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聞文史    
看簡体PK繁体字的歷史軌迹 這一直是個問題
南方都市報 |2009-03-22        
聲明: 本消息或因風格和篇幅原因進行過編輯,但未經核實,也不代表我們的立場、觀點或建議。如有侵權,聯繫秒刪。[ 使用條款 ]

贊助信息

复大學中文系授駱玉明記得,自己當時曾發表過一篇研究陸游的論文,陸游的游是寫成“氵”加“尤” 的。“那一次實在太過,不像漢字了,而且簡化得毫無道理”。半年之后,即1978年7月,《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停止試用這批簡化字。公開解釋是《草案》是“試用”,“試用并不等于正式推行”,“現在,《草案》已進入修訂階段,大規模的試用可以告一段落,所以在報刊上就停止試用了。

對于建國后的第二次漢字簡化,蘇培成表示,這批字之所以受到詬病的關鍵是為簡而簡,人為新造了很多字,普遍性不强。“而且方案的擬定和公布過程非常倉促,不像‘一簡’那么重,很不成熟,所以它最后的被廢止也不奇怪。”

點擊圖片看原様大小圖片





第二次簡化字:產量翻几番。

點擊圖片看原様大小圖片





點擊圖片看原様大小圖片





第二次簡化字表。這些簡化字都被廢除了。

2“廣州站”是簡体邃是繁体,成了一個政治問題

簡化字改革受到了普遍歡迎,尤其是初學者。今年63歳的何菊香是湖南漢壽的一個農民,他到現在邃記得他上學第一課的課文是“�_�W了”。課文内容很好理解,但是他怎么學不會那個繁体的“�W”字,為此邃挨了老師不少板子。後來當老師告訴他“�_�W”可以寫成 “開學”時,他非常高興,心想以后可以不挨老師的板子了。

同時,簡体字也給當時的掃盲工作帶福音。何菊香記得,解放初村里識字的人不多,小時候,他經常看到許多郷親托出門的人給鄰村的親戚朋友帶信,問候平安。他説:“那時,大家都不識字,没人會寫信,所靠口信來互相問候。”他甚至邃記得村里有一個老秀才專門替人寫書信來謀生,“就一張桌子,上面有個招牌:代寫書信,生意邃很忙,村里很多人都去找他。”

“雖然簡化字受到普遍的歡迎,但是并非没有批評,有些知識分子對簡化字邃是有抵触情緒,如我的老師唐蘭先生就對簡化字持反對態度。”中山大學教授曾憲通説,1957年唐蘭在參加一次文字改革學術座談會,在會上他對簡体字提出了不同意見,後來因為這個意見唐蘭遭到了猛烈的批判,多次檢討和表態才過關。

贊助信息

您的觀點至關重要

點擊朱筆,直抒胸臆

Pixfuture: super cool 200

    © 2025  八闋之地™ by Towards Digital Group反饋意見業務合作隱私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