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收入僅僅是問題的一個方面,醫護人員邃應該得到家庭和社會應有的尊重”。与此同時,醫務工作者必須勤勉工作,体諒病人的痛苦,為患者提供优質的服務。 她説,中國目前必須妥善解决公立醫院的經費籌措問題,調動醫護人員的工作積极性。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等近期重點開展的五項改革相互緊密關聯,必須統籌協調推進,否則,“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將難以解决。
鼓勵社會資本辦醫是好事
醫改文件提出“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發展醫療衛生事遽”。社會上一些人士擔心會抬高醫療价格費用的問題。 對此,這位世界衛生組織總干説,没有适度的市場化,就没有競爭;没有競爭,就没有進步。 她説,香港的經驗表明,重要的不是提供醫療衛生服務的是公立醫院、私營部門或非盈利的机构,而是提供這些服務的醫護人員是否合格,他們提供的藥品和診療是否符合標准。政府的作用是制定規則,加强監管,确保服務水平、藥品質量和標准否合規。 她認為,政府可鼓勵非公立醫療衛生机构為支付能力高的患者提供診療以外的特需服務,滿足多層次醫療需求。
中國有能力實現醫改目標
她認為,由于人口的老齡化,人類疾病譜(疾病結构)的變化以及由此帶的看病貴問題,醫改成為世界性難題。美國等許多國家都在推行醫改。 她舉例説,過去,人們常患的傳染病治療費用不高。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易患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需要長期用藥,費用往往十分高昂。 在她看來,中國落實改革措施,實現改革目標可能需要較長的過程。中國幅員遼闊,在沿海地區行得通的做法在北方、西部或郷村一級或許就不起作用。因此,必須從長計議,但總能找到解决辦法,逐步縮小城郷之間在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等方面的差距。 陳馮富珍説,任何國家的醫改都是不容易的,不可能一步到位。中國的醫改有中央高層的支持,政府大幅度增加投入按部就班地貫徹執行醫改路綫圖,“我認為中國有能力找到与中國歷史、文化和經濟發展階段相适應的解决(醫改難題的)辦法”。
|
|
點擊朱筆,直抒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