落,闞維雍自殺殉國。

22.李宗仁(1890~1969,廣西臨桂人,時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

“湯兵團正在南進,很快就會進庄,你們不能后退半步,組織敢死隊,發動反攻!”

背景shit~儿庄戰役最慘烈時,孫連仲的第二集團軍3個師基本打光,孫來電哽咽着請求“撤到運河南岸去吧,給我們留點种子吧!感謝長官大恩大德”,李宗仁做出如上答复孫連仲悲壯地説:“絶對服從命令,直到整個兵團打完為止!”

點擊圖片看原様大小圖片





23.李必蕃(1892~1938,湖南嘉禾人,時任第23師師長)

“誤國之罪,一死猶輕,愿我同胞,努力殺敵。”

背景:1938年5月9日,日軍十六師團進攻鄆城,李必蕃令69旅死守。該旅守城不力,鄆城失陷。后日軍重兵臨菏澤城下,他率部迎戰,獲胜后兵分兩翼作鉗形追擊。日援軍赶到,進行瘋狂反擊,他率師直屬部隊与敵軍肉搏,后菏澤淪陷。他在城郊腹部中彈,臨終前用軍用地圖反蓋于胸,上有如上字様。

24.李家鈺(1890~1944,四川蒲江人,時任第36集團軍總司令兼47軍軍長)

“男儿欲報國恩重,死到沙場是善終!”

背景:1941年2月,四川省各界抗戰前綫慰勞團來靈寶縣李部駐地勞軍,李家鈺親筆書寫如此字幅。1944年5月21日,李率集團軍總部官兵左右衝突,卒在秦家坡陷入日軍伏擊圈。在敵寇密集火力射擊下,總部官兵200余人全部殉難,李家鈺頭額及左腋被子彈和槍榴彈破片擊中終因流血過多而犧牲。

25.劉湘(1889~1938,四川大邑縣人,時任第七戰區司令長官、第23集團軍總司令)

“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邃郷!”

背景:“七七事變”爆發次日,四川省主席劉湘即電呈蔣介石,同時通電全國呼吁“一致抗日”。劉湘准帶病出征,部下多勸他不必出川親征,他説:“過去打了多年内戰,臉面上不甚光彩,今天為國效命,如何可以在后方苟安!” 劉湘最終在前綫吐血病發,死前留下如上遺囑。

26.劉茂恩(1898~1983,河南鞏義人,時任第14集團軍總司令)

“我堂堂中國軍人,沙場捐軀,死亦光榮,豈能求一時苟安,喪失民族气節,為人耻笑!”

背景:中條山戰役,劉茂恩率部被日軍包圍,數次突圍皆告失敗,情况万分險惡,左右僚屬苦勸其更換便衣逃出,劉茂恩却凛然作色如此答复説罷拔出手槍要自殺,被侍從死死拉住。劉茂恩和殘余官兵已彈盡糧絶,已做好以身許國的悲壯准。所幸風雨狂作,山洪滚滚,劉終于趁机脱險。

27.羅芳��(1907~1938,湖南衡東人,時任第89師529團團長)

“今日之戰有進無退,有我無敵,后顧者必殺之!”

背景shit~儿庄血戰打響后,雙方反复鋸戰,湯恩伯軍團快速馳援,89師羅芳��團衝殺在前,以上述話號召官兵。全團上下土气大振,連克敵陣地三處,殺shit~儿庄。在敵shit~儿庄潰退的時候,羅芳��頭部和胸部中彈,臨死前邃以微弱的聲音説: “我死不足惜,你們要殺敵前進……”年僅3l歳。

點擊圖片看原様大小圖片





28.馬占山(1885~1950,河北丰潤人,時任黑龍江省政府代主席兼軍事總指揮)

“我馬占山心意已决,就是要和日本拼命!要是我打錯了,給國家惹下亂子來了,你們把我的頭割下來,送到中央領罪。”

背景:“九一八”事變后,南京政府采取消极抵抗政策,致使日軍輕易攻陷遼、吉,后又進犯黑龍江。日軍在嫩江江橋製造事端,并向馬占山下達武力通諜。馬召集軍政紳商人士開會商討對策,面對部分下屬的軟弱,他拍按-2説出上述話,并表示“一息尚存,决不敢使尺寸之地淪為异族。”

29.馬本齋(1901~1944,河北獻縣人,時任回民支隊司令)

“偉大母親雖死猶生,儿定繼承母志,与日本人血戰到底!”

