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聞國際    
討論緬甸果敢紛爭 需要弄清楚的幾個問題
華聲在綫  |2009-08-31        
聲明: 本消息或因風格和篇幅原因進行過編輯,但未經核實,也不代表我們的立場、觀點或建議。如有侵權,聯繫秒刪。[ 使用條款 ]

贊助信息

果敢在党政軍体制上均仿效中國,通用漢語、人民幣,甚至電話區號、手机信號都和雲南一様,但造成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緬共的歷史遺留問題和果敢族在當地高達90%人口比例所致,而与其是否“親中”無關… …

由于突如其來的戰火、難民潮、射入中國境内的流彈,和网絡上鋪天蓋地的“海外漢族政權”、“酷似内地体制”等信息、言論,原本鮮為人知的緬甸撣邦第一特區(俗稱“果敢特區”)幾乎一夜間變成网絡熱點,許多人為之激動、爭論。

那么果敢到底是怎么回事?要弄清這些,鬚澄清幾個問題。

首先,果敢是否“曾經是中國領土”?和當年中國遠征軍以及新中國建國后邊界談判有無關係?和“金三角”及國民党殘部有無瓜葛?

這裏東漢時隨哀牢國内屬,唐、宋先后屬南詔、大理,元、明再度内屬,直到1840年其土司楊氏才獲得清朝“土知縣”頭銜,1897年中英談判后划歸英屬印度,廣義地説“曾是中國領土”并無問題,但該地始終未納入中國歷代王朝的流官行政体系事實上直到1959年一直處在土司專政体制下,且自18 世紀起,一直由楊氏土司世襲。

由于該地是1897年中英《續議緬甸條約》划歸英屬印度,因此不論抗戰時的遠征軍,或建國后的邊界談判,都与此地無關。所謂“爭議地區”為班老、班洪地區,江心坡地區和南坎地區,其中班老、班洪地區抗戰時被划歸英屬緬甸,1960年《中緬邊界條約》划回中國;江心坡地區1927年被英軍占領,1960年勘界,雙方以高黎貢山為界,以西的地區歸緬甸,但片古崗地區划歸雲南省;南坎1897年被英軍“租借”,抗戰期間先被日軍占領,后為中國遠征軍收复建立“光复shit~郷”,不久國民政府以1000盧比的象徵性价格繼續“永久性租借”給英國,1960年《中緬邊界條約》,中方放棄對南坎的名義主權。可見,果敢地區和所謂民國時、建國后“中緬邊界爭議”無任何瓜葛。

該地和“金三角”并非一處,后者系更東面、靠近泰國邊界的地方;果敢等四個特區也無國民党殘軍勢力,而是緬共接受政府改編的余部,但這裏同様曾是制毒販毒的重要窩點,包括彭家聲、羅星漢等都曾在由黄埔軍校生任教的軍校里受訓,而“金三角”前毒王坤沙和彭家聲是同學、好友,坤沙余部与彭部關係友好,因此“金三角”和果敢也并非毫無關聯。

其次, “果敢族”和漢族是什么係?果敢的“仿中國体制”究竟是怎么事?

果敢地區的漢人是明末逃亡至此的南明后裔,后建立楊氏土司政權,1959年土司制和平結束,1962年緬甸政變后撕毁協議整肅楊氏土司,楊氏組織“革命軍”反抗,被緬甸“以夷制夷”,扶植當地人羅星漢“自衛隊”打敗,1965年緬甸在果敢推行“緬甸化”,改漢族為“果敢族”,但1968年彭家聲奪取果敢政權,此后雖屢經更迭,但果敢人的自治地位大体得到保證。因此,果敢人實際上就是土生漢人,他們依舊保持漢族習俗,通用雲南方言和漢字。

贊助信息

您的觀點至關重要

點擊朱筆,直抒胸臆

Valueimpression: super cool 168

    © 2025  八闋之地™ by Towards Digital Group反饋意見業務合作隱私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