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小丸竟然就是傳説中的長生不老藥 為瞭解開這些小丸子的身份,有關專家拿了其中三粒,對它們進行化驗,最終認定它們就是東晉時期非常流行的“長生不老仙丹”。 “從墓志看,王丹虎死于東晉升平三年(359年),這個時期正是煉制金丹及士大夫階層倡導‘服食’盛行的時代。‘服食’就是‘服石’,就是服用一种所謂能長生不老的丹藥。”“長生不老仙丹”究竟由什么分組成?它們是如何煉成的?不要説現代人搞不清楚,就是在東晉,對于那些吃不上仙丹的人來説,也是顰得扑朔迷离,加上煉丹是非常私密的事情,師徒相傳,并且嚴守秘密,這給“不老仙丹”了一層神秘色彩。 再次發現不老仙丹是1998年發現高崧家族墓。“1998年6月17日,南京師範大學仙林新校區在道路施工中發現一處六朝磚室墓群。在江蘇省文化廳及南京市文物局的直接領導和協調下,我們迅速組織考古隊于6月下旬至8月上旬對墓群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這次考古發掘在當年轟動一時,并被列入了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王志高回憶説,當時一共發掘了3座磚石墓,磚墓規模較大,全長7米以上,墓葬形制為凸字形單室墓,出土了金器、銅鐵、玉石玻璃、琥珀、水晶、陶瓷等文物200余件。在眾多的出土文物中,有一様寶貝讓專家們很眼熟,那就是紅色的“不老仙丹”和王丹虎墓出土情况不太一様的是,丹藥擺在墓主人的手邊,在右側手臂附近,邃有一個精致小巧的鎏金帶銀鼎,像是專門用來盛放丹藥用的。但是,這些“不老仙丹”由于氧化很快就成了粉末。 “這説明,在東晉大宅門里的名士們都吃這种小藥丸,這种藥丸也是秦始皇派人苦苦尋找的長生不老仙丹。” “不老仙丹”出土半個世紀為何見者寥寥 在南京市博物館《六朝風采》撤展前,記者有幸看到了“不老仙丹”的克隆品。穿過幽靜的樓道,在展廳二樓青瓷蓮花尊的后面,一粒粒如米粒大小的顆粒狀物体藏在一個小玻璃盒子里,雖然燈光偏暗,但它們看上去相當鮮艷,隔着玻璃也能看到它們泛着橘紅色的光。細細看去,它們就像是用紅橡皮泥捏出來的一粒粒小藥丸,有的呈圓形,也有的呈橢圓形…… 事實上,記者看到“不老仙丹”的复shit~制品,原件從來没有展出過。据南京市博物館保管部的相關負責人介紹,自從1965年,“不老仙丹”被考古發掘入藏后,就再也没出過庫房的大門,近半個世紀以來從來没有對外展出過,甚至連博物館的很多内部人士都没見過它們的“廬山真面目”;展廳内對外展出的不過是為了滿足現代人的好奇心,而后期加工的“克隆品”。“真的不老仙丹被放在地下庫房中,放在一個錦盒當中,每天都有人專門照顧它們,看它們的温度濕度,觀察它們入藏博物館后有没有變化。”据瞭解,這些丹丸雖然已經有1600多年,但直到如今也没有發生多大的變化,顔色依舊艷麗,看上去就像剛從煉丹爐内拿出來的一様。不過也有的“不老仙丹”,由于在底下埋藏了千年,考古發掘的時候已經變成了粉末,很難保存。 它們究竟有多寶貝,為何不能拿出來亮相呢?專家説,它們是迄今發現最早的藥類文物,為研究東晉時期丹藥的化學成分与作用,提供了實物依据。“見過‘不老仙丹’原件的人屈指可數。”這位負責人説,雖然丹丸是用多种礦物質煉制成的,但經過1600多年,温濕度、光綫稍有變化,對它們都會造成一定的殺傷力,保存它們的最好辦法就是放在庫房内不要動它們;“原件不能展出,它們對外界環境變化太敏感了”。 那么南京市博物館一共收藏了多少顆不老仙丹?它們都有多大?這么年來有没有變色、變形?相關負責人笑笑説,從入藏至今,“不老仙丹”都没有發生大變化,至于它們的体重、身高等等,都是秘密,不能對外透露。
|
|
點擊朱筆,直抒胸臆