背景:為了招降馬本齋,消滅回民支隊。日本人抓走了馬本齋的母親。日軍對馬母威逼利誘,讓她寫勸降信説服儿子“歸順皇軍”,享受“榮華富貴”,但馬母堅貞不屈,并以絶食的方式進行抗爭,最后光榮犧牲。得知母親犧牲的消息,馬本齋强忍悲痛寫下上面的話。

30.馬玉仁(1875~1940,江蘇建湖人,時任蘇魯戰區第一路游擊司令)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吾將自己未亡之軀,奔赴疆場,馬革裹尸,何所懼哉。”

背景:盧溝橋事變爆發后,馬玉仁拉部隊抗日,他的幕僚勸他保存實力,抗日不如降日。他大為震怒,下令溺死他,稱“誰當漢奸,我就打死誰!”1940年1月,他的部隊与日軍血戰,被其火力壓得抬不起頭來。馬玉仁見狀,熱血上涌,手持衝鋒槍,從戰壕中一躍而起,帶衝上敵軍陣地。他邊衝邊喊:“子彈不打有福的孩子!”戰斗中,馬玉仁腹部中彈,壯烈犧牲,終年65歳。

31.彭士量(1904~1943,湖南瀏陽人,時任73軍暫五師師長)

“余獻身革命……早具犧牲决心,以報國家。倘于此次戰役中,得以成仁,則無遺憾。”

背景:1943年底常德血戰,73軍被四面包圍,軍長汪之斌命暫編第五師留下堅守石門陣地,軍主力向西突圍。彭士量率部從14日夜晚到15日黄昏激戰一天一夜,后敵机飛來,投下重磅炸彈,并用机槍掃射,年僅38歳的彭士量身中數彈,永遠地倒下了。部下在裝殮他的遺体時發現上述遺言。

點擊圖片看原様大小圖片





32.齊學啟(1900~1945,湖南宁郷人,時任中國遠征軍新38師副師長)

“昔日成功,今日成仁,此其時矣,彈盡各自裁。”

背景:在緬甸卡薩之戰前,齊學啟向部下叮囑。后他身負重傷被俘 ,他决心以一死報國,拒絶換藥和進食,敵旅團長詢問有關情况,他説:“中國軍人可殺不可辱!”并猛力嚮前奪刀自刺。兩年以后,汪僞政權派陸軍部長葉蓬等前去勸降,他怒斥葉蓬等“認賊作父,不知人間羞耻事”。后傷重去世。

33.饒國華(1894~1937,四川資陽人,時任川軍145師師長)

“現在正是軍人報國的時候,我們要為國爭光,流盡最后一滴血!”

背景:1937年11月,145師師長饒國華受命固守安徽廣德以拱衛南京,他親率435旅劉儒齋團据守廣德前五里陣地,在陣前振臂高呼此宣言。但孤軍奮戰,几被全殲,廣德失守。遂揮泪寫下絶命書,稱“驅敵出境,复國魂!今自决于城,雖死無恨。”然后開槍自戕,慷慨成仁。

34.薩師俊(1895~1938,福建閩侯人,時任中山艦艦長)

“諸人盡可离艦就醫,惟我身任艦長,職資所在,應与艦共存亡,万難离此一步。”

背景:1938年10月,中山艦奉命開赴武漢上游26公里的金口迎敵,遭到日机狂轟濫炸。中山艦重損不可救矣,薩師俊左臂、左腿皆重創,右腿不知所踪,化為一血人。然其繼續指揮,不离崗位,部下勸其离艦,薩師俊作此答复最終与一代名艦共沉江底。

35.宋哲元(1885~1940,山東樂陵人,時任29軍軍長)

“宁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

背景:1933年初,日寇出兵侵占山海關,宋哲元率領軍隊奮勇投入長城戰役。29軍將士在喜峰口殲敵3000有余,“喜峰口大捷”轟動了全國。蘆溝橋抗戰槍聲打響之后,宋哲元便命令師長以上的將領親臨前綫指揮、督戰,戰斗之激烈,士气之高漲,實屬空前。

36.孫連仲(1893~1990,河北雄縣人,時任第五戰區第二集團軍總司令)

“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填進去。你填過了,我就來填進去。有誰敢退過河,殺無赦!”

背景:shit~儿庄進行最慘烈的拉鋸戰時,死守北門的第31師傷亡慘重,眼看抵擋不住,且援軍遲遲不至。師長池峰城來電請示孫連仲准撤退,孫做出了如此答复池師長知軍令不可違,乃以必死决心,逐屋抵抗,任憑敵人如何衝殺,也死守不退……后迎shit~儿庄大捷。   

37.孫立人(1900~1990,安徽廬江人,時任中國遠征軍新38師師長)

“這些狗雜种!你去審一下,凡是到過中國的,一律就地槍斃。今后都這様辦。”

背景:1943年10月,第二次緬甸戰役開始,孫立人指揮新38師連續占領新平洋、于邦。當日軍俘虜被帶孫立人面前時,他厭惡地皺皺眉頭,不加思索地向參謀下達上述命令。之后他与美軍聯手,把號稱“叢林作戰之王”的日軍第18師團打得死傷過半,狼狽逃出胡康河谷。孫被譽為“東方的隆美爾” 。

38.孫明瑾(1905~1943,江蘇宿遷人,時任第十軍預第10師師長)

“中華儿女要壯烈,不畏死,不貪生,犧牲生命,救國救民,努力殺敵!努力殺敵!”

背景:1943年常德血戰,預備第十師傷亡慘重。孫師長親自操起一挺輕机槍向日寇衝鋒。后又用手槍、步槍猛射,最后以刺刀与日軍搏斗,刺刀折斷!后被日寇机槍擊中多彈。衛士抬孫突圍,他目瞪衛士,忍痛高呼上述那句話,臨終前仍向部署命令“貫徹命令,達成任務!”

39.孫蔚如(1896~1979,陝西西安人,時任陝西省主席)

“倘有聞警先逃,不事抵抗者,定以軍法從事。”

背景:1938年6月,當日軍逼近黄河時,陝甘地區人心惶惶。孫蔚如在西安各界的集會上講話,力主堅守黄河,阻敵西犯,并堅决表示,自己身為陝省主席,絶不生离西安。他主持的省政府也發出了“守土抗戰”的通令。從而使主張撤退逃走者慚沮緘默,社會各界也漸趨安定。

40.唐淮源(1886~1941,雲南江川人,時任第三軍軍長)

“中陣亡的軍師長,没有被俘的軍師長,千万不要由第三軍開其端。”

背景:1941年3月,第三軍被日軍合圍中條山,唐召集所部三位師長訓話:“現情况險惡,吾輩對職責及。

41.王銘章(1893~1938,四川新都人,時任第122師師長)

“17日晚,我援軍尚未到,敵大部隊衝入城,即督所留部隊,与敵作最后血戰。”

背景:1838年春,日軍猛攻魯南藤縣,王銘章决心死守滕城,命令把南北城門封死東西城門暫作交通道路,也隨時准封閉,師部也由西關移進城内。后日軍重炮轟城,該師5000余人陣亡。王銘章向22集團軍司令孫震發出上述最后電文,后不久拔槍自殺殉國。藤縣死戰為~shitshit~儿庄大捷贏得了時間。

42.王禹九(1902~1939,浙江黄岩市宁溪人,時任第79軍少將參謀長)

“值此國難當頭、民族存亡之際,我身為軍人,為國捐軀,份所應是。”

背景:淞滬會戰爆發后,王禹九赴嘉定前綫,路過南京,在遺囑中寫給妻子的話。1939年3月20日,79軍參加南昌會戰,激戰3天,79軍傷亡過半,軍部在虬岭陷入重圍。3月27日晨,王禹九率僅存特務連掩護軍部突圍,浴血苦戰至中午,未能成功,王禹九多處中彈犧牲,年38歳。

43.武士敏(1892~1941,河北怀安人,時任第98軍軍長)

“拼到底,不成功,便成仁!”

在1941年抗戰最為艱難的時候,駐守在中條山一帶國民党20万軍隊面對日軍的威脅,紛紛撤退到黄河以南,武士敏則率領98軍將士浴血奮戰。在中條山戰役中,他親臨馬頭山前綫指揮,与敵人拼搏衝殺,陣地几易其手,傷亡极為慘重。武士敏將軍宁死不屈,最終英勇為國捐軀。

44.吴奇偉(1891~1953,廣東大埔,時任第九集團軍總司令)

“小鬼子,你干死我,我就干你!”

武漢會戰之万家岭戰役,身為戰役總指揮的吴奇偉身先士卒,親臨一綫指揮。有次他正与第四軍軍長歐震通電話,敵机俯衝掃射,他毫不理會,敵机机槍掃射竟電話机打碎,惹得吴將軍破口大駡。另一次,他和參謀長策划作戰事宜,猛遭敵机轟炸,指揮部房子被炸飛半頭,另半頭塌下來,將他和參謀人員埋在下面。

45.仵德厚(1910~ ,陝西三原人,時shit~儿庄大捷敢死隊隊長)

“兄弟們!上刺刀!跟我上!”

背景:仵德厚當時任30師88旅176團3營營長,于1938年3月下旬奉命增shit~儿庄。當時日寇已從西北城角竄進城内,團長命令他率領全營從西門衝進去援助友軍。這位中校軍官組成40人敢死隊,手掄大片刀,腰束手榴彈,一馬當先衝shit~儿庄西門与日軍血戰一夜,后40存3人。

46.謝晉元(1905~1941,廣東蕉岭人,時任第524團團長)

“晉元决心殉國,誓不輕易撤退,亦不作片刻偷生之計,在晉元未死之前,必向倭寇索取相當代价,余一槍一彈,亦必与日寇周旋到底。”

背景: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后,日軍企圖切斷閘北、江灣中國軍隊的后路。謝晉元受命率第524團官兵411人(謝對外詐稱800人)留守閘北,掩護大部隊撤退。他堅守蘇州河北的四行倉庫三天三夜,打退日軍多次進攻,四行倉庫巍然屹立,為國内外矚目,百姓贊譽他們為“八百壯士”。

點擊圖片看原様大小圖片





47.解固基(1897~1937,四川崇宁人,時任川軍43軍26師152團團長)

“后退半步,格殺勿論!”

背景:淞滬會戰戰事正激烈之時,152團四連連長正向團長解固基匯報本連情况,忽听友鄰團團長大叫:“解團長,你的四連退下來了!”解气憤之极,拔槍便向四連長開了一槍,四連長中彈后,仍舉手敬禮向后轉身,走了兩三步后才倒地,解揮槍大喝如上口號。之后解固基和兩個營長陣亡。

48.肖山令(1892~1937,湖南益陽人,時任南京市市長、憲兵司令)

“誓死捍衛南京,与中山陵同在!”

背景:上海淪陷之后,日軍重兵逼近南京。肖山令牢記革命軍人守土衛民之責,臨危不懼,組織南京軍民与日寇血戰了26個晝夜。后數千日軍水陸夾擊,肖山令帶將士与日軍展開肉搏血戰,激戰5小時,終因眾寡懸殊,背水無援,數千將士壯烈犧牲。肖山令也大義凛然,舉槍殉國,時年僅45歳。

49.薛岳(1896~1998,廣東樂昌人,時任第九戰區司令長官)

“第三次長沙會戰,關係家存亡。岳抱必死决心、必胜信念。”

背景:日軍前兩次攻占長沙均未得逞,1941年12月23日,以第40師團主力第三次進攻長沙,薛岳在戰前向所部下達了這個手令。并嚴令“各集團軍總司令、軍、師長,務必親往前綫指揮,适時捕捉戰机,殲滅敵軍”。結果取得長沙大捷,殲滅日軍5万余人,薛岳被日本人譽為“長沙之虎”。

50.許國璋(1898~1943,四川成都人,時任第150師師長)

“軍人應戰死在沙場,你們要送我過江,是在害我呀!”

背景:1943年常德會戰,許國璋的150師受命固守常德的門户陬市,上司命令不許退過沅江。但150師根本抵不住日軍第116師團的猛攻,全師幾乎全軍覆没,許師長重傷昏迷,醒來時發現自己已被警衛抬過沅江,他大為震憾,擔架上痛斥左右誤己,之后奪過身邊衛士佩槍自盡。

51.楊靖宇(1905~1940,河南确山人,時任東北抗聯司令)

“頭顱不惜抛掉,鮮血可以噴洒,而忠貞不二的意志(指抗日到底)不會動摇。”

背景:1938年下半年,日軍調集重兵對抗聯進行“圍剿”,并以万元重金懸賞楊靖宇頭顱。1940年初的50多天里,抗聯陷入困境,幾乎彈盡糧絶,戰士以草根、樹皮充饑,甚至將衣中棉絮掏出來吞咽。日軍曾千方百計誘其投降,楊靖宇做出了上述表態,不久后壯烈犧牲。

52.楊虎城(1892~1949,陝西蒲城人,時任17路軍總指揮)

“拿出鐵和血的犧牲精神,領導我們收复北失地,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背景:西安事變爆發之后,楊虎城在西安廣播shit~發表講話,稱就是剩了一兵一卒,必用在抗日的疆場上,虎城就是這個决心民族能够爭得生存,為功為罪,虎城是不計較的。希望全國同胞們以后不時指導,使虎城在抗日的戰綫上,不致有什么誤,虎城是十二分的感謝。

點擊圖片看原様大小圖片





53.余程万(1902~1955,廣人,第57師師長)

“彈盡,援絶,人無,城已破。職率師部,扼守一屋,作最后抵抗,誓死為止,并祝胜利。”

背景:1943年常德會戰最慘烈的時候,常德城區已成一片焦土,日机不分日夜狂投燒夷彈,城内大火蔽天,余程万師長仍率殘部死据城西南一角,拉鋸搏斗。余師長此時已知援軍不可能如期抵達,决意全師戰死常德。這是他給司令長官孫連仲的電文,孫當即泪如雨下。

54.張自忠(1891~1940,山東臨清人,時任第33集團軍總司令)

“吾一日不死,必盡我一日殺敵之責;敵一日不去,吾必以忠貞至死而已。”

背景:這是他寫給弟弟張自明的信。在棗宜會戰犧牲的前夕,他從宜城東渡襄河督戰,僅率手槍營和七十四師的兩個團,臨行前留給副總司令馮治安的絶筆信中説,“本着我們最終之目標(為國犧牲)向北邁進。以后公私,均請我弟負責。從現在起,以后或暫别或永离,不得而知。”

55.張學良(1901~2001,遼宁海城人,曾任東北軍總司令)

“能使我之血,得染敵襟,死得其愿矣。座之允諾,良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背景: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聯合楊虎城發動了西安事變,扣押了蔣介石,并同*達成“停止内戰,共同抗日”的協議。但張不久后即被蔣介石軟禁,不能親自帶參加抗戰。張學良多次通過探望他的宋子文、張治中向蔣介石表達抗日的决心。

56.張靈甫(1903~1947,陝西長安人,時任74軍5l師305團團長)

“兄弟們,不怕死的給我衝,小鬼子也没有兩條命!”

背景:淞滬會戰惡戰嘉定,日軍自持裝備先進蜂擁衝鋒,殺紅眼的張靈甫甩掉上身軍服,抱着机槍跳出戰壕,身先士卒帶100多名敢死隊員迎頭痛擊,殺得日寇丢盔卸甲,打死打傷日寇800多人。之后的武漢會戰,張靈甫率敢死隊血戰五天五夜,奪取張古山,為万家岭大捷奠定基礎。

57.張發奎(1896~1980,廣東始興人,時任第八集團軍總司令)

“盡最后一分力,流最后一滴血!”

背景:“七.七”事變后,張發奎表示“如果這次再不能對日作戰,我决定入山為僧,今后永不問世事”。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張任第八集團軍兼右翼軍總司令,指揮所部在浦東擊敗日軍數十次進攻并親自指揮炮兵轟擊日軍司令部。撤出上海后,張發奎向部署作此宣誓。

58.趙登禹(1898~1937,山東菏澤人,時任29軍132師師長)

“軍人戰死沙場乃是本分,没有什么得悲傷的老母年高,請副軍長予以照顧。”

背景:“七七”事變后,趙登禹率部北上。7月28日晨,日軍在飛机數十架的支援下向南苑發起猛攻,趙右臂中彈負傷,部屬勸其退出戰斗,執意不肯。后奉命率部向城南大紅門集結,不幸被日軍伏兵開槍擊中胸部,壯烈殉國。這是臨死前讓部署轉告給副軍長佟麟閣的話。

59.鄭洞國(1903~1990,湖南石門人,時任中國遠征軍新1軍軍長)

“集中炮火,給我狠狠地轟,把密支那炸成碎片……要死的不要活的。”

背景:1943年春,新一軍猛攻日軍緬北作戰的大本營密支那,日軍借此堅固工事拼死抵抗。鄭洞國親臨前綫,采取掘壕推進、分割包圍、逐個殲滅的辦法,并指揮部下對敵進行地毯式轟炸。最終導致日軍全綫崩潰,密支那城防司令官水上源藏切腹自殺,日軍緬北防御体系此土崩瓦解。

60.周同(?~1938,河南省開封人  

“抗戰以來殉土的將領,没有殉職的地方官,吾愿開此先例。”

背景:周同就任藤縣縣長近3個月后,日軍就開始猛攻藤縣,他不分晝夜地發動民眾組織抵抗,協助王銘章師守衛城池。王銘章戰死后,他撫尸大哭,對身邊的人説:“中國不會亡!中華民族不會亡!中國人民是不會向敵人屈服的!”説完突然縱身一跳從城上墜下,以身殉國.

點擊圖片看原様大小圖片





贊助信息

您的觀點至關重要

點擊朱筆,直抒胸臆

Valueimpression: super cool 168

    © 2025  八闋之地™ by Towards Digital Group反饋意見業務合作隱私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